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优秀1
一、案例背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这就成了阅读深入教学的前提。这一步做得是否到位、扎实,是决定阅读教学成败的。做好这一步,学生才能心中有“本”。交流的时候,学生才能有根有据的思如泉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所思、所得、所感为依据,确定教学的深入点,顺学而导。而怎样把学生的思维、情感、想象引向“深度”、 “广度”和“长度”,这就是教师引导的艺术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么深的问题,学生能理解吗?能接受吗?”;“新课标实施以后的语文课真的是越来越难上了,课文变深了,真担心学生学不懂。”;“越到高年级,我就越感到力不从心了,有些课文自己读一两遍,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的中心。”......确实,这样的话语会不断萦绕在我们耳边,这也确实反映了一个个实在而又严肃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快更深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丰盈起来,走向远方呢?我上了《示儿》后,眼前豁然一亮。现在把自己的教学片断写下来,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示儿》是浙版十一册《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此诗的作者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这首诗是他躺在床上临终的力作,也可以说是他的遗言。按照常人的思维方习惯,此刻人的心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呢?应该是自己个人及家庭的事情;应该想到的是自己就要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应该是万分痛苦,拉着亲人的手,表现出害怕、紧张的神情……而事实却相反,陆游并没有想应该想的事,而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想到的是什么?惦记的是什么?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他当时唯一的牵挂就是“中原能否统一”。因此我们也很容易地感受到他那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就这样我凭着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准备引导学生通过读诗也理解到诗人的爱国心,就算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意想不到,同时也为我打开了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户。
当我讲了作者作诗的背景,学生了解了诗的大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着读着,你们读出了什么感受呢?于是就出现了如下的教学场景:
生1:我感受到陆游是“爱国”的。
师:真了不起。你读出了他的爱国。如果你们能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自己的读书所得,那就更好了。
生2:我知道了当时陆游十分的悲伤。因为“死去元知万事空,单悲不见九州同”。他明知道人死后,什么都空了,但是却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内心十分的“悲”。
师:(惊喜状)你的眼光真犀利,能从一个“悲”字读出作者的心境是悲伤的。来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句话。
生2:声情并茂地读。
师:来,你们也像他的样子抓住这个“悲”字再读读,或许你能读出其他的什么味道呢?
生:生潜心会文。
[不一会儿小手如林,而且从举手的同学的目光中,我分明感觉到,他们已经读出了自己的味道,有种欲说的冲动。于是我就请他们各抒己见。]
生3:我读出了“遗憾”。因为人要死是件可怕的事情,而陆游却能坦然的面对。于是他说“死去元知万事空”,可是却又不能(一时语塞,但我已经被的回答所吸引,因此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希望他能爆发)……不能坦然的走,因为他遗憾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于是他说“但悲不见九州同”,因此他十分的“悲”。
[我只是一点拨,让他们结合诗句谈自己的感受,他们就能说得如此之好,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见学生的潜在的理解能力有点让人不可捉摸。遗憾、悲伤等词语在他们的话语中涓涓流出。这就给我带来了上课的信心,让我也全心投入了,充满了激情。]
师:(异常激动地)同学们鼓掌!
生:集体鼓掌,掌声热烈。
师:(深情地)你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的世界了,抓一个“悲”字与前后文联系着去理解,理解的如此之深(停一会)。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吗?振江同学说:人死了他都能坦然面对。现在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人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想得最多的应该是什么?
生4:想到自己不能活下去了,很害怕。
生5:想到自己的家人,交代他们一些……(一时语塞)。
师:(接过话茬)一些身后事情,对自己的家人提出写要求。
生6:想到的应该是自己的事情。
师:是的,常人应该都是这样的。同学们可我们的陆游却在想什么?请同学们再用心去读读诗,好好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诗,潜心思考。
生7:诗人没有想到自己的事情,一心想到的是“中原没有统一”,我是从“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读出来的.。
生8:诗人没有想到自己,他牵挂的是“中原能否统一”,我也是从“但悲不见九州同”读出来的。
师:(兴奋地)好一个“牵挂”。是的,诗人临死时,还在在牵挂着自己的祖国,来我们一起来读诗。(生读诗)。
生9:我还知道,他不仅仅此时想到祖国,他就是死了以后,还要想着祖国。我是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出来的。
[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被学生精彩的言语所深深吸引。学生都能想到陆游死以后还想着中原统一的事情。足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诗,充分地尊重他们,他们往往能一语惊人的。]
师:(激动地)你理解的真深。就是死了以后,在九泉之下还想着自己的祖国。你已经看到了作者的心了。你能把这种牵挂读好吗?
生:生深情地读诗。
师:(小结)人之将死,想到的不是自己,即使死后在九泉之下想到仍然不是自己,这就是诗人陆游。我们就带着这份理解再读此诗。(生读诗,这味道就出来了。)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生10:爱国的。
生11:爱国的。
生12:爱国的。
生13:爱国的。
[此时此刻我非常的满意,因为我理解到的,学生也理解到了。为了丰富作者的形象,提升学生的情感,我补充了他们上个学期学过的陆游的一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陆游的爱国心,他的爱国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根深蒂固的。这诗是陆游68岁时写的,离写《示儿》已有了17年了。整整的这么多年他一直盼望中原的统一。于是我出示这首,让学生好好读一遍,读后,让他们联系《示儿》谈谈,自己对陆游是否有新的认识。就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的眼前一亮。]
师:(出示《示儿》)请同学们把这两首诗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做的目的,我只是想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陆游的爱国心,加深对陆游的理解,让他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心中更高大一些]
生:学生自由读诗。
生1:陆游一直牵挂着中原的统一,我从“难忘王师又一年”中看出来的,他是盼了一年有一年,一直盼到死。
生2:我想,陆游他为国忧而忧,直到死还牵挂着中原的统一的事情。
学生的举手十分积极,似乎有许多话要说。我想,大概同学们已被陆游的这份情感动了。
生3:不仅到死,而是死了以后都希望祖国统一。
……
师:(满意地)同学门理解的真好,我们把这两首诗连起来读一遍,记住这位了不起的诗人。
生:齐读这两首诗歌。
正当我准备结束次课时,有一位学生高举双手,满脸通红,而且双眼放着光芒,似乎找到了新大陆,于是请谈讲他的发现。
生4:我还从两首诗中读出陆游的一种信念(或许由于紧张,张大嘴巴,却说不出话来)
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都被他的独到见解所吸引。我和同学们都等着,希望他能继续往下讲。
生4:(接着说)从“南望王师又一年到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明白了他一直相信中原能够统一的,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没有等学生说完,我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教室里一时掌声四起,久久不能平息。]
师:(竖起大拇指)你与众不同,发现了了不起的发现。“信念”,是的,是“信念”让他相信中原能够统一的。
或许受到了他的影响,同学们又热情高涨,发表了一个个精彩的言论。
生5:我知道了,他一直盼,一年又一年地盼,盼到死,都相信中原能统一。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呢?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
师:(发自内心的佩服)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重新认识了陆游。他是个爱国的诗人,爱国爱到骨子里,爱到灵魂的人。而且这种爱国的。还伴随着相信自己祖国的坚定信念爱国。来,我们再来感受陆游那课与众不同的爱国心吧。
生:深情地齐读这两首诗。
[说真的,当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陆游,更为我的学生们。学生们竟然能理解地这么深,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坚定信念!那是什么样的词语?静下心来,仔细想,用在陆游身上最恰当不过了。到此时此刻我才惊叹于学生潜在的理解能力!]
三、问题讨论: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仍然无法平静。耳边的话语又不断地响着:“这么深的问题,学生能理解吗?能接受吗?”;“新课标实施以后的语文课真的是越来越难上了,课文变深了,真担心学生学不懂。”……以上的教学片断中,能否发现学生的无限潜能了呢?担心学生不理解,学不懂,是否有点儿真正的杞人忧天了?换句话是否可以说,充分相信学生,就能在课堂上产生奇迹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四、案例反思
静下心来思考以上的案例,使我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深了一步,也让我明白了不要担心学生们学不好,学不懂。因为他们能走得很远很远,远到老师都没有办法走到的地方。那么怎样让他们走得多更远呢?以上的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
(一)、宽松的、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走向远方的保证。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必须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合作伙伴,是与他们一起学习,是与他们平等的。只有老师心中明白这点,宽松的、自由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然后,师生的平等对话才能顺利进行,学生才敢大胆地迈出第一步,作好“走向远方”的准备。我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就有许多这样地方:
生3:我读出了“遗憾”。因为人要死是件可怕的事情,而陆游却能坦然的面对。于是他说“死去元知万事空”,可是却又不能(一时语塞,但我已经被的回答所吸引,因此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希望他能爆发)……不能坦然的走,因为他遗憾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于是他说“但悲不见九州同”,因此他十分的“悲”。
师:(异常激动地)同学们鼓掌!
生:集体鼓掌,掌声热烈。
师:(发自内心的佩服)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重新认识了陆游。他是个爱国的诗人,爱国爱到骨子里,爱到灵魂的人。而且这种爱国的。还伴随着相信自己祖国的坚定信念爱国。来,我们再来感受陆游那课与众不同的爱国心吧。
……
不难发现,在这种轻松的、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言是积极的。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越雷池一步”,才敢向远方走去。
(二)、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才能“越走越远”。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让学生充分的接触文本,先让学生自己心中有“本”,然后再与自己以往经验,以往的知识板块相连接,从而产生新的,独到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这一步做好了,学生的独到的见解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
当我讲了做诗的背景,学生了解了诗的大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着读着,你们读出了什么感受呢?于是就出现了如下的教学场景:
生1:我感受到陆游是“爱国”的。
师:真了不起。你读出了他的爱国。如果你们能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自己的读书所得,那就更好了。
师:(惊喜状)你的眼光真犀利,能从一个“悲”字读出作者的心境是悲伤的。来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句话。
生2:声情并茂地读。
师:来,你们也像他的样子抓住这个“悲”字再读读,或许你能读出其他的什么味道呢?
生:生潜心会文。
师:(出示《示儿》)请同学们把这两首诗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学生自由读诗。
生1:陆游一直牵挂着中原的统一,我从“难忘王师又一年”中看出来的,他是盼了一年有一年,一直盼到死。
生2:我想,陆游他为国忧而忧,直到死还牵挂着中原的统一的事情。
学生的举手十分积极,似乎有许多话要说。我想,大概同学们已被陆游的这份情感动了。
生3:不仅到死,而是死了以后都希望祖国统一。
……
学生一连串的精彩的发言,无不建立在自渎自悟的基础上的。我化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目的就是让他们先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个而“渐走渐远”。
(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就能到“他们的最远点”。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怪不得窦桂梅老师曾说过:老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其实还可以加一句,有时学生走到的我们老师不一定走到。到课堂的最后阶段,学生竟然理解到“陆游有坚定的信念,相信中原一定能统一,正是这信念支撑着他走过这么多苦难的岁月”。备课的时候我是没有想到的。可见,相信他们的能力,他们就能走到老师也走不到的地方。
最后,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叫《借他们一艘船》,是这样写的:“借他们一艘船/他们能到达天边/借他们一块卵石/他们会用它造一座山/借他们几个动词/让他们编他们的圣经//借他们几支画笔/让他们画一个天空/可要是你不相信/那就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吧/他们会建造一个宇宙。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优秀2
一、导入
1、揭题
齐读课题,提醒儿不读轻声。课题应该读得字正腔圆。
2、你对陆游了解多少?
3、这是一位怎样的传奇诗人,他又有着怎样丰富的内心情感?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陆游。
二、初读课文
1、带上诗题作者,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自由读”可以是大声地读,也可以是…,可以是快速地读,也可以是…你是怎么读的?
3、指名读课文
评价总结:还缺少古诗特有的韵味。老师给你介绍一个好办法:
板书:平长—
仄短︱
平声长而缓仄声短而促举例如“祖国”一词
4、指导朗读
︱— —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再次自由读古诗
6、指名读
7、我们只是借用皮毛,来增强古诗的韵律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懂得一个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方法叫做“点释”
三、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指名说诗意但:只,只有。还有哪些诗句中“但”也表示只?
2、意思懂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思考:诗中哪个词能代表这首诗的情感?
3、这悲是悲伤,这悲是悲凉,再读这首诗,还有哪些字也让你体会到“悲”
4、齐读,找找悲的感觉
5、如果有一天,中国统一了,陆游的儿子在家祭的时候也告诉了他这个消息,陆游能够知道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6、死去是悲,家祭是悲,看不到国家统一更是一种悲。
配乐指名读古诗。
生离死别是举家之悲,祖国未同是举国之悲
齐读古诗
作者是临死的时候才有这种悲伤的吗?
7、读《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关山月》
自读古诗,用点释法自学其中一首
8、这哪里是两首诗啊,分明就是两副图画。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
“胡尘”?在胡人扬起的`尘土里,你分明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景象,这样凄惨的声音,王朝的那些王孙贵族们听到了吗?谁听到了?
这是陆游对老百姓的同情,板书:悯
你还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一群酒囊饭袋,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伤心,也很愤怒,让我们把这种感情注入诗中,齐读《关山月》
你说,诗人怎能不悲?
你听,诗人在悲愤地呐喊:“死去……”(男生读)
一边是黎民百姓的度日如年,女生读“三万里河……”
一年又一年,人生有多少个15年可以等待,多少人在等待中白了头发,多少人又望穿了双眼,师引读三首古诗。
9、无论是悲愤还是悲悯,这都来自于他对祖国的热爱,这爱是国爱,这爱是大爱板书:爱
病榻上的陆游拿起了笔,用尽最后的力量,把他毕生的情感倾注在了这最后的30个字中
齐读《示儿》
附板书:示儿
陆游
平长—愤
仄短︱悲爱
点释悯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背诵并理解课文
2、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4、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古诗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情境导入,了解诗人。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宋诗(板书、宋诗)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他一生写诗近万首,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回答)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诗。
二、读通全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并配乐放录音。
师:你能听出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意思吗?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自由朗读,再指名三名学生读、再齐读。
要想读好诗,就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书本上的注释自己去理解吗?想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
大屏幕出示:“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指名学生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同一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节节败退,一直从首都开封逃到长江以南,后来赵构在长江以南建立了一个新的宋朝,史称南宋,都城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被金兵占领,北方的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过着屈辱的生活,而南宋政府却只知道花天酒地,忘记了亡国之辱,忘记了收复失地。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山河破碎悲)
你能把这种痛苦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两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这是何等的气魄!全班男生齐读这两句诗,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板书:百姓受苦悲)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指名学生齐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统治者在干什么?我们在一起去临安看一看,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师:他们在干什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那些南宋的大臣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祖国的统一,忘了……。诗人还为什么而悲?
板书(昏君无能悲)
师: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哀,是悲痛,是哀愤,学生齐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是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王师的身上,这都是源于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
师:王师北定中原日,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我们的陆游,我们的爱国诗人会在地下一直等着这喜讯。指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嘱咐儿子,一再叮嘱。
你来读,再指一名学生读。评价:你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们一起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国诗人,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陆游、文天祥、范仲淹、岳飞的诗句。学生欣赏
师:这些爱国诗人写下了无数篇爱国诗句,我们在学习这些诗句的时候,不仅要理解诗的内容,还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名爱国的人。
板书:示儿:爱国之情
无限的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 相关推荐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优秀】相关文章: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04-21
陆游的诗示儿11-11
陆游示儿诗07-25
陆游示儿教子诗04-22
示儿陆游10-19
陆游《示儿》12-20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10-20
《示儿》陆游古诗10-14
《示儿》陆游鉴赏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