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2024-09-28 孟浩然

  盛唐诗人孟浩然作品。这首诗不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有孤清之感。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⑴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人:砍柴的人。

  ⑹烟:炊烟和雾霭。一作“”。

  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译文: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新解:

  夕阳越过西边的山岭缓缓西下,

  千山万壑忽然变得昏暗。

  松林间的明月送来阵阵清凉,

  清泉的水声随风飘到耳畔。

  傍晚,夫们都纷纷下山回家,

  烟霭中的鸟儿也已归巢。

  我一个人抱着琴等在藤萝悬垂的小路边,

  盼望着你能如约来此住宿。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这两句描写业师山房附近之夜景——月光照在松间,夜渐渐深了,生出一片凉意;泉水在潺潺流淌,风阵阵吹来,泉声和风声合成一曲清越入耳的音响。山水清音,悠然自远,景象清幽,淡雅成趣。清幽之中,隐含几分寂寞之情。清人王寿昌在《小清华园诗谈》中评曰:这二句“可以照耀古今,炙人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年代待考,其背景是这样: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可能是丁凤,有才华而不得志)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除庙等候他,并作此诗记其事。

  鉴赏一: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扎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透过这些诗句,可想而知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鉴赏二: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读他的诗,如同在观看镜头不断转换的电影。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

  “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我们眼前。

  • 相关推荐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相关文章: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评析08-21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诗词10-31

古诗《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11-20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诗歌鉴赏07-21

古诗《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原文及评析06-03

唐诗《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11-03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评析06-15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语文阅读答案及诗词赏析06-23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全文及鉴赏07-24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