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教案

2024-07-27 木兰诗

  学习目标:

  1、当堂背诵这首诗。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1)当堂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2、难点

  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zhu4) 可汗(ke4han2)鞍(an1 jian1)头(pei4)

  燕山(yan1) 胡骑(ji1) 戎机(rong2) 朔气(shuo4)

  金(tuo4) 红’妆(zhuang1) 著我旧时裳(zhuo2)

  傍地走(bang4)阿姊(zi3)

  2、熟读课文,质疑。

  3、查字典,查课文注释,试译课文。

  二、导人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o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三、正课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2、疏通字词含义,请学生译课文,一人一段。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第一自然段:

  [闻]听到,今义是用鼻子嗅。

  译:一阵唧唧声,又一阵唧唧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到女儿叹气的声音。

  第二自然段:

  [何所思]“所思何”的倒装,所想的是什么。古代“何”字宾语提前。

  译: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思念的是什么。女儿也没有想什么,女儿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到军中的文告,皇上正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我父亲(老了)没有大儿子(接替),我木兰没有大哥(去参军),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以后替父亲去出征。

  第三自然段:

  [辞]告辞。[去]离开。[暮]晚上。[但]只。

  译:去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早晨告辞爹娘离开家,晚上住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早晨告辞黄河又走了,晚上就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鸣叫的声音。

  第四自然段:

  [寒光]寒冷的月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互文。主语是将军和壮士。

  译:(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里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十年后才回来。

  第五自然段:

  译:回来拜见皇上,皇上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给(木兰)记了很多次功,赏赐的财物很多很多。皇上问(木兰)要求什么,木兰不愿意当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去。

  第六自然段:

  [皆]都。[惊忙]吃惊忙乱。

  译:爹娘听到女儿回家来,互相扶持着到外城来迎接;姐姐听到妹妹回来,对着门梳装打扮;小弟弟听到姐姐回来,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面阁楼的门,坐在我西边阁楼的床上,脱下我身上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发,对着镜子贴上额头的花黄。走出门看看同伍的士兵,他们都吃惊忙乱得不得了:在

  一起打了十二年的仗,竟不知道木兰是女孩。

  第七自然段:

  译:雄兔静卧时两只脚时时爬搔,雌兔静卧时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贴着地面跑时,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3、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故事,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使故事更形象生动。人称上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

  4、再次朗读,最好当堂背诵。

  四、小结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练背诵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意,熟悉了故事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讨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1、背诵课文。

  2、质疑:文章共有七个自然段,请归纳各段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写木兰停机叹息。

  第二段:写木兰决心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第四段: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

  3、质疑:文章开头“唧唧复唧唧”是什么声音?

  讨论并归纳:(可有多种理解)

  (1)织机声。诗歌一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着门而织,一个勤苦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却是一阵阵长吁短叹。由此展开故事的起因2、叹息声。木兰当户而织,本应听到她的织布声,但听到的却是

  (2)叹息声。木兰当户而织,本应听到她的织布声,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这样反复强调,说明木兰忧思之深。通过绘声——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姑娘形象。

  (3)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只有虫儿在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停机叹 息。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

  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总之,诗无达话,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各种理解均可。

  4、质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者是谁?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理解)

  (1)父母在问,父问或母问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

  (2)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5、质疑: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

  讨论并归纳: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旬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如此句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

  6、质疑:类似“互文”现象还有哪些?(参考研讨与练习二)

  讨论并归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译:将军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壮士(木兰)戎马征战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两句的理解: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当窗理云,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后贴花黄。

  7、质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是什么句式?

  讨论并归纳: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旬,也是复沓。这是民歌特色的句式。

  8、质疑:诗歌还运用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1)顶真。第一个句末的词与第二个句的第一个词相同,意思相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是顶真,又称“联珠”。如“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2)对偶。两个句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寒光照铁衣”,是很工整的对偶句。还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都是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3)排比。相同句子三句以上,意思并列或递进的句式。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都是排比句。

  9、质疑:“雄兔脚扑朔”等四句应如何理解?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很容易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诗歌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10、质疑: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这首诗详写了从军缘由、准备行装、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等情节,略写了十年征战的情节。因为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这首诗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极力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如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紧张忙碌,木兰奔赴战场的想念父母,木兰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妆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细致入微。表现了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详略安排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思想倾向的作用。

  11、质疑: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当头,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四、小结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

  1I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 木兰诗 教案】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案04-19

木兰诗教案03-22

木兰诗 教案03-24

《木兰诗》的教案04-16

《木兰诗》教案05-23

木兰诗优质教案03-22

木兰诗教案【热】03-05

【荐】木兰诗教案03-06

【荐】《木兰诗》教案03-10

【热】《木兰诗》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