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沁园春长沙》

2020-11-30 沁园春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 整体感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

  1.诵读

  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 “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 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⑥ 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

  齐声诵读全词。

  所谓“意”是指诗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所谓“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创作客体)。诗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

  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

  目标: 诵读、领会;  上阙:

  品味、鉴赏   秋景 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意象  下阙:

  “意” 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 意气风发、激昂慷慨

  “象” 所写的客观物象   设问回答“谁主沉浮”

  教案点评: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体会上下阙的景、情、志的和谐地统一。

  学生自愿结组(3~4人)从中学《语文读本》第三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中的一首,集体备课,然后将讨论内容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各组自定。

【高中语文说课稿《沁园春长沙》】相关文章: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01-08

高中语文课文《沁园春·长沙》的说课稿12-21

《沁园春·长沙》的说课稿03-22

关于《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2-21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范文12-17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参考03-15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范文12-06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4篇)11-05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4篇11-05

沁园春的词语注解 沁园春课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