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9 07:19: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要投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在语文的教学中,对于诗歌的教学一直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还能让人身临其境,《梦游天姥吟》是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也是高中语文的教学素材。本文的内容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请看看: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1】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而从以住的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学很注重朗诵,但是仅仅停留在纠正字音,熟悉课文内容等层面,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认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我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支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以读带讲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何不可呢?在朗朗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因此,我就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教学设计为美读来带动讲解。鉴于学生朗读技巧的不足,如果系统讲解朗读技巧,必然会造成课堂的支离破碎,因此,我将朗诵技巧合为6个字“畅”“涩”“重”“长”“短”,具体而形象地将众多朗诵技巧融会在一起,在课堂上利用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学生试读,巩固提高等环节,教会学生怎样美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提高朗读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为: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教学重点、难点是: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当时上完课后心情是复杂的,有沉浸课堂欲罢不能的兴奋,也有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灵魂-读,并且将教学目标贯穿于始终。以读为主,进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和神仙世界有关的诗句,体会诗人运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背后承载的感情。

  三、将鉴赏内容分给四个小组,放心大点的`让学生通过分析与合作体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不足之处在于:

  在细节上教师点拨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

  忽略诗歌的感情脉络,致使后面的重要诗句无法充分赏读。本节课旨在落实读、背、写,但是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训练,只是空摆架子。

  再反思: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自主赏析文章。诗文较长,生难字词较多。早自习预习时,首先让学生通读了全文,接下来对生难字词进行了正音辨识,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一个早自习的预习,全班学生基本能够熟练朗读全文,达到了预期的预习目的。

  本课要讲的内容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取舍内容,抓住一些关键点来讲。在授课中基本实现了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简单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1)在授课途中我没有按照传统的导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这个模式,而是在介绍完作者以后直接解题,把背景介绍放在了最后一个问题--有关“诗眼”的讨论之前,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主题,这一点我感觉遵循了内容为主题服务这一点。

  (2)作为诗歌教学,朗读是很必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自由朗读--学生单个朗读--集体朗读--单个朗读--集体朗读的环节,做到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3)在赏析诗歌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理清思路,让学生明白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做到心中有底。

  (4)在赏析时主要以几个问题贯穿,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次比较大型的`分组讨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合作探究原则,在此期间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领队的作用,活动主体是学生,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这一点。

  总之,这一节课,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当然作为一名执教一年半的青年教师,在这次课上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反思如下,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1)粉笔字不是很好,位置摆放不是很恰当。

  (2)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语言比较枯燥单一。

  (3)刚开始的紧张,导致少部分语言表达不精练。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发扬优点,不断提升自己,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做一名真正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

  【拓展】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总体设想:

  对于诗歌的教学,朗读应是贯串始终的,在读中品味语句,想象情境,体悟感情.本诗有一个难点,便是对梦中神仙世界的描写,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在引导学生在大体切分层次后,重点突破这一难点,避免赏析的平均用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展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诵读--品味 --体悟。

  二、朗读课文

  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

  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

  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解题

  四、赏析全诗

  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两部分。

  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

  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

  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

  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

  3、学生齐读末段

  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

  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

  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

  五、结束

  老师明确:李白的政治理想在快要实现时突然破灭,这种打击是多么残酷,但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就在于他有傲岸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正如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所写“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下的三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师生齐读下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反思08-17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06-08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08-23

梦游天姥吟留别08-1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04-1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0-29

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06-08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08-28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09-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原文07-1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在语文的教学中,对于诗歌的教学一直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还能让人身临其境,《梦游天姥吟》是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也是高中语文的教学素材。本文的内容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请看看: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1】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而从以住的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学很注重朗诵,但是仅仅停留在纠正字音,熟悉课文内容等层面,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认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我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支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以读带讲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何不可呢?在朗朗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因此,我就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教学设计为美读来带动讲解。鉴于学生朗读技巧的不足,如果系统讲解朗读技巧,必然会造成课堂的支离破碎,因此,我将朗诵技巧合为6个字“畅”“涩”“重”“长”“短”,具体而形象地将众多朗诵技巧融会在一起,在课堂上利用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学生试读,巩固提高等环节,教会学生怎样美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提高朗读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为: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教学重点、难点是: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当时上完课后心情是复杂的,有沉浸课堂欲罢不能的兴奋,也有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灵魂-读,并且将教学目标贯穿于始终。以读为主,进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和神仙世界有关的诗句,体会诗人运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背后承载的感情。

  三、将鉴赏内容分给四个小组,放心大点的`让学生通过分析与合作体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不足之处在于:

  在细节上教师点拨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

  忽略诗歌的感情脉络,致使后面的重要诗句无法充分赏读。本节课旨在落实读、背、写,但是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训练,只是空摆架子。

  再反思: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自主赏析文章。诗文较长,生难字词较多。早自习预习时,首先让学生通读了全文,接下来对生难字词进行了正音辨识,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一个早自习的预习,全班学生基本能够熟练朗读全文,达到了预期的预习目的。

  本课要讲的内容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取舍内容,抓住一些关键点来讲。在授课中基本实现了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简单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1)在授课途中我没有按照传统的导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这个模式,而是在介绍完作者以后直接解题,把背景介绍放在了最后一个问题--有关“诗眼”的讨论之前,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主题,这一点我感觉遵循了内容为主题服务这一点。

  (2)作为诗歌教学,朗读是很必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自由朗读--学生单个朗读--集体朗读--单个朗读--集体朗读的环节,做到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3)在赏析诗歌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理清思路,让学生明白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做到心中有底。

  (4)在赏析时主要以几个问题贯穿,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次比较大型的`分组讨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合作探究原则,在此期间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领队的作用,活动主体是学生,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这一点。

  总之,这一节课,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当然作为一名执教一年半的青年教师,在这次课上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反思如下,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1)粉笔字不是很好,位置摆放不是很恰当。

  (2)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语言比较枯燥单一。

  (3)刚开始的紧张,导致少部分语言表达不精练。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发扬优点,不断提升自己,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做一名真正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

  【拓展】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总体设想:

  对于诗歌的教学,朗读应是贯串始终的,在读中品味语句,想象情境,体悟感情.本诗有一个难点,便是对梦中神仙世界的描写,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在引导学生在大体切分层次后,重点突破这一难点,避免赏析的平均用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展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诵读--品味 --体悟。

  二、朗读课文

  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

  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

  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解题

  四、赏析全诗

  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两部分。

  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

  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

  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

  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

  3、学生齐读末段

  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

  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

  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

  五、结束

  老师明确:李白的政治理想在快要实现时突然破灭,这种打击是多么残酷,但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就在于他有傲岸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正如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所写“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下的三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师生齐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