劝学经典解读

2020-09-21 劝学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劝学经典解读,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一:劝学经典解读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凿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荀子如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然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远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上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过半百的谈迁在27年心血一夜间化为乌有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振旗鼓,历经艰辛11载,完成了巨著《国榷》。粗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靠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这坚持不懈的毅力,再用以专一的态度,就如虎添翼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若今天立志做画家,明天发愤当诗人,后天又刻苦练钢琴,鸿鹄之志倒是有了,但这朝三暮四,不专心致志的态度,到头来怕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一”并不值得肯定。当今社会,一日千里,瞬息万变,不仅要求人们精通数理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对于时事动态,乃至琴棋书画,足球、电脑也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我们在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学习,全方位地获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同样是忙碌的一世,结果有的人收获甚微,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硕果累累,功成名就。这些都和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跃十步的骐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后者则似十驾的驽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

  篇二:劝学经典解读

  看完《荀子》一书,回想书中他的那些言论与思想,不禁让我感叹不已。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家,同时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述充满了哲理与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同时他还系统地论证了“人性恶”的理论,与儒家的天赋性善是相反的,而人之后能,完全是因后天学习改造的结果,也以此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性恶论”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同时在政治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有严明的律令来约束人民,应依法治来治国;另一方面他也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君为舟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以此劝告君主应爱惜人民,只有爱民才可使国家存在,否则,是自取灭亡。荀子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被传统的封建思想所束缚,也用等级观念来阐释民服于君的理由。但无可否认,荀子的大多数思想与主张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

  在《劝学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在这里荀子提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其后又用青出于蓝胜于蓝与冰出于水而寒于水的例子来鼓励我们学习。最后还用天生直立的木材在后天经木匠的制作,可以作为圆,制成车轮。之后无论怎么曝晒也无法回复原状了,以此论证人的先天资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后天的经历中是怎么去做的。在此我们在学习上时常是遇难则止,微懂则过,这样又怎么会有所成就呢!看到那些身边的人有所成就之时总是羡慕他们,但拿自己与之相比时,又总以别人的天资比自己好作为理由搪塞自己。却不知道其实别人能有所成就并非资质天生就好,而是在后天的努力学习呀。木材由直变曲才可做车轮,金属矿经过炼化打造磨练才可炼出宝剑,难道只因它们天生就是如此的吗?其实都是因它们后天的际遇不同而已。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这荀子又进一步对学习要坚持作出了深入的论证。先以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来劝诫我们要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随后又以千里马与驽马本身资质的不同来做对比,论证出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最后对半途而废的人与坚持不懈的人作出不同的比喻并评价。其实人的资质固然有高有低,但是资质高的若在后天不去学习,也犹如王安石所说的神童仲永一样,变作普通人。资质低的若能在后天努力学习,那么也会变高,就像苏秦从一个曾让妻嫂看不起,父母不认的人到最后荣极一时的连纵家一样,靠的就是他以锥刺股来使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呀。当我们看到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木雕、石刻字时,它们都是经过一刀刀的累积而成的,绝不是一日就可达到的!所以每个有辉煌成就的人,他们亦是靠平日里一点一滴地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如此的。

劝学读书体会 荀子劝学经典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