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2024-04-1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篇1

  师:有一位诗人,他郁郁不得志时,会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能实现伟大抱负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豪迈而自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谁?

  生(异口同声):李白!

  师:对!正是李白,曾经一夜梦游,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绝章——《梦游天姥吟留别》。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李白这场梦究竟有何魅力?先听老师朗读,老师朗读后请用你认为最直观的方式来演绎李白的梦境。(老师朗读,学生准备)

  生:我用了一幅简笔画来展示梦境:连绵起伏的是陆上神山天姥山,山脚水波荡漾,诗人站在船头,飞上天姥山,听到猿猴的叫声,雷鸣电闪,乌云密布,列缺霹雳,山峦裂开,天空中出现洞天仙境。仙人们纷纷降落,其乐融融。梦境在简笔画中一览无遗。

  师:很好!非常直观,大家来看看,画中是否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生:有,我觉得船是多余的,因为文中说:“一夜飞渡镜湖月”,又不是“一夜船渡镜湖月”,而且“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还应该在水面中加一点身影,才更符合文中意境。

  师:阅读很仔细,观察也很仔细,很好!还有什么看法吗?

  生:我觉得这幅画很能表现洞天山仙府出现前的壮观,但仙人融乐的情景应该是梦境中最美好的部分,应该重点突出,且“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是热闹而和睦的,而只画两个仙人显然过于冷清,与气氛不合。

  师:很好,能从内容的主要、次要方面来赏析,对中心把握很准确!

  生:我觉得这幅画中没有体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壮观,不过我觉得他已经画得很好,毕竟尺幅之间要展示全面是很难的!

  师:看来,大家不仅对梦境内容阅读得仔细,对梦中意境亦体会很深。那么,还有其他演绎方式吗?

  生:(拿出一个白纸团,然后把白纸展开,上面一无所有),这张褶皱的纸便是我对梦境的认识,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相比之下,天姥山的迷离、朦胧、虚幻之类就不用提了。“云霞明灭或可睹,”云的光洁与雾的纯净构成的就是一幅白色的奇幻画面。“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山与水的光泽度是不同的会产生层次感。而纸上的褶皱就是对山的伟岸和水的缠绵的有力表达,在漫山雾气的作用下,山水融合,相互辉映,构成了白色背景下的绝美妙章。

  作者登上青云梯,俯首而视,云海缭绕,仰首而望,天上人间,只有白色才能烘托出天姥山人间仙境似的神奇。所以说,一张有褶皱的白纸就能描绘出李白梦境中的天姥山的神奇景色。李白的梦境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奇幻旅程。

  (学生掌声雷鸣)

  师:大家说,他的演绎方式怎么样?

  生:有创意,独特而真实。

  生:仿佛也把我带到了朦胧奇幻的旅程中。

  师:还有什么表现方式吗?

  生;我是从音乐角度来演绎的。从整个梦境来看,李白飞渡剡溪,身登青云,由地入天,无拘无束,加之后文所说“安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看,李白的应是浪漫不羁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古典乐器难以诠释这种个性,我选的西方萨克斯曲《午夜梦回》,前段略带轻快的旋律与李白刚登天姥山的心情是相符的,而后有一段十分刚劲、略带愤怒与后文的仙境到来及李白不得志的心情是吻合的。

  师:好,不仅读梦境,还读出人物心情与个性。

  生:我也是从音乐角度演绎。我选的是班得瑞的《火战车》。乐曲中所用到的各种浑厚深重的音乐元素,能给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仿佛乐声就在幽静的山谷与辽阔的天际之间盘旋回荡。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诗“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各种气势磅礴之景,而曲终前一段回音般的乐曲,也正好表现仙人的逐渐远离与诗人惊醒的失落与惆怅,令人回味无穷,因此,这首乐曲能很好地诠释诗人所要表达的种种意境。

  师:你是从对梦境给人以极大震撼的整体感知选择《火战车》,有你的见地,还有吗?“

  生:我觉得周杰伦演唱的通俗歌曲《七里香》能够表现这一梦境。七里香,是一种植物,因其有强烈香气,距其七里仍可闻香。故得名曰:“七里香”。有人说过:“一种草木一种情。”在茫茫的原野中,有风掠过,迷幻的芬芳侵入你的鼻腔,是如此的惬意,远外,一丛纯白的花摇曳是如此朦胧,梦幻。《七里香》就像这种植物一样散发出虚幻,浪漫的色彩,它的旋律就像暗夜中袅袅幽芳,诱人,难遗忘。

  梦游天姥吟留别,唯景象只在梦中才能希冀得到,像一杯新沏的,一壶纯正的蓝山咖啡,浪漫,纯粹,令人感动。

  《七里香》并不悲凉,反倒有莫名的幸福,有一句词是这样“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我接着写,把永远爱你写进诗的结尾,能够爱,很幸福。”而李白,在梦中,终于踏上了久久钟恋的天姥山,未尝不是一份感动快乐。“

  《七里香》很律动,像极了人的心境,像极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由远及近,由实及虚,由莫名到追寻的层次。电子鼓打着节拍,周杰伦简单,不做作的吟唱,是梦境中最真实,自然的体现。

  在开篇的铜铃悠扬,淳朴的.碰撞声中,梦境会这样拉开了帷幕……

  师:那大家来听一听这首《七里香》的谈谈你们的意见(播放磁带)

  生:我觉得音乐中的虚幻、迷离与梦境本身所有的特点,是相吻合的,但音乐的整体的缠绵略悲的基调与梦境中的大气磅礴是不同的。

  生:我觉得《七里香》的节奏的律动与梦境中节奏律动比较起来很薄弱,《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后三次的变化很明显,并越来越有震撼力。

  生:能够登上向往的天姥山,的确有一丝幸福与激动,但对梦境的向往也许恰恰又有着生活不能实现的不满,就如我们会梦见自己考北大、考清华,但事实上它可能离我们很遥远。

  师:说得好。梦境是美好,可能现实中越无奈。李白梦游如此美境,他的心中有无奈、有不满吗?为什么无奈,为什么不满?

  生:他仕途不得意。

  师:由何而知?

  生:注解①中告诉我们的,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被放出京,还有“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也告诉我们。

  师:有谁能把当时的情况介绍得更清楚些。

  生: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后经朋友推荐,来到长安,曾有过短暂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在长安住了一年,就被赐金放还,他的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由此而破灭。

  师:你是如何了解到的?

  生:我在资料书看到的。

  师:很好,能借助工具书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这样一种背景中,梦境成了作者抒胸怀之处,梦境的美好恰恰反映了现实的不满,无奈。那李白是不是甘于消沉?

  生:不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傲岸,蔑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个性体现,面对梦境的追寻梦境中的夸张,亦可见李白的浪漫气质。

  师:说得好。大家阅读过的诗文中是否也有梦的诗句,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苏轼的《》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梦见妻子对窗梳妆正是由于妻子已亡,极度思念而致。

  生:周邦彦《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因为远离家乡,归乡不能而思乡所致,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是寄托失落的最好场所。

  生: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因为他一生怀有报国壮志可到老年都未能实现,只能在梦中一展抱负。

  师:大家理解都很真切、准确。李白“梦成千古”,千古一梦中,不仅让我们体会到梦境之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的傲岸及浪漫的豪情。这是他留给我们文学与思想上的双重!下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篇2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者)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一)诵读并分析①段

  师 :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师: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师: 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 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师: 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师: 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师: 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师: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 此种理解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允许百家争鸣。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课后练习第三大题第三小题: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明确: 老师可插入相关背景帮助理解。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三、迁移

  师: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幻灯屏幕上摘选的四首可供借鉴,亦可另行选择。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再选派代表发言。)

  幻灯出示: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讨论、诵读略)

  四、返回课文

  师: 经过同学们的评论和诵读,我们明确了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板书: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象)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请你谈一谈“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具体体现在本文的哪些诗句上。(学生回答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放声地自读课文,要求通过你的朗诵、你的声音来体现李白诗歌的特色。

  (可在下课前2分钟让全班同学尝试着齐声背诵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篇3

  问: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

  听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

  总结:

  1:内容:梦游天姥

  2:形式:吟(回答出“吟”这一形式,学生会有难度,老师作适当的提示)

  3:内容:留别

  提示:在这里,我们又接触了一种古诗体,“吟”,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我们已学了不少古诗体,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我们称这样的诗歌形式为“歌行体”,“大小长短,错综阖辟,素无定体”。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学完之后,我们可以一起用自己的词汇去理解这种古诗体。现在就让我们把问题搁一边。

  (二)熟悉诗篇

  现在我们一起读诗,仔细品味诗人是否用了酣畅的笔墨来写“梦游天姥”呢?是否在与人“留别”呢?

  1、朗读诗歌:

  2、现在让我们一起找出相应的内容。

  ①从哪到哪儿诗篇是在记“梦游天姥”?

  学生回答:“海客淡瀛洲…………………………失向来之烟霞”

  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答案在结尾处

  答案:“别君去兮何时还”

  3、着重阅读“梦游天姥”这一部分。

  教师引导:教学设计>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

  这是“梦游”(引导学生全体作答)“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请一位学生作答: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①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

  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释:“信难求”——实在“或可睹”——有时

  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

  云霓明灭连天横1五岳:

  与别山作比2赤城:浙江省天台县北,山名

  3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北,与“天姥”相对

  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

  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

  那么诗篇起笔却没马上写天姥山,诗人先写“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么原因,“瀛洲”指什么?

  从“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方丈”。

  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迷茫,实在难以寻求。

  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有其山,云开雾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所以诗人希望自己踏上此行。

  齐读这一部分,这是诗人入梦之缘。

  ②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

  答案:“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镜湖,即绍兴鉴湖

  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姥山的入口。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

  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公屐:据载,谢灵运游山时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

  ③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诗句。

  答:看:“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听:“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

  正在此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

  答案:“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

  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叹之声。——梦已醒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梦已尽而思无穷。

  小结:

  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朗诵这一部分诗文。

  4、“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

  现实之中的诗人是如何状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最后一部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学生讨论,可以结合已学诗词、已知的关于李白的知识,并教师提供的关于李白的诗赋及生平资料

  ②李白生平资料

  出生——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第一次南北漫游——长安——第二次南北漫游

  讨论结束,教师提问:

  (1)根据提供的资料我们来推测此诗大约创作于李白的哪一段时期?

  参考答案:赐金还乡,东游梁宋、齐鲁,即将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之际。

  参考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眼”,从这一诗文中读出。

  (2)你们如何理解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叠合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参考: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这里李白因一曲《乌栖曲》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的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然而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自由与率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充,对自由充满向往。

  (三)收拢对整首诗的理解,回答课开始时对诗题解析时留下的一个问题,“吟”是怎样的一种古诗体?

  ①字数不定,有四言、五言、七言、九言,随诗人情感起伏而变化。

  四言处:“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无石扇,訇然中开”,字字铿锵,词激意急。

  七言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轻松畅快

  杂言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余韵袅袅。

  ②压韵自由,可以换韵

  这首诗时而两句一韵,如“城”和“倾”,时而四句一韵,如“溪”“啼”“梯”“鸡”等。

  “巅”、“烟”、“山”和“颜”“摧”、“开”和“台”“下”和“麻”“嗟”和“霞”

  转韵达十二处之多。

  ③对仗无严格要求,此诗中出现的对仗处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这样的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

  对“吟”这一文体再作适当补充:原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李白采用这一形式,自出新意。与“歌行体”相似,适宜歌唱而着意追求声音和谐,形式自由。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一、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七言古诗)

  2、消极因素:

  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是当时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4、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与评价。诗中“梦境”的内涵,历来说法不一,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好引导。

  【教学设想】

  采用“诵读为主,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魅力,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刚才大家给听课的老师们介绍了一些亳州的名人,我们都感到亳州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请大家欣赏一幅对联(课件展示)。大家齐读。

  生齐读: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师:谁能告诉我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生1:李白。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1:“诗中无敌”,说明他的诗歌写得很好。“酒里称仙”,说明他爱喝酒。还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是关于李白的典故。

  师:很好,我找一个同学详细讲讲“殿上脱靴”的典故。

  生2:李白在长安时,有一次喝得大醉,在金銮殿上,当着皇上的面让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亲自捧砚来请他作诗,很潇洒,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得罪了很多人。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传说。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到宫廷之后,依然不改傲岸不屈的个性。这样一位品行高洁的诗人当然不会受到权贵们的欢迎。仅仅过了两年,李白就遭受排挤,离开京城,他在东鲁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准备南游吴越。在和东鲁的朋友告别时,李白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我们将用诵读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

  师:我们首先进行第一遍诵读,这一遍诵读的主要任务是(投影):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指定学生读)

  师:他有没有读的不准的音呢?

  生1:“越人语天姥”,“语”应读三声,他读作四声了。

  师:“语”是个多音字,可以读四声的。这里为什么不读四声呀?

  生1:这里是“告诉”的意思。

  师:作“告诉”解应该读几声?

  生1:四声。

  师:那,他读对了呀。

  生1:哦,是对了。

  师:对了吗?是作“告诉”讲吗?“越人告诉天姥山”吗?

  生2:不是,应该是“越人谈论天姥山”。“语”作“谈论”解,读三声。

  师:很好,请在课本上注音。还有别的错误吗?

  生3:“天姥连天向天横”,“横”他读成四声了,应读三声。当“蛮横”解才读四声,这里是“横插”的意思。

  生4:“须行即骑访名山”,“即”应该是二声。

  师:对。还有一个字要强调一下,“惟觉时之枕席”的“觉”,有的教科书上注音为“jiào”,有的教科书上注音为“jué”。我们就按照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读作“jiào”吧。两个读音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睡醒”。“jiào”是古音。

  第二遍诵读:读懂文意

  师:好,刚才谈的是注音。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生1:“天姥连天向天横”,山是插到天上去的,为什么用“横”?应该用“竖”的。

  师:是吗?谁给大家做个解释?

  生2:我感觉用“横”更见出天姥山的壮阔和高远。

  师:是的,这里还有押韵的考虑。

  生3:“青冥浩荡不见底”,我们一般都说大海不见底,这里怎么说天也不见底呢?

  师:为什么天也可以不见底?谁告诉大家?

  (约等半分钟无人举手)

  师: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想象丰富。他现在已经站在什么角度看天了?

  生4:他已经登上了天姥山,在天上俯视,所以说“不见底”。这样说更有诗味。

  师:很好。刚才大家提的问题并不是不懂字面的.意思,而是对诗歌的语言感到新奇。这一特点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谈到。

  师:我们一起再把诗歌读一遍,这一遍诵读的任务是(投影)——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梦( )、梦( )、梦( )”。

  (学生齐读)

  师:谁来试一下?

  生5:第一段是“梦论”,第二段是“梦游”,第三段是“梦醒”。

  (教师板书)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6:我认为第一段应该是“梦因”。

  师:大家看是“梦论”好还是“梦因”好?

  生(多数):“梦因”好,这里谈的是做梦的原因,并不是议论梦。

  (教师改板书为“梦因”)

  生6:第二段我概括为“梦景”。

  师:“梦游”和“梦景”选哪个?

  生7:我都不选,我概括为“梦境”。

  (其他学生表示同意,教师服从多数,改板书为“梦境”)

  师:其实第二段概括的几个都不错。第三段?用“梦醒”行吗?

  生8:我觉得应该是“梦感”,“梦醒”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师:好,我同意,就用“梦感”吧。

  (改板书为“梦感”)

  第三遍诵读:读出心得

  师:下面进行第三遍诵读,任务是(投影)——

  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诵读)

  师:找个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1:我喜欢“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要东南倾,更见出天姥山的高大。

  师:“更见出天姥山的高大”,这是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呢?

  生1:衬托。

  师:很好,大家可以记在书上。这一句还有别的修辞手法吗?

  生1:夸张.

  师:对,也可以写在书上。还有喜欢别的语句的吗?

  生2:我喜欢第二段,“熊咆龙吟殷岩泉”一直到“訇然中开”。

  师: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读得不错。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生2:这几句从优美的景色突然转到惊心动魄的描写,用了一些短句,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令人目不暇接。

  师:用了哪些短句呢?你能不能读出来你所说的那种磅礴的气势?

  (学生读“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师:读得很好啊。不过老师觉得用了短句上下文反而不整齐了。我改一下,大家看是不是更好。“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裂缺霹雳丘峦摧,洞天石扉訇然开。”不是更好吗?多整齐。

  生3:我认为你改的不好(笑声)。因为诗人把字数变了,也就是一种情境的改变,表达的情感也随着改变了。改变句式,更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师:分析得真好。这是首古体诗,所以句式参差多变,句子长短变化是和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生4:我喜欢最后几句。

  师:你读一读吧。

  (生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声音很大)

  师:你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声音读呢?

  生4:因为这一句清楚表明了作者的感情。一身傲骨,一身正气,不为黑暗势力所屈服,所以要读出气势来。

  师:“一身傲骨”,好,写在书上。你再把这一句读一下,读出这种气势来。

  (学生放情朗读,掌声)

  师:还有没有别的语句自己喜欢?

  生5:喜欢“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作者用了丰富的想象,霓可以为衣,风可以当马,很有意思。

  师:分析得好。不过“丰富的想象”——“丰富”两个字还不足以概括李白诗歌的特点,换两个字试试。

  生6:奇特,奇特的想象。

  师:可以,写在书上。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再分析别的语句了。下面做一个探究活动。刚才同学们发言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李白对自己的梦,一开始十分向往,“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心情多么急切!可是,刚进入梦境,李白却又惊醒了,“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那么,这个梦,到底有什么内涵呢?这个问题有难度,老师需要请教大家。

  (投影:梦为心声。关于李白的梦,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李白向往的理想世界的象征;一种认为是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的反映。你怎么看?)

  (学生讨论)

  生7:我同意第一种观点,梦是李白向往的理想世界。因为李白一直向往,一直有追求,现实中实现不了,他只能把自己的理想用梦的形式表达出来。

  师:这是他的观点,有别的看法吗?

  生8:我同意第二种观点。这是李白宫廷生活的反映。刚开始李白十分向往这种梦境,这正和李白当年十分向往长安生活一样,想到宫廷中一展自己的宏伟抱负;两年后就被排挤出来,这和最后一段“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说法是相同的。

  师:有道理。哪位再补充?

  生9:我也是同意第二种观点。如果我们能结合诗人的经历的话,就会更赞成这种观点。“身登青云梯”,这就让人想到“青云直上”这个成语。想当年李白被唐玄宗一下子提拔到御林院,……

  师:是翰林院。

  生9:对,提拔到翰林院,也算得上青云直上了。后面对梦境的描述,像“霓为衣兮风为马”那些句子,可以看做是帝王奢靡生活的反映。政治千变万化,李白遭受了不公,被赶出朝廷,所以很快又“忽魂悸以魄动”了。从最后一段的情感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梦最后是厌恶的,由一开始的向往到最后的厌恶,这和李白被排挤出宫廷后的心情一样。当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最终是“使我不得开心颜”,最后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新振作起来了。

  师:你知道的事很多,叫什么名字呀?

  生9:杜航宇。

  师:哪个“hang”?

  生9:航天的航。

  师:哪个“yu”?

  生9:宇宙的宇。

  (笑声,掌声)

  师:很好,杜航宇同学知道的知识很多。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都不是李白,对梦境的理解也只能见仁见智,刚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梦是李白向往的理想境界,他为什么最后会感到害怕呢?这不好解释。所以,老师倾向于认为梦是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的反映,因为李白对宫廷生活,就和对梦中的景象一样,有着矛盾心理,他是既向往又厌烦。可以说,这首诗,是李白理想与现实碰撞而发出的耀眼的火花。

  师:李白对宫廷生活本来是非常向往的,当他刚刚得知自己将要到皇宫去做翰林供奉的时候,他非常兴奋,曾经写下一句诗描写当时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中哪些语句也表现了这种兴奋、向往的心情?

  生10:“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师:“一夜飞度”,心情多么急切!李白就这样兴冲冲地赶来之后,发现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并不能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相反,这里是灯红酒绿,这里是勾心斗角,这里让人心惊胆战:“熊咆……”

  (生齐: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师:同学们,志向远大、品行高洁的李白,能在这里呆下吗?

  生齐:不能。

  师:当然不能,那么,李白怎样做才能永远留在朝廷?

  生:需要和那些小人同流合污才能留在朝廷,但李白绝不会这样做。

  师:是的,李白只要稍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就可以留在朝廷。但李白虽然向往长安生活,他却不会低头。这个梦境,反映了李白一种矛盾心理。

  (板书:矛盾心理)

  第四遍诵读:读出情感

  师: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为名利失去人格,压抑个性,丢掉自由!他蔑视权贵,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喊!李白就是李白,他凭着一根傲骨,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李白敲击自己的铮铮傲骨发出来的金玉之音!老师本来给大家准备了名家的朗诵……

  (投影:听名家范读,体味如何用诵读来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并尝试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但是讲到这里,老师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自己来朗诵这首诗歌,我的朗诵当然不如名家朗诵得好,也没有准备配乐,但老师非常崇敬李白,我想用声音表达对这位浪漫诗人的敬意。

  (教师深情朗诵,掌声)

  师:谢谢!下请大家带着感情再把诗歌读一遍。

  尝试背诵

  师:大家读完了,请用一分钟的时间默想一下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师:我们尝试背诵诗歌,背不熟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课本。

  (学生齐背,多数学生能够背诵。)

  师:同学们,时间过去了将近1300年,在这样一个初春的上午,李白的这首诗又一次被我们吟诵。老师想,再过几十年,也许我们会忘记今天这节课,会忘记今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但是,我想,我们不会忘记李白铿锵有力的呐喊,不会忘记李白傲岸不屈的灵魂!也许,很多年后,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还会想起这首诗,还会像今天一样,大声的吟诵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背一遍最后一段,让李白的呼告在我们心中回响。

  (学生齐读。下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篇5

  师:二十一世纪,科技高度发达,似乎没有什么摆不平的难题,什么克隆、基因、人造美女、(生笑)磁悬浮,哦,有谁坐过磁悬浮列车?(生笑)估计感觉就是飘飘欲仙,羽化而登仙。然而还有一样东西目前没有彻底解决,那是什么呢?(停顿),不会在说梦话吧?是的,梦的确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得到极满意的答案,班中哪位对梦感兴趣?(生笑)这可是诺贝尔奖研究的课题。今天我们当然不研究这个大难题,简单些,我们首先为梦来组词吧?(学生上台板书:南柯一梦、做梦白日做梦,如梦如幻。黄粱美梦红楼梦梦想梦想成真)

  师:呦,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会做梦,连《红楼梦》都梦到了。其实红楼梦是是曹雪芹的辛酸的回忆,在他看来富贵如过眼烟云,到头来,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今天我们要进入的是诗仙李白的一个奇梦,现在让大家进入时间隧道,时光倒流,用你们的洪亮的声音重温这个《梦游天姥吟留别》,看看这是否也是个黄粱美梦。(学生大声的朗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的感觉是如梦如幻,再一次感到这确实是个奇梦。好,谁先来说一说李白的一些资料。

  生(1):诗仙。浪漫主义的诗人。

  生(2):是我的偶像,长得很帅。(生笑)

  生(3):武艺高强,有傲骨。不会屈从,有男人味。

  师:你说李白是练过武功的,所以他的骨头是最硬的,(生笑)的确。诗仙仗剑去国,周游世界。剑是古代男子的装饰品,当然有时是用来打架。(生笑)而李白是世间难得的奇男子,他的诗文语言清新飘逸,意境奇伟瑰丽,风格豪放奔放,真是留诗仙美誉,让百代称颂,立浪漫丰碑,令后人景仰。他的同时代诗人元稹评李白“以奇文取”。白居易也说李白“才矣奇矣”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热烈的赞颂李白: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现在诗中找依照,既然是奇人,就做奇梦。既然是奇梦。必有奇事奇景。我们不妨找一找实现梦到到了那些奇事奇景?(生找)

  生(4):瀛洲、天台

  生(5):镜湖月、谢公屐、青云梯。

  生(6):还有海日、天鸡、熊咆、龙吟

  生(7):列缺就是闪电、金银台黄金遍地(生笑)

  生(8):老虎、鸾鸟、仙之人、白鹿。

  师:打住,同学们洋洋洒洒讲了这么多,简直就是赶尽杀绝啊,不留后患。下一个环节,你就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谁第一个说?

  生(9):我来说——

  师(笑):吃螃蟹的勇士来了——。说啥?

  生(9):我说瀛洲吧,这大概是现在的小日本吧。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那的确是虚无飘渺,不可求及,师:你的意思是说是瀛洲既不可望更不可及,那只能是——

  生(部分):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生(9):因为天姥山有个神奇之处,传说登山的人可以听到天姥的歌唱。而李白是诗仙,当然想去,这是他的梦想。

  师:哦,原来仙人有超级女生大赛。(笑)其实这里暗蕴着作者对天老山的向往,引人入胜。

  生(10):老师,我来说说天台山吧,这是一种夸张手法,天台一万八千丈,比珠峰还高,这绝对不可能,以天台山的高大衬托天姥山的雄奇。

  师:其实你还漏掉了一座山……

  生(部分):赤城山,也是衬托手法。

  师:对,天姥山确实越东灵秀之地,但比起五岳,仍是大巫见小巫。而李白却说说他纵插天地,横贯南北,诗人未言天姥之高,而用比较衬托的手法,写出了高大之姿,峭拔之态。浙东是诗仙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有诗为证: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看来我们绍兴是有名的唐诗之路。刚才我们说了天台瀛洲,在说一说另外的?

  生(11):我来说一说镜湖月和谢公屐。飞度镜湖月,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在月光下那种飞翔的飘逸之态,表现了梦游的急切心情,可能在梦中,人是最容易飞起来的。(生笑)

  师:这一点老师深有同感,苏轼不是说吗,故国神游,那对月怎么说?

  生(11):李白一生喜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本身“送”很有感情,有点情深深,(下有学生说雨蒙蒙)李白曾说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亮看作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月光下飞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师:你表达的很到位,看来你是李白的知音。(生笑)我想到了一句歌词,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走

  生(集体):我也走——(生笑)。

  师:走时穿什么牌子的旅游鞋?李白爱好是游山玩水,这是事实,估计鞋子得讲究,是李宁、特步、安踏?

  生(集体):是谢公屐。

  师:此鞋有何神奇之处?

  生(12):上山是去掉前齿。易于登山,下山时去掉后齿,如履平地。

  师:这种登山专用鞋,哪儿卖?(生笑)其实通过着双神奇的鞋子,是说我李白就是当代的谢灵运。而谢灵运是李白的崇拜的偶像。李白的好些诗都提到了谢灵运,谢灵运是个富人,身份相当于伯爵,每年发五百石的粮食,山水诗写得很好,“才高八斗”最早是形容他的。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那些恨他的官员每天都有材料上奏,说他当官不敬业,有一次喝酒后,他就开心得好像进了KTV一样,兴奋地把衣服脱了,一脱就全脱了,开始裸奔。属于放浪不羁派。跟李白有点相似,但李白是不裸奔(生笑),谁来说一说其他——

  生(12)青云梯是指山高,山势陡峻。

  师:有成语叫——

  生(部分):平步青云,青云之上,海日,天鸡太奇特了

  师:说一说——

  生(13):一般看日,是在山顶,比如泰山南天门,这里是半山腰,是暗说山高。天鸡不是田鸡,(生笑)按照注解看,此鸡一叫,天下鸡全叫。够神奇。

  师:天鸡一唱天下白。诗歌至此,天台、天鸡、青云、海日境界开阔,有声有色,好一派奇景,好一副心情。此时的诗仙,沐一身月光,看一溪请波,听一耳猿啼。观一轮红日。既有幽静之景,也有壮美之景,此时的心情怎一个乐字了得。接下去有乐景吗?

  生(部分):是恐怖害怕之景,师:说的详细些——

  生(14):日落西山,夜幕降临,这时熊在咆哮,龙在啸吟,黑云翻滚,烟雾升腾。

  师:读一读原诗。

  生(集体):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师:告诉我第一感受。

  生(集体):紧张。害怕

  师:在电视剧中,这往往是怪物出现的先兆,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在这惊骇的境界中,景物由奇异走向更荒唐,更怪诞——

  生(15):出现了霓衣,彩虹织的衣服。好象杨贵妃穿的吧,(生笑)风马、云之君这些神仙。

  生(16):还有虎鼓瑟,鸾回车。

  师:虎是——

  生(集体):百兽之王。

  师:鸾鸟是什么?

  生(部分)是凤凰吧。

  师:《山海经》说“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可见是吉祥之鸟,而鸾鸟居然当起了车夫,老虎在弹奏琵琶,在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生大笑)

  生(集体):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师:我们回到了童年时光。你们觉得这个梦奇怪吗?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这里,各路神仙都到齐了,乐队演奏迎宾曲,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相当热闹,李白到底有没有参与了这场异彩缤纷的盛会了吗?

  生(部分):参与

  生(部分):没参与。

  师:给我一个理由。

  生(17):诗中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当飘而下的仙人排列在他面前的时候,竟吓得魂飞魄散,其原因何在?我想就是神仙不想让李白参加他们的派对,也就是说,你是我们不欢迎的来客。

  师:那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个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7):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一段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折射,根据注解,李白当时心情不爽,被人赶出朝廷,比较郁闷。梦是符合天宝五、六年间李白的思想实际。他想进入上流社会,但那个社会不接纳他,是他理想的幻灭。用朱自清的话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生鼓掌)

  师:谢谢他的精彩发言。当时的李白生活的确不如意,二入长安后,过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招人嫉恨。后来皇帝老儿赐金放还。这只是一个梦啊。由喜乐到惊惧。对入侍翰林经历的回忆,李白在许多诗里直言不讳地说过,供奉翰林是一场梦。如“一官即梦寐”;“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鲁中送二从第赴举之西京》);“长安如梦里”(;“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登高丘而望远海”》等。《天姥吟》即是记梦之作,焉能不言及平生愤懑之事?有人说这首诗消极,你怎么看——

  生(18):消极,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

  生(19):积极,不消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李白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生(20):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东流水”是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的深沉慨叹,但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儒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思想家孔子发出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就是为懈怠人生的人敲响的警钟。所以是积极的。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积极,(生笑)天宝三年,李翰林最终还是从长安落魄而去。三年前年征赴长安的豪情和抱负如今都已化为泡影。黑暗腐败的官场、醉生梦死的朝廷让一心“济苍生”、“安社稷”的李白无处容身。除了体面的“赐金放还”,李白已别无选择李白毕竟是李白,在这样的境况中,喊出了响绝千古的最强音——

  生(集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这就是他掷地有声的回答。“摧眉折腰”,即低头弯腰。这把那阿谀奉迎,吹牛拍马,送礼行贿,丧失人格尊严的奴颜婢膝的丑态形象化。李白能这样作么?他在皇帝面前尚且傲骨峋嶙,更何况对那些权臣贵戚呢!梦境是理想幻灭后幽愤心理的特殊反映。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诗作贯通的气韵。这里的幻灭——慨叹——绝决,是诗人梦醒后的心路历程,是一以贯之的幽愤情绪和傲岸精神的集中表现。诗人显然是再以“行乐”思想递衬其热烈执著的“建功立业”思想。“古来万事”像东流水。人生亦如此,一去不返转瞬即逝。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人世光阴花上露,而宏图未展,其焦虑之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之感都寓其中。尽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满太行,尽管心里矛盾重重,难割难舍。但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当奴才的李白最终还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去了。让我们再次朗读,来结束这一次梦游吧(响起响亮的读书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04-1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01-08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12-28

[热门]《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03-09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1-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原文08-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鉴赏10-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10-10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08-0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