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堂实录

2021-12-06 木兰诗

《木兰诗》课堂实录1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

  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

  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

  生: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

  师: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

  生唱:平了……贼……儿……

  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

  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英雄颂歌

  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5.绝响

  师: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开始吧,说不定你有诗人之才而你还不知道呢。

  生写。

  师:把自己的诗跟大家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朝廷军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战,花家没有男子汉,我愿替父去出战。(掌声)

  师:还挺压韵的,写的不错,下一位?

  生:古往今来几英雄,木兰当数排第一,英勇机智杀数敌,是我中华好儿女。(笑,掌声)

  师:啊,是一首打油诗吗,也还不错。

  生:看,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木兰啊,勇敢地代父从军!老母亲,泪眼簌簌,再三嘱咐儿要小心;老爹爹,颤颤巍巍,送娇女踏上征程。木兰,你是咱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掌声)

  师:不错,结尾还可改含蓄一点。

  生:匈奴们去死吧!让木兰的剑,沾染敌人的血;让木兰的精神,辉映着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儿不会辜负您,请您等待儿凯旋归来的那一天。(掌声)

  师:有气势,散发着一股英雄豪放之气。

  生:娘呀!是你把我养大,教给我劳动谋生的本领;爷呀!是你教我武艺,使我成将不死沙场。爷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报答不尽!(掌声)

  生:妈妈!妈妈!儿回来啦!儿不孝!儿不孝!没能留在您的身边。今天,儿回来了,再也不离开您了!您知道吗?儿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贼儿快马加鞭,儿赶回来孝敬您啊!(掌声)

  师:谁言儿不孝,儿还是孝的,那是一种大德大孝。大家的诗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了诗的殿堂,诗的海洋。老师也写了一首,念给你们听:

  历史,请永远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你

  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梦想

  你义无返顾的迈出了

  这历史的、壮丽的、诗的一步

  天空的雄鹰被你惊呆了

  广袤的中华大地被你惊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义的你惊呆了

  是双亲的恩情养育了你

  是北方这片柔情的土地滋润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兰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兰(掌声)

  师:同学们的诗写的很好,老师写的也不错,为什么我们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生:因为我们走进了木兰的内心世界。

  生:因为我们都喜爱木兰。

  师:的确,不是我们的诗写的好,是木兰这个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应该与诗相配。放声朗读,把你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吧!(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

  生读。(掌声)

  师:评一下,还有一点什么不足?

  生评:前面还可以,后面喜悦的感情没读出来。

  生评:“旦辞爷娘去……”一节应读出木兰的想家、孤独、想哭的心情。

  生评:段和段之间没有停顿。

  师:把这些意见揉进朗读中去,效果会更好,还有谁愿为大家朗读?

  生读。(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师:读的真是棒极了。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木兰的精神品格,我们才可能朗诵的这么好。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起解答。

  生:木兰回乡后怎么不去相亲?

  生:她当然要去相亲的,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就拍了木兰相亲的事。

  生:木兰回来了,家人是笑还是哭?

  生:母亲也许会哭,弟弟肯定会笑。

  生:这眼泪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母亲的哭,是高兴的哭;母亲的泪,是含笑的泪。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生: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

  生:因为朝廷要她父亲出征,而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兰又没哥哥,她弟弟还小,所以只有她去。(掌声)

  生: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为她姐没她那么勇敢。

  生: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成为花木兰。(掌声)

  生: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生:因为木兰的生活理想是守在亲人身边,过一个普通妇女的农耕生活。

  师: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终生无怨无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业,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下课!(掌声)

《木兰诗》课堂实录2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首叙事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木兰建立赫赫战功,辞官归乡的故事。

  师:把过程和结果都概括的很好。老师给大家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图配上诗句。

  生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生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生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生4:“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惶。”

  师:大家讲出的诗句和图片十分的吻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木兰的形象。请大家自由阅读诗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板书:木兰是————女郎)

  生1:第一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出了木兰的担当和勇敢,因为国家危难时期,木兰挺身而出。

  师:国家的危难时期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1:“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可见可汗大规模征兵。

  师:国家大规模征兵紧张、急迫,可见她是在为国而战,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呢?一个是国家方面,还有什么?

  生1:因为爸爸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所以她要替父从军。

  师:从这一句看出上战场杀敌应该是谁的事情呢?

  生齐:男子。

  师:木兰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勇于承担了男子的责任。不仅是国家,而且是家庭的责任。她勇于承担责任,你读出了担当,很好。(板书:担当)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小节,当木兰看到军贴知道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之后,她立刻就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了吗?

  生1:没有,从“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可以看出木兰在犹豫。

  师:她在犹豫些什么呢?

  生1: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古往今来没有女子上战场。犹豫自己要不要去。

  师:她在犹豫,因为要上战场,要做出女办男装的装扮,自古以来,都是男治乎外,女治乎外的封建礼法,代父从军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敢为的事情。你在这里看到了木兰的犹豫,很好。哪几句在写木兰叹息的呢?谁来读读看?

  生2:“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

  师:哪里表示她的叹息声的?

  生2:“唧唧”

  师: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2:叠词。

  师: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木兰的声音,还写出木兰的什么呢?

  生:忧愁。

  师:叹息的样子体现出她的忧愁。(板书:忧愁)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读的时候读出木兰的忧愁、犹豫、担当呢?

  生1:“唧唧复唧唧……从此替爷征。”

  师:大家说说她读的怎么样?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1:从“唧唧复唧唧到女亦无所忆”因为木兰在忧郁一声又一声的叹息所以要缓慢。“可汗大点兵”写出军事十分紧迫所以要较快一点。最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出了木兰的决心,所以要读的坚绝。

  师:是愿为市鞍马,为读四声,注意这个字的读音。表现她的坚定、担当。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平时的朗读中,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生齐:停顿……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首诗基本是由五言构成,那么五言诗阅读节奏,三个节拍。唧唧/复/唧唧的二一二式,还可以是木兰/当户/织的二二一式,除了停顿我们在朗读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齐:重读……

  师:比如在第一节中,为表现木兰的叹息声我们就应该怎么样?应该重读她的叹息声来表现她的忧愁,实际上我们在重读中就体会到了她的情感和性格。我们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表现在语速的快慢适中,反应在语调上高低讲究,还要注意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的词语要重读。好,请同学们说一下你还读出了木兰哪些性格?

  生1:“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我从这里读出她思念家乡的情感。这从“不闻爷娘唤女声”中可以看出来。

  师:此时此刻木兰为什么要在征战途中思念家乡?

  生1:因为他明白出征是危险的,并且可能几年时间不能见到父母才会对家乡产生特别的思念。

  师:此时此景勾起了她思乡、思亲之情,那么是何时何景呢?

  生1:是“暮宿黄河边”时的“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还有“暮宿黑山头”时的“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否概括一下,从中写出了木兰的什么特点?

  生1:对家乡的思念,这是女子所特有的细腻的情感。

  师:(板书:细腻)我们一起看一下从“旦辞”“暮宿”“旦辞”“暮至”句法结构有点相似的句式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生1: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既有声音又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师:夜晚宿营地的凄凉景象勾起她无尽的思念。

  师:你还注意到了“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示声音的词,她听到的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她想听得是什么声音呢?萦绕在木兰耳畔心头的就化作了“爷娘唤女声”,这几句应该怎样读?

  生齐说:重读。

  师:谁能把重读加上去,再来朗读一遍?

  生:读。(读时重读了鸣溅溅和鸣啾啾。)

  师:加上重读,我们能够感受到木兰思亲的情感。请大家自由散读并思考一下,这几句话它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生(全体):自由的、出声朗读。

  生:从五个字到七个字再到九个字,因为《木兰诗》是北方民歌,这样写体现了语言的琅琅上口。

  师:你从五言到七言再到九言,长的短的句式交替的转换体现诗歌语言的琅琅上口的特点。这就是诗歌的音韵美。你还从哪些诗句读出木兰的形象?

  生:我从“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她是个重情义的人,体现木兰并不要求什么战功,只要求能回到故乡和父母团聚。

  师:她不要官位赏赐,可见她对高官厚禄极其的……

  生:淡泊。(板书:淡泊)

  师:她觉得情义是最重要的,是什么情义?

  生:亲情。

  师:从还故乡中,可见家庭是最中重要的。结合轻重缓急,读一读这几句话。

  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木兰不用尚书郎”写出她轻权利的个性,所以重读。“送儿还故乡”写出木兰对故乡的思念,所以要重读。

  师:谁再来说说看。你还读出了木兰哪些形象?

  生:“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这几句写出了木兰身为女子的爱美之情。

  师:爱美(板书)从这几句你看出了木兰是个爱美的女子,那你们说一说木兰美不美?

  生:美。

  师:你从哪里看出木兰美?

  生:“出门看伙伴……不知木兰是女郎”,同伴们看到木兰的女儿装都很惊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很美的女子。

  师:分析很好,谁再来说一下木兰美不美?

  生:“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从她像云一样的的头发可以看出来。

  师:爱打扮、爱美丽的姑娘在恢复女儿装的心情?

  生:喜悦。

  师:结合朗读的技巧,你来再读一下这几句诗。

  生:读。

  师:读得很好,从这几句诗中,我们还能看出木兰的什么?

  生:“同行十二年”十二体现了时间之长,同伴没有发现她是女郎体现了她的智慧。

  师:大家设想一下,木兰看到惊惶的伙伴,木兰的心里会怎样?用文中的哪句话可以回答我的疑问呢?

  生:“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为什么说是这一句?

  生:这几句诗用雄兔暗喻了男子,用雌兔暗喻了木兰,可以看出木兰就是和男子一起出征打仗,你们也不能看出我是女子。

  师:这里你既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木兰的高度的赞美,也可以看做是伙伴们疑惑的解答。我们如果把它当做木兰的解答,木兰再说这番话时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骄傲。

  师:你在刚刚的朗读中有一些重读的处置,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我重读了“安能辨我是雄雌!”从这句话看出木兰的……骄傲,体现出同行十二年,不知我是女子的自豪。

  师:这一句没有运用问号,而是运用了感叹号,更加强调了她的骄傲,自豪。所以这一句我们要重读,哪个词语我们更要重读?(雄雌)我们再情景再现一下,男生读“出门……女郎。”

  女生就读木兰的解答。

  生:男生读“出门……女郎。”

  生:女生读“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没重读)

  师:我们再齐读一下最后一节,把雄雌读的再有力一些,读出木兰骄傲的心情。

  生:齐读。

  师:好,谁还读出了木兰的其他的形象?

  生:我从“旦辞……鸣啾啾”可以看出行军速度之快,可以看出木兰上战场的坚决。

  师:你从哪里看出行军速度很快?

  生:“旦辞……鸣啾啾。”

  师:你就读一下“旦辞……暮宿……”这两句,给大家读出她日行千里的感觉。

  生1:读。(没有注意语速、语调)

  师:大家觉得读的怎么样?(学生中有几人表示一般)谁觉得读的比他更好一些?

  生2: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学生中有几个人说好)大家的好字很勉强,谁觉得读的比他更好一些?

  生3: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学生齐说好)你说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尽管写征途的快,但也要读得有感情。这几句既要读出行军的快,又要读出她的思乡。

  师:奔赴战场的木兰是怎样的形象呢?谁来读读看?

  生:读。“万里……铁衣”看出了木兰的勇敢。从“朔气……寒光”写出北方的寒气,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木兰的坚强。

  师:(板书:坚强)刚刚的同学有没有读出木兰的勇敢和坚强呢?这几句我们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没有,语速要稍快一些。

  师:为什么呢?

  生:写出了军事的紧急。

  师:战场上的的危险,哪里能表现战场的危险?

  生:“将军……十年归。”

  师:语调应该怎么处理?老师为大家读一下。大 家觉得老师是否读出她的勇敢和坚强呢?老师是怎样读的?

  生:有重读。

  师:那些字我重读了?

  生:赴、度……

  师:为什么这些字要重读?

  生:我想分析赴、度这些字之所以重读,就是为了体现行军速度快、战事紧急,这些字都能起到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有一定的关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画面,这几句诗句虽然很简略但却写得有声(刁斗声)、有色(寒光、铁衣)、有形(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奋勇杀敌的英勇)、有韵味。老师在为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画面。

  生:闭眼聆听,想象、感受。

  师:我们也带有这样高亢的激情一起朗读一遍。

  生:齐读第三节。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刚刚的品读,我们概括出木兰具有这些特点,哪位同学说一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郎呢?

  生1:我觉得木兰是一个有英雄气概的女郎,从有担当、英勇、坚强、淡泊中可以看出。

  师:从她的忧愁、爱美中还读出她的什么呢?

  生:2:女儿情。

  师:这首诗不仅表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更多详细的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情,正是女儿情的描绘让木兰跨越千古,真实可爱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去尊敬去敬佩,我想这也是它代代相传的理由。让我来听一下这首诗的朗读。(可以用阅读符号标注一下)。

  生:聆听、运用朗读符号标注。

  师:周振甫在《论诵读》中说“读诗注意停顿、读出轻重缓急,恰好能和文中的情与事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理解,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绪。的确如此,我们通过朗读,不仅感受到了木兰的英雄气和女儿情。

  我想化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话:“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特别是诗歌——最凝练、最精确、最明白。让我们倾情朗诵《木兰诗》

  生:齐诵《木兰诗》。

  师:下课。

《木兰诗》课堂实录3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活动2【活动】师生互动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活动3【练习】文本探究

  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活动4【活动】小组 活动展示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10 木兰诗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4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对于祖国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浅层中,对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样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局限在电影电视的浪漫描写中。对于木兰,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个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祖国”、“战争”的理解便是一个难点,还有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为理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他们第一次接触乐府诗,至于编排到本册书中的意义,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实录】

  师:好处是使诗歌语言整齐,节奏鲜明,运用贴切生动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韵所在。因此这首诗一直作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问题探究一)

  师:我在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同学们仔细读书,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你们在读书中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一道帮助他解决。

  (马上有同学举手)

  生:这是因为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原因,认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兰十分勇敢,也必须扮成男的。

  师:有道理。

  (板书: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学举手)

  生:我认为从书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上看,当时要木兰的父亲去征战,父亲年迈,木兰勇敢替父亲出征,只能冒名顶替。

  师:这个同学能够结合书中内容来谈,很好。

  生:在古代,我国是重男轻女的,在这种紧急时刻,只能让男子出征,因此木兰要化装成男的。

  (教师板书:重男轻女。一男生急不可待举手)

  生:在古代,女性都是受压迫的,地位很低,另外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因此只能扮成男的。

  (板书:受压迫,地位低)

  师:(语重心长地)是啊,在中国的确是妇女的地位低。我到过邹城的孟庙,从我们熟悉的“孟母择邻教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孟母为孟子的成才费尽心思,但是孟庙中,早就去世的孟子父亲的庙规模宏大,内有孟子父亲的塑像,而孟母的庙在其后面,矮小,简陋,只有一个不起眼的牌位,因为她是个女的。

  (教师板书“歧视”教室静然,又有举手)

  生:木兰女扮男装是怕别人嘲笑,不让她去。

  (众笑。)

  师:也有一定道理。打仗让女人走开,是不是对女性的关爱?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看来只有今天的中国在各方面是尊重和爱护妇女的。男同学在学习生活中要关爱女同学。还有吗?

  (一生举手)

  生:我有一个问题,男女其实性别差异很大,为什么木兰打了十几年的仗,没有人发现木兰是个女儿身呐?

  生:我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木兰不去做官,这不白打了那么些年吗?

  (问题探究二)

  师:这两个问题提得十分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

  (下边有小声议论,几个同学纷纷举手)

  生:打仗是艰苦的,战斗是激烈的,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以看出战斗频繁,没有时间顾及这类生活小事。

  生:“寒光照铁衣”这个句子看出出征的将士都是穿着铁甲衣,那种铁甲衣都很肥大,很多电影中都是,这就掩盖了木兰的女性特征,因此就很难发现。

  生:木兰是骑马的兵,因为她在准备征战用品的时候先去买的马,在马上很容易掩盖她的女性特征。

  师:看来大家都能够认真读书,并积极思考,这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好吗?

  生:木兰怕做官,因为她只会打仗。

  生:木兰害怕被皇帝知道,那样她就犯了欺君之罪,弄不好就得杀头,因此木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就是要快点回家,逃离是非之地。

  生:我认为木兰十分思念家人,不愿再装下去了,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十分高兴,表现出木兰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木兰是热爱生活的,但更重要的一条是怕犯欺君之罪,因此她宁愿抛弃高-官,回到故里去过她的平民生活,她这种淡泊名利的思想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是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不是一种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人生的取舍,她放弃了高-官厚禄,回到平民中,她在享受着平凡的人的幸福。当然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但有一点就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再大的困难留给自己克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可贵品质,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个人的选择,保家卫国,义不容辞,这种牺牲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千古流传,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值得我们后人发扬光大。

  (问题探究三)

  师:然而历史上不独有这一个巾帼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

  生(纷纷说):居里夫人终生追求对于科学的探究,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刘胡兰面对屠刀无所畏惧;穆桂英、佘老太君等杨家女将;王昭君出塞;秋瑾为了推翻清朝政府而牺牲;英国的撒切尔夫人;……

  师:看来性别不是成功的障碍,只要有自信,就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战争是残酷的,木兰能够活着回来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十分不容易。

  (问题探究四)

  师: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很多,有很多同学找来了打在软盘上,可以今天因为学校有重要的事情占用了微机室,所以有那位同学能给大家背诵一下描写战争的诗?

  生:背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生又举手,老师让他发言,他说:这首诗描写的地点是错误的,不应该算数)

  师:很好,看出这个同学平时善于读书,并且能够在关键时候用得上,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还有谁能背诵?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两个同学真不简单,能够按内容要求来背诵,我们要在平时多积累,才能运用自如。

  (问题探究五)

  师:我们现在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安静的读书,真是一种幸福,然而我们平时并不在乎,觉得这很平常,可是世界并不太平,现在的伊拉克就面临战争的威胁,你怎样看待目前伊拉克的局势?

  (一言既出,同学们立即跃跃欲试,纷纷举手)

  生:现在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他是子承父业,90年老布什就是打海湾战争的总统,现在小布什是在继承他老子的想法。

  生:伊拉克是世界上的大富翁,他们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在世界前列,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打下伊拉克可以满足美国的需要,可以不开采自己国家的石油。

  生:伊拉克的威胁是萨达姆总统自找的,他如果90年(实际为89年)不入侵科威特,他就不会招致世界联合国(概念有重复的地方)对他进行制裁,2001年美国遭遇“9·11”后,美国就在到处找茬,先是打了阿富汗,但没有找到本·拉登,于是这次就找到了萨达姆的头上。

  师:刚才这三个同学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大家想一想,战争给谁带来的灾难最大?

  生:(纷纷说)人民,老百姓。

  师:是啊,每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最为痛苦的,每个爱好和平的人都在为和平祈祷,希望目前已十分贫困的伊拉克人民远离战争,然而从目前的形势上看,美英会就此罢手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美国和英国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现在已经开到红海,地中海的航-空-母-舰都已经准备好了,他们怎么肯轻易罢手呢?

  师:从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生:美国仗势欺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使中国强大起来,那样才不至于挨打。

  师:说的太精彩了。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中涉及到的修辞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但是一旦国家有难,每个人都应当义不容辞的挺身而出,这样才能保卫我们的和平生活,木兰是一个古代的巾帼英雄,保家卫国,英勇坚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教学反思】

  一、语文新课改三个纬度的落实

  知识与能力:了解了乐府诗的基本内容,学习了诗歌语言特色,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两节课中始终贯穿了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让同学们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点评,点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让学生感悟到“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明确个人与国家的联系,从而树立为了祖国的强大与富强而学习的目标。

  二、语文新课改中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落实

  关注人生:一个人的成长要在“国家”“集体”的环境中不断成长,树立美好的人生态度,懂得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以国家的繁荣为前提的。

  关注社会:懂得“强大”与“弱小”之间的关系,明确古今中外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做到“读手中书,观天下事”。

【《木兰诗》课堂实录(4篇)】相关文章:

1.《木兰诗》优秀课堂实录

2.木兰诗课堂实录视频

3.初中语文木兰诗课堂实录

4.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堂实录

5.木兰诗说课稿

6.新编木兰诗

7.《木兰诗》板书

8.木兰诗简介

9.《木兰诗》设计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