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讲稿第八单元:脉要精微

2020-10-18 内经

  脉,切脉,这里泛指诊法。要,要领。精微,精湛微妙。 《 素问 》 有“脉要精微论”篇名,本单元主要讨论疾病诊法,包括诊病原理、原则及具体方法等内容,其中对脉诊和色诊的阐述尤为详细。

  原文分析

  【 原文】 801

  【 提示】本节主要论述诊病的时间以平旦为宜,以及平旦诊病的原理。

  【 校注】

  ( l )平旦: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即清晨、早晨。

  ( 2 )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文互相备的修辞。言平旦之时,人刚刚醒寤,体内阴阳之气未因进食和劳作而被扰动、耗散。

  ( 3 )气血未乱: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的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

  ( 4 )有过之脉:指有病变的脉象。过,过失、异常。

  ( 5 )动静:指脉象的变化。

  ( 6 )视精明:即观察眼睛的色泽、动态及视觉。精明,指眼睛和眼神。

  ( 7 )参伍:错综比验,彼此相参互证。

  ( 8 )决死生之分:指通过四诊参伍,判断疾病的预后吉凶。决,分辨、判断。分,异也,区别。

  【 分析 】

  本节在论述具体诊法内容之前,主要论述两个方面内容。

  1.“诊法常以平旦“的原则,是诊病特别是切脉的最佳时间,平旦诊病的原理是病人经过一夜的休息后,尚未劳作和进食,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没有受到除疾病外其他因素的干扰,望闻问切所诊察出的病理之象均为病气所致,因而能如实地反映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状况,故此时诊病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但诊脉不可能全在平旦,多的是在其他时间,但诊病时令病人平静,保持环境安静,还是能够做到的。所以对平旦诊脉的时间规定不必拘泥,而只宜守其法度。

  2.确立四诊合参、全面诊察的诊法原则。多种诊法“参伍“,是〈内经〉诊法学的一思想。望、闻、问、切四诊是充分运用人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诊察,反映了多个方面的疾病资料。因此,只有多层次、多角度、广泛地收集临床资料,即切脉、望目察色、观形体强弱、审察脏腑之盛衰,闻病人所发出的异常声音,问病人二便排泄情况等多法并用,彼此相参互证,才能全面掌握病情,把握病势,判断疾病的预后吉凶。

  【 原文】 802

  【 提示】 主要论述脉诊的原理及运用要领。

  【 校注】

  ( l )脉者,血之府:言经脉为血与气的汇聚之处。李中梓注:“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气为之司也。《 逆顺 》 篇日:‘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则知此举一血而气在其中,即下文气治、气病,义益见矣。”

  ( 2 )长则气治:长,指脉体长过本位。气治,指气血平和无病。

  ( 3 )短则气病:短,指脉体短,不及本位。气病,指气血不足之病。 ( 4 )数则烦心,大则病进:脉数为热,热则心烦不安。大,指大脉,其象满指而大,为邪气有余之象,故表示病情将进一步发展。

  ( 5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上指寸口脉的近腕部,下指寸口脉的远腕部。张介宾注:“上盛者,邪壅于上也;气高者,喘满之谓。下盛者,邪滞于下,故腹为胀满。”一说上下指人体上部的头面部动脉及下部的足背部动脉,详参《 素问 · 三部九候论 》 。

  ( 6 )代则气衰: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主脏气衰弱。代,此指代脉。

  ( 7 )涩则心痛:指脉往来涩滞,主气滞血疲,故现心痛之症。

  ( 8 )浑浑革至如涌泉:谓脉来滚滚而急,如泉水急促上涌,盛于指下。“浑浑”同“滚滚”,水流盛大貌。革,急也。 《 脉经 》 《 千金 》 “革”下并重“革”字,“至”字属下读。当从。

  ( 10 )色弊: 《 脉经 》 《 千金》 “色”作“危” , “弊”下并重“弊”字,属下读。弊弊,隐也,与下文绵绵义相属。宜从。

  【 分析】

  论述脉诊的原理及运用要领。由于脉为气血的藏聚流通之处,所以脉象的变化可反映气血的病变。因此,原文接着举例叙述长、短、数、大、上、下、代、细、涩、浑浑革至、绵绵其去等十余种脉象及其主病。提示在脉诊时,一要注意脉动的频率快慢,如“数则烦心”。二要注意脉动的节律齐差,如“代则气衰”。三要注意脉象的体态,如上、下、长、短几种脉象是对脉位的论述,浑浑、绵绵、大脉是论脉势,细脉论脉体的阔狭,涩脉论脉中气血运行的流利程度。从而举例说明了脉诊的诊断要点,对脉诊的应用起到了提纲掣领的作用。

  【 原文】803

  【 提示】详述望色、察目的原理及其注意要点。

  【 校注】

  ( l )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姚止庵注:“精明以目言,五色以面言。言目之光彩精明,面之五色各正,乃元气充足,故精华发见于外也。”

  ( 2 )白裹朱:指面色隐然红润而不露。“白”通“帛”,即白色的丝织物。朱,朱砂。

  ( 3 )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指五脏之真脏色外露,败象显现,预后不良。见,同“现”。于它《 香草续校书 · 内经素问 》 注:“微,盖衰微之义。精微者,精衰也。五色精微象见者,五色精衰象见也”。

  【 分析】

  论述望色、察目的原理及要点。由于颜面五色和目之精光神气皆为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因此,望色、察目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病变。而且由于其容易观察,故为临证所常用。本节通过“五欲”、“五不欲”之色的论述,提出望色的要点。大凡色诊,皆以润泽光亮含蓄为善色,疾病预后良好;以晦暗枯搞外露为恶色,疾病预后不良。望目的要点为了解目的视觉、色觉及神气正常与否。如果两目有神,视物清晰,辨色准确,为精气未衰;两目无神,视物大小相混,长短不分,黑白不辨,则为精气衰竭之征。这些论述对今天临床诊病仍然具有实践价值。

  【 原文】804

  【 提示】主要阐述了闻声问疾的原理及其应用要点。

  【 校注】

  ( 1 )五藏者,中之守:言五脏为精神藏舍之处,各司职守。

  ( 2 )中盛藏满:中,体内,内脏。盛,邪气壅盛。藏满,内脏之气胀满,即气机壅滞。

  ( 3 )气胜伤恐者:意指脾脏功能失调而善伤于恐。气胜,指上句内脏之气胀满。恐为肾志,取土克水之义。另一说此句为衍文。

  ( 4 )中气之湿:中土奎滞,水湿不运,湿邪内蕴。中气,指脾胃。

  ( 5 )夺气:正气被劫夺、耗伤。

  ( 6 )仓凛不藏:指泄泻、大便失禁等。仓凛,此喻肠胃。

  ( 7 )门户不要:门户,指幽门、)阂门、魄门等。“要”,通“约”。

  【 分析】

  论述闻声问疾的原理及应用要点。人以五脏为本,五脏藏精舍神,在体内各有职守。病人声音的清浊、语音的高低、语言的正常与否及二便情况,均反映了五脏的'功能状况。因此察五脏得守与失,可从闻声及问病入手。如声音重浊,为脾脏失守,中土壅滞,水湿不运;声低息微,言不接续,为气被劫夺,肺脏失守;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神明之乱,多为心神失守;泄利不止,大便失禁,门户不固,为脾胃失守;遗尿、小便失禁,为膀胱失约,肾脏失守。

  【 原文】 805

  【 提示】主要阐述了望形体诊病的原理及要领。

  【 校注】

  ( l )五藏者,身之强:五脏为身体强健之本。

  ( 2 )精明:精气神明。一说指目。

  ( 3 )头倾视深:指头低垂不能抬举,目眶凹陷。

  ( 4 )背者,胸中之府:张志聪注:“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府。”

  ( 5 )偻附:指身体弯曲不能直立,需依附于他物而行。

  ( 6 )振掉:震颤摇摆。

  ( 7 )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五脏精气旺盛,则身体强健,谓之“得强”,故生。若五脏精气衰败,则身形败坏,谓之“失强”,故死。

  【 分析】

  论述望形体诊病的原理及要领。察五脏得强与失强,可审身体的头、胸、腰、膝、胫(骨)“五府”。如头低垂不举,目陷无光,为五脏精气已衰,神气将失;背曲肩垂,为心肺精气衰败,不能上营肩背;腰痛转侧困难,为肾气将败等。这些描述均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今天临床仍有借鉴作用。

  【 原文】 806

  【 提示】重点阐述脉象与四时相应的机理及意义.

  【 校注】

  ( 1 )其与天运转大:意为脉象的变化与天体运转的规律相应,有同样广博精深的道理。其,指脉。大,广博精深。

  ( 2 )忿:指秋气肃杀劲急之势,应气候之凉。

  ( 3)怒:指冬气严寒凛冽,北风怒号之势。

  ( 4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动,脉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上下,指脉象的波动。

  ( 5 )中:合也。

  ( 6 )规、矩、权、衡:均为古之衡器和量具,引申为判断的准绳。此喻四时脉象,规,做圆之器,喻春季脉圆滑之象;矩,做方之器,喻夏季脉方盛之象;衡,称杆,喻秋季脉不上不下,平衡于中;权,称锤,喻冬季脉伏沉之象。

  ( 7 )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冬至四十五日后为立春的时节,此后阳气渐长,阴气渐消。

  ( 8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后为立秋的时节,此后阴气渐长,阳气渐消。标准。期,度也。

  (9 )得一之情:即掌握人与天地如一之理。

  ( 10 )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张介宾:“声合宫商角羽,色合金木水火土,脉合四时阴阳。虽三者若乎有分,而理则一也。” 【 分析 】

  脉应四时,是“人与天地相参”在脉象上的反映。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决定了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而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以冬至和夏至为两个转折点,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阴阳消长,四时更迭,从而有春温、夏暑、秋凉、冬寒的气候特征。“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人与天地相参,脉象规矩权衡,相期而至,随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若脉象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不能相应而出现错乱,即可通过错乱之脉而诊知发病的脏腑部位,并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进一步推测疾病的预后吉凶。因此,察时脉辨病,并进一步施治,必须把握天人如一的规律,因时制宜。

  【 原文】 807

  【 提示】梦与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密切相关。

  【 校注】

  ( 1 )短虫:指烧虫。

  ( 2 )长虫:指蛔虫。

  【 分析】

  梦是体内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盛衰变化的反映,通过询问解析病人所述的不同梦境,可以判断人体脏腑功能之强弱、邪气的盛衰和病变的部位。其方法一是运用类比方法论梦定性,如水为阴,故阴盛可梦大水恐惧;火为阳,阳盛可梦大火蟠灼;阴阳俱盛可梦见争斗。二是根据发病脏腑的生理特点论梦定位。如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现代研究认为,反复出现的同一梦境可能是疾病先兆,因而梦可能是疾病的客观反应,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原文】 808

  【 提示】提出诊脉的基本条件,以及要掌握四时的正常脉象以及运用要领。

  【 校注】

  ( l )虚静为保:言诊脉以清虚宁静至为重要。“保”,通“宝”。

  ( 2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季之脉虽浮动而未全出,故如鱼之游在水波之中。

  ( 3 )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形容夏季之脉象浮于肤表,盈满指下而洪大。泛泛乎,众盛貌。

  ( 4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下肤,指脉象由浮趋沉,在皮肤之下。蛰虫,指藏伏土中越冬的昆虫。去,藏也。

  ( 5 )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形容冬日脉沉在骨,如蛰虫潜藏,人们居室不出。周,《 太素 》 作“固”。宜从。

  ( 6 )知内者按而纪之:意为要了解内脏的变化情况,可通过切脉进行诊察,找出端绪。内,指内脏;纪,丝缕的头绪。

  ( 7 )知外者终而始之:言要了解经脉的变化情况,可据经脉自始至终的循行部位进行诊察。外,指经脉,

内经选读讲稿第六单元:百病始生 内经选读讲稿第七单元:病之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