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欧阳修为什么被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教材有欧阳修一篇著名的《醉翁亭记》,那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所做的名篇。那么,欧阳修为什么会被贬滁州呢?
大多数的资料显示,欧阳修之被贬和“庆历新政”有关。庆历五年(1045年)春天,推行新政的改革派范仲淹、韩琦、富弼、杜衍相继因“党论”离开朝廷。当时三十九岁的欧阳修认为自己应该“忘身报国”,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他们辩护。没多久,即被贬出朝廷。
其实,多数资料处于“为尊者讳”,并没有提及当时欧阳修被贬的直接原因:“盗甥”案。1045年8月,欧阳修北边滁州,宋仁宗发布的贬谪诏令是这样写的:“(欧阳某)不能淑慎以远罪辜,知(张氏)出非己族,而鞠于私门;知女有室归,而纳之群从。”可见,至少,在名义上,欧阳修之被贬与政敌打击无关。
那么,欧阳修“盗甥”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盗甥”,就是作为舅父的欧阳修和外甥女发生不正当关系。史上是这样的: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年,这个女儿是张龟年前妻所生,张早死,欧阳氏携继女居住在兄长家,后来这个孤女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欧阳晟,却与欧阳晟的家仆陈谏私通。由开封府进行审理。张氏为了开脱自己,反咬舅父一口,说未嫁时就与欧阳修有私情。这件事一直闹到朝中,欧阳修上疏为自己辩护,说他妹妹携孤女来投奔自己的时候,张氏才十岁。本来事至此夲可结束,连当朝皇帝都不以为然,而中书舍人钱勰素来跟欧阳修有仇隙,这时举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望江南》词为证: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
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堂上簸钱堂下走,
恁时相见已留心。 何况到如今。
说“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这话很毒,七八岁的外甥女刚来他家时,欧阳修就“相见已留心”,不正好是张氏所说婚前,即与舅父有私情吗?可我们不禁要问,张氏是因和家仆陈谏私通被抓,凭常理讲,肯定要想办法为自己开脱此事,为什么,没事找事,在多供出自己的有一件丑事呢?这里有没有因政治目的,开封府有逼供、诱供之嫌呢?完全有可能,因为“庆历新政”为何一年多即告夭折,就是因为触动了当朝太多的“既得利益集团”。
大宋开国太祖皇帝赵匡胤鉴于唐末、五代的历史教训,“杯酒释兵权”,解决了武人干政的问题后,又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管,基本解除了唐朝的政治教训,但与此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冗兵冗员冗官:军队战斗力下降,对外作战连连失利;官僚体系互相掣肘,办事效率低下;文人政治,只说不练,互相打击,排斥异己。再加上宋代鼓励田地私有、买卖,所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到宋仁宗是已是十分严重,所以在范仲淹等一批欲有作为的政治家的鼓动下,才实行“庆历新政”。但,改革必然触动积弊,必然遇到抵触、抵抗,欧阳修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改革支持者,动辄得咎也就不难想象了。
那么,为什么钱勰会咬住此事不放呢?据《词苑》记,钱勰是钱惟演的堂侄孙,也是吴越王钱俶的后代,欧阳修撰《五代史》,对钱俶有贬低之语,钱勰因此怀恨,趁机加以打击报复。
欧阳修到滁州后,作《滁州谢上表》:“伏念臣生而孤苦,少则贱贫,同母之亲,惟存一妹。丧厥夫而无托,携孤女而来归。张氏此时,生才七岁。臣愧无蓍龟前知之识,不能逆料其长大所为。在人情难弃于路隅,缘臣妹遂养于私室。方今公私嫁娶,皆行姑舅婚姻。况晟于臣家,已隔再从;而张非己出,因谓无嫌。乃未及笄,遂令出适。然其既嫁五六年后,相去数千里间,不幸其人自为丑秽,臣之耳目不能接,思虑不能知。而言者及臣,诚为非意,以致究究于资产,固已吹析于毫毛。若以攻臣之人,恶臣之甚,苟罗纤过,奚逭深文。”一句话,没有的事。
不过,也别怪开封府、钱勰等人捕风捉影。欧阳修也素来不拘小节、风流自赏。宋朝自开国以来,对文人实行的就是“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赵匡胤语)文人、官员、贵族对皇帝的这种“提倡”,那个不是“重新”拥护,像杨亿、刘筠、钱惟演,到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苏舜钦,再到苏轼、周邦彦,南宋陆游、范成大、辛弃疾,连“老夫子”朱熹也不能免俗,晏几道、柳永、秦观这些不得志者也是要到“青楼楚馆”中寻生活。
其次,“祸从口出”,自古如此,更何况要把它写成文字,留下案底。当时是没事,有事就跑不了。文人找文人的茬,还怕找不到。苏轼的“乌台诗案”就是个典型。欧阳修诗虽端正,但酒酣耳热之际,歌台舞榭之间,写首小词,让歌儿舞女唱唱,增加些“粉丝”、知名度,何乐而不为?所以,欧词像《望江南》这样的占到四分之三还强,找几个这样的“小辫”还不容易。
但颇有个性的欧阳修,不知道接受教训,写了一首《醉蓬莱》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
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
偷回波眼,佯行佯坐。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鬟,
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
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又惹出个“私媳”案。
宋英宗治平年间,当时英宗想要尊崇自己的生父濮王,议定称呼问题,大臣都说必须改称为皇伯父,独有欧阳认为称生父为伯父,前无典据。朝中就濮王称呼问题,分为两派,欧阳修为反对派,御史吕诲拥护派。当时附和欧阳修的只有蒋之奇,欧阳修举荐他为御史,众人都仇视蒋之奇。蒋之奇想要洗白自己,恩将仇报,以反攻欧阳修来向朝内士大夫们示好。这时正值欧阳修的妻弟薛宗孺与欧阳修结了仇,造谣说他和长媳吴氏有私情,证据词就是这首《醉蓬莱》。这是一首颇为轻薄的小词,属于欧阳修名下的艳词(有人认为是仇家冒名做来诋毁他的,未必。)。这个谣言本意就是侮辱欧阳修一家,但风声却传播到蒋之奇等人的耳朵里,即被抓住了作为攻击的把柄,上奏章弹劾欧阳修。事情一直闹到神宗即位,方才清查谣言的根源,蒋之奇等人俱被贬黜赶出朝廷。但“个性”一生的欧阳修也从此心灰意懒,一再告退,终老于颍州。
其实,在宋朝大环境下,欧阳修虽有点不拘小节,但毕竟是以“道统自居”的儒家夫子,想来不至于人格分裂到“贾珍、贾琏”之地步。史载:欧阳修宰相王旦作了神道碑铭,王旦之子王仲仪给他的润笔之资,是十副金制的酒具,欧阳修觉得太贵重而推辞不受,开玩笑说:“酒具有了,但缺乏捧酒具之人!”王仲仪信以为真,竟然用重金买了两个美女,连同酒具再度送给欧阳修。欧阳修才知道玩笑开大了,酒具不得不收,却将侍女又退还回去。
由此可见,这位欧阳公也是个“苗而不秀,银样镴枪头”、“好色不淫”者罢了。倒是那些“真小人”们,自己“君子”做的严谨,不时的为了某种阴暗的心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猛地咬你一口,更加可怕。
拓展:唐宋八大家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诗文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承继前人开发滁州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酿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
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东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晋元帝,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它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山岭。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L山司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琅琊山才打破历史的沉寂,开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宝应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它又经历了200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
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胜收!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诗意。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题》,对琅琊山归云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个景点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
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及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1988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150余首(包括部分当代诗歌),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作于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这年他已64岁,离开滁州22年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诗一开头便写道: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始终把自己和滁州联系在一起。
【欧阳修为什么被贬】相关文章:
分析欧阳修为什么被贬11-24
欧阳修被贬的原因03-23
王昌龄为什么被贬04-15
柳宗元为什么被贬永州10-09
白居易为什么被贬为江州司马?09-15
诗人王昌龄为什么被贬到龙标10-30
王安石为什么被贬 王安石两次罢相详情10-12
李白为何被贬11-20
王昌龄被贬原因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