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诗集笺注》本书精选古代诗文名作50余篇(包括“大学语文”自学考试教材古典文学部分全部精读课文)。对诗文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作详尽细致的讲析。作者华东师大翁德森教授极富教学经验,于指导应试门径尤为得心应物,讲析颇有独到之处。正如徐中玉教授序文中所说:本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作者的“讲析有自己的创见,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特点”。
宿天台桐柏观①
作者:孟浩然 年代:唐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②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③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④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⑤
注释
① 天台:天台山,唐属台州,今浙江天台县北,佛教胜地。陶宏景《真话》:“山有 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桐柏观建于唐景云二年(711年)。
② 沧洲趣:滨水之地曰沧洲,古人常用以指隐士之居。沧洲趣意指隐逸生活。赤城:山名,浙江天台县北六里,登天台山必经此山,因土色皆赤,状似云霞而得名。
③ 络:一作“绂”。
④ 四明:山名,天台山余脉。踪:一作“纵”。二老:指老子和老莱子,原作“三老”。
⑤ 三山:指方丈、蓬莱、瀛洲三座海上神山,因形如壶器,亦称三壶。
赏析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北,为众岳之最秀者,其灵敞诡异,出仙入佛,为天下伟观;桐柏观,天台县下,中有洞天,为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
为寻沧洲隐居之乐,求长生久视之道,诗人不远万里,白天任凭船帆在海上航行,傍晚停留夜宿云岛,远寻沧州隐居的乐趣,近爱云霞般赤城山的美丽,甚至不惧攀援藤罗、步踏莓苔之险,停船纵情访寻山水、寻求幽静。
诗人向往那息影休憩在桐柏观的洞天、采集灵芝瑞草于天台的山间的幽居生活。《庄子·渔父》载:“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有人害怕他的影子,讨厌他的足迹,想离开足迹而跑。不料,抬脚越快而足迹越多,跑得越快而影子仍不离身。他自己还认为慢呢,快跑不停,用尽了力气而死。他不明白可以去阴暗的地方让影子自动消失,也不知道可以停下来而使足迹没有,他太愚笨了。后来,将“息影”(息阴)谓归隐闲居。
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为了这天然野趣,诗人甘愿脱去俗理之萦缠,从此以后再无烦恼。来吧,登上四明山高蹈隐居,追得老子老莱子遥远踪迹。乐于老子老莱子长生久视之道,为此诗人的.心绪已被远游之情所乱。老子《道德经》曰:“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庄子·在宥》曰:“必静必清,无劳女身,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精神静虑,体无所劳,不缘外境,精神常寂,心闲形逸,长生久视。
日夜遥望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徒然看见似云涛的海水盛大漫天。《史记·卷二八封禅书》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志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自从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登派人到大海中去探求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据说都在渤海中间,距离尘世不远,可是当探寻神山的船只快要靠近目的地的时候,这些船便会被风吹得远远的,无法登上彼岸,可能曾经有到过三神山的,据说好多仙人和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都在那儿。然而,诗人和前人一样,终因被云涛漫天的大海所阻,未能踏上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徒然惆怅。
【孟浩然《云门兰若兴友人同游》原文鉴赏】相关文章:
孟浩然《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赏析09-01
孟浩然《宿建德江》唐诗原文及鉴赏10-30
孟浩然《夜渡湘水》唐诗原文及鉴赏10-29
韩愈《游城南十六首·赠同游》鉴赏11-12
峡口送友人诗词鉴赏07-08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唐诗原文及鉴赏10-29
春晓(孟浩然)鉴赏11-22
赠孟浩然鉴赏11-21
《早兴》白居易唐诗鉴赏11-03
送别友人孟浩然小学生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