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2020-11-07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应该怎么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都有过做梦的经历,也有自己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诗仙”李白,看看卓然不群的他,会做什么样的梦。先请同学们告诉我,第一次看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诗题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李白可能在说梦里的事情

  师:还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是在说一些告别的事情。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题是“吟留别”,作诗说离别的事情,有点悲伤的意思。现实很残酷。

  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既然是作别,和谁告别呢?

  生:东鲁的朋友。

  生:通过资料书我看到是从长安被撤职之后,也算是随着自己的心情,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走。

  师:也就是从京城被赶了出来,在东鲁这个地方呆了一段时间,辞别朋友,写了这首诗。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同学说既然是离别,肯定有点儿悲伤之意。还有问题吗?

  生:“天姥山”中的“姥”为什么不读lǎo

  师:因为这里是老妇人的意思,所以读 m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的时候把自己阅读中的疑问待会提出来,我们交流。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师: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看谁做智者,先来发问。

  生:我感觉第二段和他被贬长安的历程有点相似,但我不知道从哪一部分开始他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谁能给他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开始,他前面写的是“迷花倚石忽已暝”,讲的是对朝廷的依赖和喜欢,“忽已暝”写的是喜欢上了朝廷。“熊咆龙吟殷”和“栗深林兮”,讲的是打雷,大体就是他得罪了高力士,得罪了权贵,从“列缺霹雳”开始写自己失宠了,从这开始就有一系列的转变。

  师:对这个问题谁还有补充?

  生:他的解答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分得再细一点就更好了

  生:我感觉应该是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开始转变的,因为第一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是写被招入宫中愉快的心情,谢灵运的典故是写他在宫中的成功经验,到“空中闻天鸡”,然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应该就是他对官场迷茫了。

  生:他的解答比上一个更细一点,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一个同学的解答。

  师:我们一块来把这一段理顺一下,从刚开始,一直到哪个地方感觉这个景物还是比较美好的?

  生齐答: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师:过渡句是哪一句?

  生齐答:水澹澹兮生烟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影射了他在朝廷做官的一种经历,刚开始比较平静,进入之后渐渐地过渡,最后陷入了一种迷局,甚至是一种很恐怖的境界。

  生:“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个“栗”和“惊”的意思是什么?在这个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栗”是战栗,“惊”是使动用法,使……惊的意思,在这里的效果就是比较生动,“熊咆龙吟”,有点神叨叨的感觉

  师:对,这两个字都是使动用法。

  (生齐读)

  生:“云青青兮欲雨”中的“雨”字怎么理解?

  生:下雨了

  生:“一夜飞度镜湖月”中的“度”是通假字吗?

  生:我感觉不是,就是“度过”的意思。

  生:我还有疑问,就是这首诗是什么体裁?我看到既有六言,也有四言,到底是属于绝句,还是律诗呢?

  生: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但是李白运用的非常灵活。

  师:他觉得是一首七言古诗,全是七言的么?

  生:不是。

  师:我们看一下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吟本身就是一种文体,这个文体形式是比较自由的,长短可以结合,句式可以参差,类似于我们说的“赋”“引”这样的文体,它不像格律诗形式那样严谨,这样灵活的句式,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我感觉更利于表达感情

  师:对,抒发感情更自由一些。

  生:我有疑问,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天姥山,而写瀛洲?

  生:瀛洲是虚幻的一个世界,天姥山就是现实中存在的,由瀛洲引向天姥山就是由虚幻的世界引向现实的世界。

  师:瀛洲是虚幻的一个世界,李白虽然喜欢神游,但刘熙载对李白的诗有这样一个评价:太白诗虽升天浮云,无所不至,然自不离本位。也就是说他虽然可以思接千载,游历万仞,但毕竟还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所以他开头先用虚无缥缈的瀛洲来做一个衬托,做一个铺垫,来引出我们可以追求到的天姥山。

  生:我有疑问,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是一首离别诗,但是通篇我读下来却没有感觉到李白一点点离别的愁绪,只读到了壮美的景观,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师:我也挺纳闷的,这不是送别诗么?怎么没有那种杨柳依依的送别之情呢?没有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的苦楚呢?

  生:我感觉李白想出新意,完全突破了送别诗的老套,借送别表达不喜欢权贵的政治态度。

  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感觉这个问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学生讨论)

  生:李白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从景物描可以看出感情的变化,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李白最后豁然开朗,这是李白真实的想法。我觉得我们要学习李白这种品格。

  师:她的意思是:这篇文章是李白写的,李白就可以不按套路出牌,就可以打破常规,就可以天马行空,就可以自由驰骋,对吗?其实,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诗的最后一段。

  生:最后他豁然开朗了。

  师:豁然开朗,只是自己豁然开朗吗?我还要告诉东鲁的朋友们,虽然你们现在远离京城,但是我们可以骑个小鹿,游览名山大川。这是不是对朋友的一种劝勉?这种劝勉没有像《赠汪伦》那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是这种含蓄的表达不是另一番滋味吗?

  师:刚才大家文字上的问题提得很少,我想考考你们文字上的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字音、词义)

  师:找个同学读一下这首诗。

  (一生读第一段)

  师:你鼓掌鼓得最热烈,而且心驰神往。告诉我理由?

  生:他读的好,比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他读的抑扬顿挫。

  师:那你试着抑扬顿挫得读一下。

  (一生读)

  师:哪一句他读得很有气势?

  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师:这句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这一句)

  (教师读第二段)

  师: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听得出来,大家在读最后两句的时候适当提高了音调,我感觉还不够,我们试着把最后两句再读一遍,可以吗?挺直腰板,抬起头来。

  (生再齐读)

  师:读得还不够。怎样“开心颜”呢,我们读完后大笑一声行不行?

  (生再读,并开怀大笑)

  师:刚才同学们笑的很开心,这首诗为什么让你笑得这么开心?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呢?

  (小组讨论)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最打动我。李白一生经历坎坷,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腐朽现实的憎恨与鄙视,决心到自由的天地中,所以后来他喊出这了高亢的绝音。怎么能够忍受屈辱去逢迎权贵,使我不开心呢。这句话抒发了李白对当时社会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强烈的反抗。给这首诗的基调加增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成分,也点明了主题。

  生:我最感动的一句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在这里非常消极,有点逃避现实的感觉。

  生:我觉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并不只是消极,在官场的周折还有一些污秽的东西让自己的心很累了,过去的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作者不再把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那些东西放在心里,这是一种释然,不能说他是消极的。

  生:我非常赞同刚才同学的观点,反对消极的观点。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很开朗,在官场中不得意,就把自己的灵魂放纵于山水之间,有点像庄子的思想,但并不完全相同。

  生:第二段写了天姥山的壮阔,自己刚刚入朝时受到重用,对朝廷有所依赖,自己一直沉浸在这种表象的美好中,看不到一些污秽和丑陋现象。

  生: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一句可以看出,李白像濯而不妖的青莲,本来无意招惹权贵,但树大招风、才高气盛;“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耐你如何有才,也比不过宦官权贵的谗言和贵妃的悄悄话,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还是难以实现。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不过是一场梦,世事是不可把握的,因此读起来有些消极的情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这种不同流合污的勇气是最打动我的。

  生:我觉得,李白的寻仙访道是想逃避现实,这是消极的,但也表现了李白的可爱,这是李白最打动我的地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飞度”写出了他急切想去游览的心情;李白的影子真的照在湖里了吗?不一定;“送我至剡溪”表现了对心中世界的向往。因此我觉得李白很可爱。

  生:刚才有同学把李白和庄子相比,我觉得他们差得很远。试想,如果皇帝给李白官做,他还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吗?

  (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没有必要纠结这个问题,李白选择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你认为他是积极也好,消极也好,要有一种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所以我们要站在现代角度,你认为他是可爱的,他确实是不拘于世间的污秽,不与官场同流合污,你认为他是消极的,不愿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游玩大好河山,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我觉得最看重的是他的那种感觉。

  师:我简单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首先,从这首诗的风格来讲,想象奇特,大胆的运用的了夸张的手法。他塑造的梦境,这就是从他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标志:瑰丽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这两者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诗歌的内容和感情上看,几个同学产生了不同的一意见,谁说的有理呢?最后这位同学总结了要用辩证的手法看待问题,老师也赞成这种观点,这就是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不同。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形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

  (一小组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

  师:你鼓掌最热烈了,你认为好在哪里?

  生:人们一提到李白都称赞他,但他说不喜欢他,谈了自己的真实的感觉。如果学一首诗的话,肯定要把李白以前写的诗都背一背不断积累,他的好就好在把以前学的诗句都联想起来,挺好的。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写的最好的地方是把李白当成一个普通人来写。既不那么称赞他,也不否定他,不远不近,若隐若离,让我想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呀。

  (一小组展示配画诗)

  生:李白是一个以豪迈浪漫著称的诗人,我来解释一下这两句,李白初到京师时,他写了一首《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知章很喜欢,解下身上所带的金龟来换酒,与李白痛饮。我觉得李白的豪放和洒脱是我最喜欢的,所以我把这个写了下来。

  (学生鼓掌)

  师:我想问一下,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这是我们组学美术的同学画的,你知道吗?这幅画触动我最深的是他的眼镜,你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画?

  生:画的小

  师:为什么画的这么小?

  生:小了聚光,聚锐气。

  (一小组展示作品)

  生:这是昨天晚上一时兴起,因为李白被称为“诗仙”,所以他在我心中就是一只仙鹤,图中画的鹤就是李白,下面这条河流,是他之前所栖息的生活环境——朝廷,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朝zf败,同僚嫉恨,在他得到了一番醒悟之后,选择了去寻仙访道,游历大唐江山,这棵树上面画的就是他游历的地方,这些山就是他游历的一些地点,他留下了一些名句,譬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

  (学生鼓掌)

  (一小组唱自编歌词,自谱曲的歌《我们的李白》)

  师: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生:我们给李白写了一首小诗,“云青青兮,梦吴越,飞度镜湖;水澹澹兮,登青云,御黄金印;心曳曳兮,世间乐,莫过如此;仕茫茫兮,何时还,且弃名禄。”

  生:我们私下给李白颁了一个奖,这是颁奖词,“你在月下独酌,端起酒杯,对影成了三人。你在天姥梦游,看海边日出,留下绵绵不尽愁。你在桃花潭将要远行,望见友人写下了千古名篇,一身傲气,惊世才华是你一派洒脱,写尽情怀是你,最后你再月中隐去,轻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一整片天。”

  (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一节很愉快的课,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这么快乐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不管怎样我们能感受到就是李白那不屈的灵魂!所以,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请记住李白说的话,什么都不能阻止我开心颜和向前!谢谢同学们,下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2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与评价。诗中“梦境”的内涵,历来说法不一,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好引导。

  【教学设想】

  采用“诵读为主,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魅力,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刚才大家给听课的老师们介绍了一些亳州的名人,我们都感到亳州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请大家欣赏一幅对联(课件展示)。大家齐读。

  生齐读: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师:谁能告诉我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生1:李白。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1:“诗中无敌”,说明他的诗歌写得很好。“酒里称仙”,说明他爱喝酒。还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是关于李白的典故。

  师:很好,我找一个同学详细讲讲“殿上脱靴”的典故。

  生2:李白在长安时,有一次喝得大醉,在金銮殿上,当着皇上的面让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亲自捧砚来请他作诗,很潇洒,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得罪了很多人。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传说。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到宫廷之后,依然不改傲岸不屈的个性。这样一位品行高洁的诗人当然不会受到权贵们的欢迎。仅仅过了两年,李白就遭受排挤,离开京城,他在东鲁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准备南游吴越。在和东鲁的朋友告别时,李白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我们将用诵读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

  师:我们首先进行第一遍诵读,这一遍诵读的主要任务是(投影):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指定学生读)

  师:他有没有读的不准的音呢?

  生1:“越人语天姥”,“语”应读三声,他读作四声了。

  师:“语”是个多音字,可以读四声的。这里为什么不读四声呀?

  生1:这里是“告诉”的意思。

  师:作“告诉”解应该读几声?

  生1:四声。

  师:那,他读对了呀。

  生1:哦,是对了。

  师:对了吗?是作“告诉”讲吗?“越人告诉天姥山”吗?

  生2:不是,应该是“越人谈论天姥山”。“语”作“谈论”解,读三声。

  师:很好,请在课本上注音。还有别的错误吗?

  生3:“天姥连天向天横”,“横”他读成四声了,应读三声。当“蛮横”解才读四声,这里是“横插”的意思。

  生4:“须行即骑访名山”,“即”应该是二声。

  师:对。还有一个字要强调一下,“惟觉时之枕席”的“觉”,有的教科书上注音为“jiào”,有的教科书上注音为“jué”。我们就按照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读作“jiào”吧。两个读音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睡醒”。“jiào”是古音。

  第二遍诵读:读懂文意

  师:好,刚才谈的是注音。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生1:“天姥连天向天横”,山是插到天上去的,为什么用“横”?应该用“竖”的。

  师:是吗?谁给大家做个解释?

  生2:我感觉用“横”更见出天姥山的壮阔和高远。

  师:是的,这里还有押韵的考虑。

  生3:“青冥浩荡不见底”,我们一般都说大海不见底,这里怎么说天也不见底呢?

  师:为什么天也可以不见底?谁告诉大家?

  (约等半分钟无人举手)

  师: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想象丰富。他现在已经站在什么角度看天了?

  生4:他已经登上了天姥山,在天上俯视,所以说“不见底”。这样说更有诗味。

  师:很好。刚才大家提的问题并不是不懂字面的意思,而是对诗歌的语言感到新奇。这一特点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谈到。

  师:我们一起再把诗歌读一遍,这一遍诵读的任务是(投影)——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梦(  )、梦(  )、梦(  )”。

  (学生齐读)

  师:谁来试一下?

  生5:第一段是“梦论”,第二段是“梦游”,第三段是“梦醒”。

  (教师板书)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6:我认为第一段应该是“梦因”。

  师:大家看是“梦论”好还是“梦因”好?

  生(多数):“梦因”好,这里谈的是做梦的原因,并不是议论梦。

  (教师改板书为“梦因”)

  生6:第二段我概括为“梦景”。

  师:“梦游”和“梦景”选哪个?

  生7:我都不选,我概括为“梦境”。

  (其他学生表示同意,教师服从多数,改板书为“梦境”)

  师:其实第二段概括的几个都不错。第三段?用“梦醒”行吗?

  生8:我觉得应该是“梦感”,“梦醒”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师:好,我同意,就用“梦感”吧。

  (改板书为“梦感”)

  第三遍诵读:读出心得

  师:下面进行第三遍诵读,任务是(投影)——

  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诵读)

  师:找个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1:我喜欢“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要东南倾,更见出天姥山的高大。

  师:“更见出天姥山的高大”,这是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呢?

  生1:衬托。

  师:很好,大家可以记在书上。这一句还有别的修辞手法吗?

  生1:夸张.

  师:对,也可以写在书上。还有喜欢别的语句的吗?

  生2:我喜欢第二段,“熊咆龙吟殷岩泉”一直到“訇然中开”。

  师: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读得不错。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生2:这几句从优美的景色突然转到惊心动魄的描写,用了一些短句,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令人目不暇接。

  师:用了哪些短句呢?你能不能读出来你所说的那种磅礴的气势?

  (学生读“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师:读得很好啊。不过老师觉得用了短句上下文反而不整齐了。我改一下,大家看是不是更好。“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裂缺霹雳丘峦摧,洞天石扉訇然开。”不是更好吗?多整齐。

  生3:我认为你改的不好(笑声)。因为诗人把字数变了,也就是一种情境的改变,表达的情感也随着改变了。改变句式,更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师:分析得真好。这是首古体诗,所以句式参差多变,句子长短变化是和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生4:我喜欢最后几句。

  师:你读一读吧。

  (生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声音很大)

  师:你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声音读呢?

  生4:因为这一句清楚表明了作者的感情。一身傲骨,一身正气,不为黑暗势力所屈服,所以要读出气势来。

  师:“一身傲骨”,好,写在书上。你再把这一句读一下,读出这种气势来。

  (学生放情朗读,掌声)

  师:还有没有别的语句自己喜欢?

  生5:喜欢“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作者用了丰富的想象,霓可以为衣,风可以当马,很有意思。

  师:分析得好。不过“丰富的想象”——“丰富”两个字还不足以概括李白诗歌的特点,换两个字试试。

  生6:奇特,奇特的想象。

  师:可以,写在书上。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再分析别的语句了。下面做一个探究活动。刚才同学们发言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李白对自己的梦,一开始十分向往,“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心情多么急切!可是,刚进入梦境,李白却又惊醒了,“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那么,这个梦,到底有什么内涵呢?这个问题有难度,老师需要请教大家。

  (投影:梦为心声。关于李白的梦,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李白向往的理想世界的象征;一种认为是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的反映。你怎么看?)

  (学生讨论)

  生7:我同意第一种观点,梦是李白向往的理想世界。因为李白一直向往,一直有追求,现实中实现不了,他只能把自己的理想用梦的形式表达出来。

  师:这是他的观点,有别的看法吗?

  生8:我同意第二种观点。这是李白宫廷生活的反映。刚开始李白十分向往这种梦境,这正和李白当年十分向往长安生活一样,想到宫廷中一展自己的宏伟抱负;两年后就被排挤出来,这和最后一段“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说法是相同的。

  师:有道理。哪位再补充?

  生9:我也是同意第二种观点。如果我们能结合诗人的经历的话,就会更赞成这种观点。“身登青云梯”,这就让人想到“青云直上”这个成语。想当年李白被唐玄宗一下子提拔到御林院,……

  师:是翰林院。

  生9:对,提拔到翰林院,也算得上青云直上了。后面对梦境的描述,像“霓为衣兮风为马”那些句子,可以看做是帝王奢靡生活的反映。政治千变万化,李白遭受了不公,被赶出朝廷,所以很快又“忽魂悸以魄动”了。从最后一段的情感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梦最后是厌恶的,由一开始的向往到最后的厌恶,这和李白被排挤出宫廷后的心情一样。当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最终是“使我不得开心颜”,最后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新振作起来了。

  师:你知道的事很多,叫什么名字呀?

  生9:杜航宇。

  师:哪个“hang”?

  生9:航天的航。

  师:哪个“yu”?

  生9:宇宙的宇。

  (笑声,掌声)

  师:很好,杜航宇同学知道的知识很多。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都不是李白,对梦境的理解也只能见仁见智,刚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梦是李白向往的理想境界,他为什么最后会感到害怕呢?这不好解释。所以,老师倾向于认为梦是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的反映,因为李白对宫廷生活,就和对梦中的景象一样,有着矛盾心理,他是既向往又厌烦。可以说,这首诗,是李白理想与现实碰撞而发出的耀眼的火花。

  师:李白对宫廷生活本来是非常向往的,当他刚刚得知自己将要到皇宫去做翰林供奉的时候,他非常兴奋,曾经写下一句诗描写当时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中哪些语句也表现了这种兴奋、向往的心情?

  生10:“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师:“一夜飞度”,心情多么急切!李白就这样兴冲冲地赶来之后,发现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并不能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相反,这里是灯红酒绿,这里是勾心斗角,这里让人心惊胆战:“熊咆……”

  (生齐: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师:同学们,志向远大、品行高洁的李白,能在这里呆下吗?

  生齐:不能。

  师:当然不能,那么,李白怎样做才能永远留在朝廷?

  生:需要和那些小人同流合污才能留在朝廷,但李白绝不会这样做。

  师:是的,李白只要稍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就可以留在朝廷。但李白虽然向往长安生活,他却不会低头。这个梦境,反映了李白一种矛盾心理。

  (板书:矛盾心理)

  第四遍诵读:读出情感

  师: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为名利失去人格,压抑个性,丢掉自由!他蔑视权贵,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喊!李白就是李白,他凭着一根傲骨,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李白敲击自己的铮铮傲骨发出来的金玉之音!老师本来给大家准备了名家的朗诵……

  (投影:听名家范读,体味如何用诵读来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并尝试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但是讲到这里,老师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自己来朗诵这首诗歌,我的朗诵当然不如名家朗诵得好,也没有准备配乐,但老师非常崇敬李白,我想用声音表达对这位浪漫诗人的敬意。

  (教师深情朗诵,掌声)

  师:谢谢!下请大家带着感情再把诗歌读一遍。

  尝试背诵

  师:大家读完了,请用一分钟的时间默想一下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师:我们尝试背诵诗歌,背不熟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课本。

  (学生齐背,多数学生能够背诵。)

  师:同学们,时间过去了将近1300年,在这样一个初春的上午,李白的这首诗又一次被我们吟诵。老师想,再过几十年,也许我们会忘记今天这节课,会忘记今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但是,我想,我们不会忘记李白铿锵有力的呐喊,不会忘记李白傲岸不屈的灵魂!也许,很多年后,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还会想起这首诗,还会像今天一样,大声的吟诵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背一遍最后一段,让李白的呼告在我们心中回响。

  (学生齐读。下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实录02-0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11-11

梦游天姥吟留别01-0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09-01

梦游天姥吟留别年级教学11-09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反思01-0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方案05-27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2-1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11-30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 梦游天姥吟留别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