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观婉约感伤词的词史意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婉约感伤词的词史意义
秦观的婉约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模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苏东坡词的豪宕不羁又非“本色”、“当行”,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观的出现,则成为人们普遍效法的对象。他出身于社会下层,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屡遭流贬之苦,这几乎是中国封建社会众多下层文士悲剧命运的缩影。秦观以其婉约凄美的优秀词作,传递出广大文人学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誉。
在词体演进的发展过程中,秦观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指出:“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秦观学习柳永填制慢词,受到老师苏轼的讥嘲,不过他在柳永以赋法入词的基础上,更多精研和锤炼,使得慢词的创作走向成熟。孙兢《竹坡老人词序》云:“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四库全书目提要》亦称秦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所谓“辞情兼称”、“情韵兼胜”,即是指秦观善于运用流畅清晰的章法、婉丽蕴藉的字法以及悦耳动听的音韵,情景交融,意境相谐,将内心积郁的感伤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秦观词章法、句法相对疏朗,而字法尤显典雅精致。这也引导着宋词由天然之美向人工之美转化,如此技艺的进步也消解了词体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周济评价秦词词法指出:“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9]楼敬思亦云:“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10]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甚至推誉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
人物评传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陟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传世名篇
望海潮
【题解】
见《淮海居士长短句》。题作"洛阳怀古",内容实写"怀--旧"。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分界,随感情发展的需要,一气呵成。以今昔之殊,抒盛衰之感。全词以写景为主,只从"东风暗换年华"、"重业是事堪嗟"二句透露身世之悲,体现秦词之和婉风格。
【原文】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八六子
【题解】
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此词为怀人之作。八六子,词牌名。
【原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领先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鹏又啼数声。
满庭芳
【题解】
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据说此词作于会稽(浙江绍兴),作者是年三十一岁。《茹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度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此说与本篇内容相合,当属可信。上片写离情,回忆往昔,不胜惆怅;下片写临别赠物留念,并托疚意。
【原文】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桌,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江城子
【题解】
见《淮海居士长短句》。上片以柳起兴,牵动离忧,引发伤感;下片叹韶华易逝,哀身世之不遇。
【原文】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鹊桥仙
【题解】
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此词以古代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故事为题材,歌颂坚贞纯洁的爱情。历来歌?牛郎织女的诗歌甚多,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带有伤感情绪,独此词不落陈套,自出机杼。《鹊桥仙》,《草堂诗余》作《七夕》。
【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
【题解】
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汲古阁本《淮海词》题为"郴州旅舍"。宋绍圣初年,秦观以旧党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削去官职,远徙郴州(湖南郴县)。此词为绍圣四年(1097)在郴州所作。上片写客馆凄凉情景,反映作者迷惘惆怅心情。下片写贬谪飘零之苦,思乡感旧之悲。
【原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千秋岁
【题解】
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3),哲宗年幼,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以苏轼为翰林院学士,兼侍读,于是苏辙、黄庭坚、秦观等著名文人,集中汴京,极一时之盛。不久高太后死,哲宗任用新党,旧党被纷纷贬逐。秦观连遭贬斥,直至徽宗即位后始自雷州(广东海南)放还,行至藤州(广西藤县)而逝。关于此词作年,各书记载不一。汲古阁本《淮海词》谓此词当为秦观谪处州时作,较为可信。上片即景抒情,写遭贬谪流失所的无限愁思。下片忆昔伤今,表现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和对前途绝望的痛心。
【原文】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春日(其一)
【题解】
原有五首。本诗描写春日之景,婉丽清新,反映了少游之诗风。
【原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生平
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秦观出生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
年轻时,他喜欢游览名胜,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元年(1068年),也因此创作了一些优美的诗词,最著名的有《浮山堰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
秦苏美眷,纯属虚构
秦观是一个大才子,而且还是一个玉面郎君,帅气逼人。
关于他的爱情,后人就要为他杜撰一番,就编出来《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
一个才高八斗、英俊潇洒的男子,自然要遇到一个貌美如花、才华横溢的女子,才子佳人故事就这样流传多少代人。
故事说苏小妹和秦观成亲的那一天,在秦观走进苏小妹闺房之前,必须要郎君答对三道题,才可以进洞房。
前面两道题很简单,秦观很快就答对了,他被第三道题难住了。
苏小妹上联写的是“闭门推出窗头月”,一语双关,要是答不上来,今夜你这个新郎就在外面睡吧。
秦观在闺房外来回踱步,就是想不起来,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一个苏小妹曾经的追求者看到此情此景,便给庭外的水池里扔了一块石头,意思是就让你们的爱情故事石沉大海吧!
谁知秦观被这一场景惊醒了,灵感顿时,他大喝一声,“投石冲开水底天”。果然,答对了。
秦观总算是进入闺房了,苏小妹对秦少游的考核还有最后的终极大关。
苏小妹娇嗔道,“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这也是一语双关。
秦观一听,立马会意,一脸温柔地说道:“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双”。
苏小妹这才与如意郎君度过了美妙的洞房花烛夜。
故事那么动人,遗憾的是秦观与苏小妹的爱情故事,子虚乌有,只是后世文人杜撰的。
因为后人在整理苏轼的信件时发现,信件中从来就没有苏小妹。
风流才子,情路坎坷
秦观是一位才情出众,英俊潇洒的词人,自是引来的无数女子的钦慕。
但他心中曾有一位心上人,这位女子就是秦观的青梅——娄琬,又名娄东玉。
东玉是秦观的初恋,两人青梅竹马。秦观赴京赶考,却名落孙山。
自此,他一直埋头苦读,希望衣锦还乡,能够娶她为妻。
可世事无常,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娶了潭州主簿之女徐文美为妻,与青梅缘尽,遗憾分开。
拜谒苏轼,相识相知
1078年,42岁的大文豪苏东坡调往徐州做官,30岁的粉丝秦观得知,写了一首诗《别子瞻》。
其中写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他吟着诗前往拜望结识了偶像苏东坡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原)、宋(玉)才”。
当年,秦观去浙江绍兴省亲,恰巧苏东坡去浙江湖州,于是他们结伴一起乘船南下,并顺路游玩,情谊愈深。
科举之路,千辛万苦
秦观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但临场发挥总是不好。
他30岁才入京考试,他去考场之时,意气风发,信心十足。
可是适逢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完全取缔了诗赋,改试经义,结果可想而知。
科举失利的秦观回到高邮老家,便深居简出,闭门读书,关心时政和民生,以期能在下次科举中一鸣惊人。
1081年,33岁的秦观再次鼓起勇气振奋精神去参加科举考试,但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连续两次的失败,让秦观信心尽失,越发忧愁。苏东坡得知,替秦观叫屈,做诗写了封信给他,劝勉秦观,不要放弃。
1084年,苏东坡向当时的宰相王安石推荐了秦观,王安石看过秦观的诗文,也觉得有才,也劝勉他不要放弃科举。
第二年,在苏东坡和王安石的鼓励和认可下,37岁的秦观再次满怀信心参加了他人生的第三次科举。
这一次他终于考中进士,去了地方任职。
初入官场,一帆风顺
一年后,在苏东坡的推荐下,秦观被调回京城,升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成为京官。
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与3人并称“苏门四学士”。
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比较顺遂,办办公,写写诗文,还有好友相伴。
遭遇朋党之争,一贬再贬
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亲政。哲宗重新起用“新党”人,“旧党”被打压遭贬谪。
苏东坡属于“旧党”人,不断遭遇迫害,身为门生的秦观也不能幸免。
46岁的秦观先是被贬为杭州通判,在去杭州途中,心烦意乱的他写下《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越贬越远的秦观,又贬到了广西横州,最后流放到广东雷州。
词风清丽,婉约多情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
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
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
秦观用疏朗流畅的章法,连接精致典雅的词句,使得词句既较柳永高雅,又恰到好处的佳境。
他的词得到了广大欣赏者的普遍喜爱,取得了词史上突出的地位。
秦观的一首绝美之作,名叫《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这首词作于一个朝中贵人的酒宴上。当时主人家让歌姬碧桃前来劝酒,秦观也让对方喝一杯。
主人家忙解释说碧桃从不喝酒,秦观正欲作罢,碧桃却因仰慕其才,称愿意为他破例醉一场。
面对佳人厚爱,秦观当场写下这首词相送,因全词以碧桃名起句,从此这位佳人便出了名。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北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
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一贬七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朝廷大赦天下。 52岁的秦观被移诏湖南横州,任命为宣德郎。
他在去横州的路上,走到藤州便病死途中,一代词人,就此谢幕。
他这一生情路坎坷,科举之路艰辛,官路不顺,怀才不遇,很不幸运。
但世上的事有失也有得,坎坷的人生给了他灵感和天赋,他成了一代词坛鼻祖。
- 相关推荐
【秦观婉约感伤词的词史意义】相关文章:
“婉约词派之宗”--秦观02-23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境03-29
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04-09
苏轼的婉约词12-20
辛弃疾的婉约词08-14
秦观的词集04-13
秦观词集04-13
秦观著名的词03-25
秦观词名句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