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2024-12-10 孟浩然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诗词赏析非常熟悉吧?诗词赏析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大家知道怎样去完成诗词赏析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赏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

  【题解】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此诗赠给当时身居相位的张九龄,为的是博得赏识和录用。为了保持面子,极力委婉而掩起干谒诗的痕迹。

  【注释】

  ①张丞相:即张九龄。 ②“八月”两句:平,指水与岸平。虚,指元气。太清,指天空。 ③“气蒸”两句:云、梦本为二泽,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以南,湖南省华容县、岳阳县以北地区,方圆九百里。后来大部分淤成陆地,便合称云梦泽。宋人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④“欲济”句:想渡洞庭,却无舟楫。暗示欲出仕济世,却无人援引。端居:独处、闲居。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⑤“坐观”两句:垂钓者,比执政者,指张丞相。徒有,空有。羡鱼情,比喻希望出仕的心情。

  【原诗今译】

  洞庭的湖水,在八月格外平静,

  茫茫一片,水光天色难以分清。

  云梦水气蒸腾,迷离如烟似雾,

  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无人引荐,有渡水无楫之苦,

  耻在圣明时代安闲,自愧前途。

  我对坐矶垂钓的渔翁十分艳羡,

  但因结网无丝,只好触景生情。

  【鉴赏提示】

  此诗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并表达出作者渴望出仕的 心情。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即张九龄。“丞 相”是指其所任的.尚书右丞相之职,而并非宰相之职。张九 龄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明年迁中书令。这时他所任的是宰辅之职。开元二十四年 (736)十一月迁尚书省右丞相,并罢知政事,这才是孟诗中 所提的“丞相”之职。“宰相”与“丞相”两职在隋唐区别甚大, 细检唐人诗文和史料可以找到许多例证。后人不察,误以为 两者实即一职,所以多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 年九龄任宰辅时期。表面上似乎合于诗意,但却有悖事理。 我认为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后,或者开元二 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长史时期,其时孟浩然正在九龄幕中, 唐人有例称前资的习惯,所以仍称九龄为丞相。另外,孟浩 然在张九龄执政期间所写的几首诗中明确地说: “故人今在 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举呈张九龄》),“当途诉知 己,投刺匪求蒙”(《书怀贻京邑故人》)。而此首诗中说“无舟 楫”,则显系故人已不在其位,没有人再能援引简拔自己 了。两种情绪,判然分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两句写秋天的洞庭湖 水一片浩瀚,浑茫空阔,水光接天。这两句不过说湖水广远, 然起得雄浑称题,虽律诗而含古意,被后人称为 “起句之 妙”。颔联两句说湖面上水气蒸腾,笼罩着它四周的辽阔地 域,湖上起风之后,浪涛奔涌,响声如雷似鼓,把整个岳阳城 都震动了。据《岳阳风土记》记载,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 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 息。震撼着岳阳城。洞庭湖的山水形胜是天下壮观的,古来 骚人墨客题咏甚多,但像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两句,能写得如此气象雄张,旷然如在目前者,还确实不 多见。

  三、四两联表示自己仍想要出仕干一番事业,但因无人 引荐,只好坐以待老。“端居耻圣明”表面上是说自己就此闲 居实有愧于圣明之世,有自责自惭之意。但草泽遗贤,盛世 明时仍未见用,这个责任不应归咎于作者个人。朝廷对于 “欲济”者不能广开才路,使之成为“端居”的隐逸之士,这应 该是“圣明”之“耻”。表面上的自惭自责和对开元盛世的歌 功颂德,被诗中潜在的情感逻辑所推翻,于是歌颂和溢美之 辞就变成辛辣的讽刺和嘲弄。末两句引申 《淮南子·说林 训》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说自己空有济世的 愿望而无法实现。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汲引简 拔。旧评多以此诗长处在写景壮阔和干谒不露痕迹。我认 为,说写景壮阔是事实,但要说干谒不露痕迹则不然。从三、 四两联中可以看出孟浩然不仅有用世之情,而且这种心情 还是相当迫切的,以致字里行间充满烦恼和牢骚。如果把 “端居耻圣明”与“不才明主弃”(《岁暮归南山》)两句对照起 来看,就会发现这种牢骚实际包含着对自己的哀伤之感和 对“圣明”的怨恨之情,对遭贬的张丞相倾诉这种情绪也含 有引为同调的意思。所以,倒是沈德潜看得透彻:“读此诗知 襄阳非甘隐遁者。”(《唐诗别裁集》卷九)

  元代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 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 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瀛奎律髓》卷一)“七 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这是晚唐郑谷在《卷末偶 题》中自视甚高的话。可见,自从有了孟浩然和杜甫的诗后, 题诗岳阳楼,当时已被看作一件大事情了。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3

  吞天吐地孟浩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当时位居宰相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涉情思。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千溪万河。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这两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造福万民,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谦卑遗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以有为的心机。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浩浩湖水,垂垂而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如此干谒,实为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也是五绝中的写景名篇。寥寥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江夜泊图。诗的起句,既点明了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也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所以接着的一句,正面说出了“日暮客愁新”的主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幅多么幽美淡雅的水墨画。诗是艺术,是美,这首写羁旅之愁的诗,把这“愁”写得美极,清新明朗,闲雅静谧。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遣兴(其五)

  唐 杜甫

  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咤。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4

  【诗句】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云梦泽: 古大泽名,范围很广,包括今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 一带低洼之地,洞庭湖也在其内。岳阳城: 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句意: 洞庭湖的水气充满了云梦泽,波涛震撼了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提示】云梦泽,古代水泽名,在洞庭湖北岸。两句是 说: 湖上水气蒸腾,弥漫于云梦泽;湖中波涛汹涌,摇撼着 岳阳城。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 来反映湖的声势。诗句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前人誉为咏 洞庭的 “高唱” 。

  【赏析】写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水势浩渺,与天混一,雾气蒸腾,笼罩云梦;波涛汹涌,震撼岳城。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评曰:“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鉴赏】 洞庭湖水气迷蒙,熏蒸着整个云梦泽; 湖水波涛汹涌,摇撼着整座岳阳城。云梦: 古代云梦有二泽,横跨今日的湖北省长江南北一带,江北叫“云”,江南叫 “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诗和杜甫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一样,都是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形容湖水的壮阔秀丽。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平:平阔。涵虚:包容天地,这里指湖水澄清空明。混:混合。太清: 指天空。气:水汽。蒸:蒸腾。云梦泽:水泽名,一在长江之南,为梦泽, 一在长江之北,为云泽,后淤积为陆地。波:波涛,波浪。撼:摇动。岳阳 楼:在今湖南岳阳,为古岳阳城西门城楼,濒临洞庭湖。济:渡。舟楫 (jí):泛指船只。楫,船桨。端居:安居,闲居。耻:惭愧。圣明:圣明的朝 代。垂钓者:钓鱼的人。喻指张丞相。徒有:空有。羡鱼情:想要做官的 愿望。《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全鉴赏诗】

  〔太清〕指天空。〔云梦泽〕古代“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大部淤成陆地,便并称云梦泽。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说:“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唐玄宗开元21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与他多有交往。这首诗意在通过张九龄而被引荐,但却毫无趋炎附势,阿谀权贵的媚态。诗人十分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写了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而生的感慨。曲折含蓄而又极有分寸地表达了干禄求仕之意。

  开头四句,诗人似乎是在极为客观地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八月的洞庭湖波翻浪涌,水与岸齐。极目望去,水天相接,上下一色。洞庭湖浩渺的烟波笼罩了整个云梦大泽,而它的波涛却时时震撼着岳阳城。但是,在这奔腾不息的怒潮,在这辽阔旷远、烟水茫茫的`自然景观背后,我们又似乎分明可以看见诗人胸中的波澜,听到心灵深处的叹息。人生多艰,前途茫茫,诗人那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理想岂非也象隐藏在烟水迷茫中的地平线,渺不可寻。因此,诗人在对洞庭湖的描写中巧妙地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者说这是诗人在特定的心境下,特定的氛围中,对洞庭湖的特殊观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经描绘过洞庭湖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色。他认为两种不同的景色会给“迁客骚人”带来截然相反的悲喜之情。其实,一个人在心情不同的时候,他眼前的景色也会因之而改观。当然,孟浩然所写的洞庭湖没有范仲淹所写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萧然悲感;也没有范仲淹所写的“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喜气洋洋。孟浩然抓住的是洞庭湖的“广”及“大”,烟水茫茫及波涌浪翻。这与孟浩然当时不甘寂寞,心存进仕,而又无途可通的心境是吻合的。因此,下面四句就将这层意思直言不讳的表述出来。

  要渡过洞庭湖到达彼岸,可惜没有舟楫;隐居闲处,又觉于心不甘,有负圣明之世。“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呢?诗人没有回答,结论却在不言自明之中。恐怕张九龄读了这首诗,也不好意思回避甘当舟楫的重任,负起引荐保举的使命吧。

  诗贵含蓄。求荐则更贵委婉。太露太直则显出浅薄的急功近利的俗态。诗人要保持他的人格,想不失清高风度,意思又不能不挑明,于是他只得苦心孤诣的借洞庭湖来传情了。就诗而论当然是写得很高明的。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 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诗人介绍】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诗歌赏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点出“望洞庭湖”的题意,展示了诗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壮观远景。这时已届八月之秋,湖水涨满,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似乎整个洞庭湖都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水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这几句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空蒙浩瀚的撼动乾坤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济”一句承接上文写景,似乎诗人在叹惜没有船可以渡过洞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后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两句意思说:我要进人仕途可是没人引荐,在这圣明的时代闲居独处真是有愧啊。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说独坐着看别人出仕,而自己空有这种愿望,没有这种机会。说得十分委婉,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实际正是要求张九龄为他的出仕出力荐引。

  全诗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诗人写此诗匠心独运,与一般干谒诗不同。先从写景人手,写雄伟壮阔的景观,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后以“欲济”一句作为过渡,既承接前面写景,又巧妙地转人抒怀。而在抒怀之中,没有直接说出请求荐引的`话,而是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希望,而请求荐引之意也无须直接表白而自明了。

  此诗不仅抒情婉转巧妙,写景也很出色。诗人紧扣诗题,突出湖水,不写其他。用“平”字写出湖水涨满之后,以广阔的太空、云梦泽和雄壮的岳阳城与之映衬,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点染,从而显出了洞庭湖水的雄伟壮观和震撼乾坤的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之成为咏唱洞庭湖的名句。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6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7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

  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8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③〔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④〔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⑤〔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

  ⑥〔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面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⑦〔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

  乍读此诗可能不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平”“涵”“混”“蒸”“撼”等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这首投赠诗,也因此成为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9

  【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 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 “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 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 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 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 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 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李善阶《从“羡鱼”和 “结网”谈起》)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无名氏”语)。诗题一作 《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云梦泽是古代巨泽,位于今湖北省长江南北,原为二泽,江北称云,江南称梦,后大部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泽。此处用 “云梦泽”指代湖北省东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广大低洼地区。上句用一“蒸”字, 写出水气弥漫之广与积蓄之丰; 下句用一“撼”字, 写出波涛喧声之大与威势之强。这两句诗阔大雄浑,气象壮观, 是咏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诗话》所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 一语气象。”后来杜甫亦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两句咏洞庭湖的'名句,堪与孟诗媲美,同为千古绝唱, 致使方回叹道, 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壮观, “孟杜二诗尽之矣”, “后人自不敢复题” ( 《瀛奎律髓》卷一)。在两句孟诗中, 尤以 “波撼岳阳城” 一句最为声势动人。宋人范志明 《岳阳风土记》 云: “孟浩然《洞庭湖》诗有 ‘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昼夜不息。”孟诗此句,既有夸张,亦有写实, 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动人心魄的气势。

  前四句既描绘了湖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

  颈联两句表达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上句说自己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 但苦于没有船和桨, 实际暗喻着诗人想从政做官, 但可惜无人引荐的慨叹。张衡《应闲》云: “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此为 “欲济无舟楫”所本。诗中之 “济”字, 语意双关,兼含 “济水”与 “济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荐之人。下句说自己虽然身处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却平居闲处, 无所事事, 实在感到惭愧, 有负 “圣明”之世,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甘长期隐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端居” 即平居、闲居, 此处指隐居。

  尾联两句请求张九龄予以推荐援引。诗人说他坐在湖边看着垂钓之人,只能徒然羡慕别人钓到的大鱼罢了。“垂钓者”既实指洞庭湖边的钓鱼人, 亦喻指执掌朝政的丞相张九龄。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 张丞相主持政事,诗人是很钦佩羡慕的,很愿追随在丞相左右,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现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无一官半职, 虽然空有出仕从政的愿望, 但却无法实现, 因而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推荐援引。《淮南子·说林训》 云:“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古语, 既与有关洞庭湖的描写相贴合,但又翻出干谒求荐的新意:“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 此诗收句亦然, 而词意则超绝矣。”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新颖。前四句虽系写景, 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开元盛世。后四句虽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写得萦纤曲折, 含蓄蕴藉。诗人虽然希望张九龄引荐, 但又不失身份,写得词语得体,不卑不亢,毫无寒乞相。纪昀评此诗曰: “此襄阳求荐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 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据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纪氏此评, 可谓一语破的。

  孟浩然之诗, 总体上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有些诗却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谱》语)。这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舆说,孟浩然有些诗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壮逸浑健之诗在孟集中虽然不多,并不代表孟诗的主要风格,但它毕竟是孟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10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

  一、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2分)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分)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3分)

  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

  二、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分)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三、

  1、 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3、 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4、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一、

  【参考答案】

  1、B

  2、C

  3、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6.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10.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11.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二、

  1、五言律诗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

  “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三、

  1、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3、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11

  【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 乘。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 “圣 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 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

  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 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想渡 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 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气蒸”句 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 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 城岸,岁常倾颓。”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 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才情卓异,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 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后四句是本诗主旨所在,由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欲济无 舟楫”,是从眼前湖水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还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援引,这正如想渡水却没有船只一样,类比非常 巧妙。《唐诗从绳》评此处云:“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兴出 之,幽婉可法。”“坐观”两句暗指自己希望像众多渔夫一样那样,能有垂钓 的工具和机会,意即能得到对方的赏识,肯为自己援引,给自己提供一个 机会,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壮志沦为一场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 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此处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 古语,孟诗反其意而用之。《唐诗举要》说此诗末联:“唐人达官诗文,多干 乞之意,此诗收句亦然,而词意则超绝矣。”

  纵观全诗,写景雄阔,气势非凡,阐述心迹,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 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孟诗清淡, 但清淡中常见傲气,本诗可谓一流。《瀛奎律髓汇评》谓此诗“当与杜诗俱 为有唐五律之冠”,此言不假。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1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天倒映在水中。②太清:天空。③云梦:古泽名,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④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⑤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拼音解读

  wàng dòng tíng hú zèng zhāng chéng xiàng

  mèng hào rán 〔táng dài 〕

  bā yuè hú shuǐ píng,hán xū hún tài qīng 。

  qì zhēng yún mèng zé,bō hàn yuè yáng chéng 。

  yù jì wú zhōu jí,duān jū chǐ shèng míng 。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tú yǒu xiàn yú qíng 。

  相关翻译

  仲夏八月,湖水暴涨,几乎与岸齐平。水天相接,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水汽笼罩着云梦大泽,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在家,实在让人羞愧难容。闲坐着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相关赏析

  唐朝科考取士,采用的是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录取制度。考卷的优劣只是考评的一个方面。主考官还要看名人达士的推荐。因此,应试举人为了增加及第的机会,便将自己平时所写的最得意的诗文作品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前托关系呈送给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以求他们向知贡举官推荐自己。投卷可以弥补考试选拔的不足,唐代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是通过投卷、荐举等方式参与科举,进人仕途的。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向当时在位的贤相张九龄投献这首诗,以求引荐录用。诗的前半写八月的洞庭湖汪洋浩阔的景象,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十字写活洞庭湖雄浑的`气势,可谓壮观非常。本来望洞庭湖的胜景似乎与“上赠张丞相”的干谒无关,但作者以欲渡这宽广雄阔的洞庭湖还须仗依舟楫,托出希望丞相引荐的意思,章法衔接十分巧妙。最后以“羡鱼情”表明自己处在圣明时代不甘心闲居无为,想要出仕的愿望。

  全诗以洞庭风物起,以水边垂钓结,中间以“欲渡”承接,运用比兴的手法写自己希望张九龄援引的心情,显得雄阔高浑,得体有节。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句卒章显志,化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喻指诗人徒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比喻从政的愿望,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想求仕却又因自身清高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使得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求仕,无成,失意而归。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游襄阳,二人相得甚欢,因饮食不当引发旧疾而卒。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同时也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尤工五律。其诗清淡简朴,不事雕琢,与王维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详情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1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737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涨,湖水几乎与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体,分不清彼此,所以称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与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样。水天相接,还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视力造成的错觉,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与天混而不分,在水与天之间的一段虚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

  气蒸云梦泽,水面上有蒸发出来的水气,把虚空包含了,这个水气也把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古代的云梦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方圆八九百里,这里泛指围绕着洞庭湖一带。接着第四句写洞庭湖波浪的声势。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洞庭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故称波撼岳阳城。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那儿的岳阳楼是望洞庭湖的胜地。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后四句是感怀。欲济无舟楫,《书·说命上》:

  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端居耻圣明,端居指平居闲处,在圣明时即太平时,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希望对方推荐。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荐。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密切结合,极为自然,而融化无迹。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写景上,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势。如此还不够,再加上气蒸云梦泽,水气的蒸腾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这样写,还没有写足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阳城,使人感到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这才把洞庭湖的特点写足了。

  在抒怀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荐,却没有一句求荐的话,而是结合洞庭湖的描写,用欲济无舟楫来暗示,并说自己不出来做事对不起这个时代。对方原是宰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相关文章:

孟浩然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意赏析06-21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07-21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06-11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译文09-14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赏析09-24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赏析09-09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及赏析09-02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08-25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10-1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诗文赏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