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古体诗。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句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韵译】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
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
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
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
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
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
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
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
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
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
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
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
山中尽是?岩,道路千回万转,
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
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
深林为之惊?,峰峦火之抖颤。
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
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
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
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门,
在隆隆声中打开。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
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
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
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
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
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
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
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
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
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
万事从古都象,东去流水一般。
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
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
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
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句解】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海上来的人,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雾波涛中,朦胧缥缈,实在很难寻访。越地的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在云霞中时隐时现,有时尚可见到。“瀛洲”是一座仙山,传说东海上共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诗人把它和天姥山并提,这是以虚衬实,使天姥山显得神秘,近乎仙境。瀛洲虽是人们向往、寻求的仙境,但终究没有人能见到。而越中的天姥山,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如仙境般美好,这里暗含着诗人对它的向往之情。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更掩蔽了赤城山。与它邻近的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而对着天姥山,就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诗人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天姥山高峻挺拔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先是与天相衬,再与其他的山相比。“赤城”,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故得名。“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与天姥山相对,实际上天台山要更高一些。天姥山虽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无论气势还是名气,都不如五岳,但诗人偏不遵照真实的逻辑,而是极力夸饰。显然,这是他想象中的天姥山,是他心中奇山峻岭的幻影。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天姥山是那样的如仙似幻,气势不凡,诗人动了寻游的念头。他说:根据越人的讲述,我在梦中到达了吴越;一夜之间,我飞过月下的镜湖;月光将我的身影映照在湖中,又把我送到了剡溪。
天清月朗,诗人飘飞在天,从空中下望,只见湖水明澄,明月辉映,身影飘飘,梦中的诗人不正像一位御风而飞的仙人吗?这梦游不正是一次仙游吗?
“镜湖”又名鉴湖,因波平如镜,故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梦游的目标是天姥山,镜湖只是路过,所以说是“飞度”。到达剡溪时,也就到了天姥山前。“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装有可活动的木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以便于走山路。
诗人看到,当年谢灵运住过的地方,至今还在,只见清波荡漾,不时听传来猿猴凄清的长啼。他脚穿着谢灵运发明的木屐,开始登山了。那山道又高又陡,人就像攀登在伸入青云间的梯子一样。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诗人在悬崖半山间见到东海日出,又听到空中天鸡鸣啼。《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山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而鸣。”在这一片曙色中,诗人已经接近仙境了。
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诗人迷恋山花,倚石观赏,忽然发觉天色已晚。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景物一步步变换,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登上山后,诗人看到海日升空,听到天鸡高唱,本是黎明景色;却又忽觉暮色降临,晨昏之变,何其倏忽!至于千岩万转,道路不定,山花烂漫,则又何其迷离恍惚。
正当诗人沉醉其间时,忽然听到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声音大得可怕,不但震动岩泉,而且使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慄,层层山峰也为之惊惧。这时候,天色也变了,只见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荡漾,湖面腾起云烟。这样的场景,让人惊惧,叫人不安,预示着有什么事将要发生。
“殷”,盛大,此作动词,兼有充满之义。“层巅”,层叠的山峰。“澹澹”,水波淡荡状。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山丘峰峦崩裂倒塌。仙人洞府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打开。“列缺”,就是闪电。“洞天”,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处。这里作者连用四个四言短句,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
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诗人向洞中望去,青天浩荡深远,怎么也望不到底。令人惊奇的是,太阳和月亮交相辉映,一同照耀着神仙居住的金银台。云中的神仙纷纷从天而下,他们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以风为马,飘然而行。那场面真是壮观啊,只见老虎弹着琴瑟,鸾鸟拉着车驾,仙人成群列队,纵横如麻。
“金银台”,传说中神仙居处。“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云神,这里泛指乘云而下的神仙。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诗人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宫廷生活的印迹。
天门打开以前,情景昏暗恍惚,响声惊天动地;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想象真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使人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忽然间,诗人感到心惊魄动,从迷离恍惚中一下子惊醒,神仙世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不免深深叹息。“恍”,觉醒貌。“嗟”,叹。梦幻中的仙境,景色奇美,场面宏大,气氛浓烈,感情炽热。但是好梦不长,诗在梦幻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回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
诗人醒来时只见到身边的枕席,此前烟霞缭绕的仙境全已消失,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世上行乐之事也同梦游一样,是那样的虚幻;自古以来人间万事就如同东流之水,一去不返。这一深沉感慨中不知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他似乎已看破红尘。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末段因梦而悟,归到“留别”,表明绝意仕途、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愿望。他说: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我且放任白鹿行走于青崖之间,从容骑着它去访寻名山;我怎能低眉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不得开心欢颜!
“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折腰”,语出自东晋陶渊明,他说“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辞去官职,归向田园。李白此诗最后两句,似乎来得很突然。这是有缘由的。诗人在长安只是被当作侍应文人,参与朝政的壮志始终难酬,因而抑郁不平,加之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权贵们对他不断地攻击和排挤,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句解】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01-0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句02-19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02-08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08-10
谈《梦游天姥吟留别》12-3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12-28
梦游天姥吟留别散文02-27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02-21
品读梦游天姥吟留别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