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水胀》说明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等的病因、症候、病机以及其间的鉴别诊断等。对肠覃和石瘕指出了治疗原则;对肤胀和鼓胀说明了针刺的方法。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②,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黄帝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③,此其候也。
黄帝曰:肠覃④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⑤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血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注释】
①目窠:指眼睑。
②颈脉动:颈脉,指喉结旁的人迎脉。颈脉动,是因水温内停,内犯血脉,脉中水气涌动,所以可见颈脉异常明显的搏动。
③腹筋起:筋,做脉。指腹壁有脉络显现。
④肠覃:生长于肠外,形状类似菌类的肿瘤。
⑤石瘕:因寒邪侵袭,使淤血停留于子宫的一种病症。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对水胀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应当怎样进行区别呢?岐伯回答说:病人的下眼睑微肿,就像刚刚睡醒的样子,颈部动脉搏动明显,时时咳嗽,两大腿内侧感到寒冷,足胫部肿胀,腹部胀大,若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水胀病已经形成了。若以手按压病人的腹部,放手后即随手而起,不留凹陷,就像按压充水的皮袋子一样,就是水胀病的症候。
黄帝说:肤胀病应如何诊断呢?岐伯说:所谓肤胀病,是由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形成的。病人腹部胀大,叩击时发出鼓音,按压时感觉空而不坚硬,病人全身浮肿,皮肤较厚,按压病人腹部,放手后不能随手而起,留有凹陷,腹部的皮色无异常变化,这就是肤胀的症候。
黄帝问:鼓胀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鼓胀病人的腹部与全身都肿胀,这与肤胀病一样,但患鼓胀病的人皮肤青黄,腹部青筋高起暴露,这就是鼓胀病的症候特点。
黄帝问:肠覃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寒邪侵犯人体后,邪气滞留在肠外,与卫气相搏,卫气被阻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邪气留滞,积久不去附着于肠外,并日渐滋长,使息肉得以形成,刚开始时,就像鸡蛋一样大小,此后逐渐长大,疾病一旦形成,病人就像怀孕一样,病程长的历经数年,用手按压则很坚硬,推动时可移动,但月经仍然按时到潮,这就是肠覃的症候。
黄帝说:石瘕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石瘕病生在胞宫内,寒邪侵犯,留滞在子宫颈口,使宫颈闭塞,气血凝滞不通。经血不能正常排泄,便凝结成块而留滞于宫内,并日益增大,使腹部涨大,像怀孕一样,月经不能按时来潮。石瘕病都发生在妇女,治疗时应活血化淤,通导攻下,引淤血下行。
黄帝说:可用针刺治疗肤胀与鼓胀吗?岐伯说:治疗时先用针刺泄有淤血的脉络,然后根据病情虚实的不同来调理经脉,刺去淤滞的血络。
赏析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57篇《水胀》是一篇深入探讨水肿及相关胀满病症的经典文献,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和学术意义。本篇详细论述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等多种与水肿相关的病证,不仅阐述了它们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还提供了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后世医家研究水肿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病因病机:
水胀:主要由于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留所致。《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提到“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明确指出了水胀的病机。
肤胀:由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引起,表现为腹部胀大,全身浮肿,但皮肤厚而色泽无异常变化。
鼓胀: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致,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
肠覃:寒邪侵袭肠外,与卫气相搏,形成息肉,腹部隆起如怀孕状。
石瘕:寒气客于子宫,气血凝滞不通,恶血留止而成,多见于女性。
临床表现:
水胀病初起时,患者下眼睑微肿,颈脉动明显,咳嗽,大腿内侧寒冷,足胫肿,腹部胀大。按压腹部时,放手后凹陷随手而起,如按在盛水的袋子上。
肤胀则表现为腹部胀大,叩击中空不实,全身浮肿,皮肤厚,按压后凹陷不能随手而起。
鼓胀的腹部与全身肿胀,但肤色青黄,腹部青筋暴露。
治疗方法:
水胀初起宜去水,久则宜补脾土以制水。具体方剂如葶苈木香散、中满分消丸等。
肤胀和鼓胀的治疗则强调针刺泻除胀大的血络,再调理相应经脉。
肠覃和石瘕的治疗则根据病情采用通导攻下、活血化瘀等方法。
创作背景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先秦至西汉时期,汇集了众多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灵枢》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探讨了人体经络、针灸等方面的内容。《水胀》篇作为《灵枢》的第五十七篇,其创作背景自然与《黄帝内经》的整体创作背景相契合,即基于当时医学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探索。
特色
系统性:《水胀》篇系统地论述了多种与水肿相关的病证,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到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实践性:本篇内容来源于临床实践,是对当时医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辨证施治:在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病证的具体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针灸疗法:对于肤胀和鼓胀等病证,提出了针刺治疗的方法,展示了中医针灸疗法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灵枢》篇第57篇《水胀》是一篇具有深刻医学价值和学术意义的经典文献,其创作背景深厚、内容系统全面、特色鲜明,对后世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水胀】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79篇岁露论04-03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78篇九针论04-03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75篇刺节真邪04-03
黄帝内经灵枢译解04-08
黄帝内经 灵枢 刺节真邪04-18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十八篇营卫生会08-11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四篇邪气藏府病形04-01
《内经》之灵枢 贼风04-19
内经之灵枢·卫气10-19
内经之灵枢·背俞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