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修辞手法排比

2024-10-29 木兰诗

  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木兰诗的修辞手法排比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排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

  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常鳞用的古文借代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部分代全体。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的一部分,这里代指整体的鱼。第二种是以特征代事物(人)本身。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布衣”本指没官职的人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平民。第三种是以具体代抽象。例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见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丝和竹来是制做两种乐器的原料。因而可以代指乐器,这里代指音乐。第四种是人名代本体。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五、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 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六、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方式。正对是指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反指是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多对对偶的形式。如:“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七、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如“蜀僧抱绿绮,西下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八、设问

  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注意,启发人进行思考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又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九、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十、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十一、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十二、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十三、婉曲。

  也叫委婉,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种事件不直接了当的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暗示給读者的修辞方法。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言在撷取红豆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词诚恳动人。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寄托情思,与浅情深。

  十四、回环

  是指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修辞方式,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义精辟警策。例如:“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王昭君》)。

  十五、移情

  是指为了突出棉种强烈感情,,诗人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的修辞方法,能更好的表达人的感情。如:“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又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白居易《长恨歌》)。

  • 相关推荐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排比】相关文章: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08-31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10-08

木兰诗修辞手法及分析08-19

木兰诗所有修辞手法06-05

木兰诗运用的修辞手法11-01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赏析08-13

木兰诗修辞手法大全08-09

木兰诗所有的修辞手法09-30

木兰诗顶真的修辞手法作用10-14

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