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晚秋,毛泽东32岁,离开故乡韶山,去热闹而又激情的的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端,遂成此诗。
一 教学目的
1 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 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训练诗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 提高朗读能力,背诵全词。
二 教学重点
赏析诗词的表现力
三 教学设想
抓住词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地感受词的意境,学习诗人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四 教学工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一) 播送歌曲《沁园春•雪》,引出作者毛泽东,学生朗读《沁园春•雪》(幻灯片一)
(二) 导语: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磅礴气势及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体会本词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词中深远优美的意境。
(三) 对“词”的知识的复习
词的介绍 (幻灯片二)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词,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叫做“诗余”。因为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到宋代,也有把词叫做乐府的,如《东坡乐府集》。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不同词牌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结构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在中学课本里所见的词牌有《亿江南》、《如梦令》、《西江月》、《虞美人》等。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等,每种都应背诵一首,熟知其句式、字数。
(四) 背景介绍 (幻灯片三)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1924年)。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烂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下片提到的“百侣”,是指曾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何叔衡、蔡和森。
(五)朗读
1 听配乐朗读 (录音带)
2 学生自由朗读 (2分钟)
3 正音 (幻灯片四,叫一位同学朗读下列词语)
沁(qin )湘(xiang )橘(ju )碧(bi )舸(ge )击(ji )翔(xiang )伥(chang )霜(shuang )廓(kuo )浮(fu )峥嵘(zhengrong )遒(qiu )遏(e)
4 学生齐读全词,熟识上下片内容
(六)课文分析
从字数看,本词属于长调(114字),从结构看,是双调。
1 学生齐读上片,掌握上片的主要内容
2 提问:从内容看,上片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三层,第一整句为第一层,第二、三整句为第二层,第三整句为第三层。
分析第一层
3 提问:第一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该怎样?
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见)湘江北去。
4 提问:本句的作用有哪些?
答: ⑴点明时令、地点 ⑵交代环境
⑶渲染气氛 ⑷作出铺垫
赏析
体会作者用“深秋”的巧妙:因深秋,枫叶才有“红遍”;因深秋,江水才有“漫”、“碧”之状;因深秋,才觉“长空”,才能观赏雄鹰搏击状。
可见,好些匠心独运的字,要从宏观来把握,方悟其妙。
总结:
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定下豪迈奔放的基调。
分析第二层
5 提问:“看”字总领几个小句?作者看到了什么?视觉有何变化?
答:“看”字一共领起七句。诗人远眺许多山上,重重叠叠的枫树 经霜变红,象染过一样;近看碧绿的湘江上,无数大船只争着驶。仰望天空,雄鹰在矫健有力地高飞;俯视水底,鱼儿在自由轻快地游。宇宙间的万物,都在这深秋时节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色图”。
6 提问:作者为什么能画出这样美丽的图画?
答: ⑴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典型作点,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的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
⑵ 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表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键,“翔”写游鱼之乐。
表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
表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水之清。
表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小结: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的词语做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7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幅秋色图?
答:是为了抒情的需要。面对这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自然激起万千思绪,发出“谁主沉浮”的询问。,文章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透过“大自然”的盛衰枯荣由谁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由谁主宰的询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大凌云壮志。在结构上,这句话起到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8 提问:在我国文学史上,写秋天的诗词不计其数,然而,许多的调子都是悲秋、伤秋的。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诗句,看哪些诗句与本词的意境、格调相近。(幻灯片五)(学生讨论3分钟)
⑴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
⑵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表现水乡秋夜的幽静凄冷和羈旅者的孤独)
⑶孟 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秋月的颜色冰冷,寒气森森,人孤势单的伤感)
⑷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⑸杜 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前三句都把秋天写得很悲凉,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表现作者的孤独和伤感。只有后两句才写出了秋天的热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和本词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基本相同。
9能力训练:毛泽东把所看见的秋景写成文字,请同学们运用再造想象,根据毛泽东的诗文勾勒一幅图画。(拿出一同学所画的图画投影,让全体同学评议)。
10跟踪练习
(第一教时结束,第二教时教案略)
科组评析:本课时是一节诗词鉴赏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咏读作品,从诗词选词炼句入手,重点分析毛泽东诗词意境的营造和品味语言,并通过不同诗歌作品风格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能辨析诗词的主要流派。课堂容量大而的得当。教师能紧扣诗词鉴赏的特点和一般方法来启发学生学习,从而使之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抓准难点。
本课时最突出的一点是,教师能大胆革新教学方法,采用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听”(听范读带)中“想”,在“读”(朗读)中“品”(品味),在“讲”(听讲)中“练”,在“画”中“创”(创造),全方位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的双向活动与交流,从而打破了诗歌传统单一 “诵读讲评” 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 相关推荐
【沁园春 长沙 课件】相关文章:
沁园春 长沙06-25
沁园春·长沙12-28
沁园春·长沙03-07
沁园春的课件04-21
《沁园春·长沙》的赏析06-11
《沁园春长沙》的原文08-18
沁园春长沙原文08-11
沁园春·长沙原文01-27
《沁园春·长沙》 教案01-06
《沁园春·长沙》全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