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阅读答案

2021-05-29 陆游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书愤》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1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答: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诗歌当中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尤其是起句、结句与诗的主旨、意境的关系。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答: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下句一个"气如山"表达出诗人当年的豪情壮志,让我们看到一个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青年形象。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4、《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5、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注]①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气:壮志。②楼船:指南宋战船。瓜洲渡:又作瓜州,在今江苏扬州境内,长江北岸,大运河入长江处。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人犯瓜州……铁骑奄至江上”。铁马:指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咽喉,扼川陕交通孔道,是当时宋金交界的关隘重镇。“楼船”二句写陆游早年的经历。③ “塞上”句是说空自期许为可以保卫国家的万里长城。南朝宋文帝时,名将檀道济因遭疑被杀,檀临死前脱帻投地说:“乃复坏汝万里长城!” ④出师一表: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前给后主上奏章中述伐魏的决心,称为《出师表》。名世:名传后世。⑤伯仲间:伯仲,原指兄弟次第,长为伯,次为仲,后用以指相差不远的关系、地位或次序等。这句是说千载之下,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呢?

  [鉴赏提示]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前四句是回顾往事,后四句述怀,虽然岁月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但是诗人仍渴望能效法诸葛亮、伊尹、吕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这两首诗是作者七十三岁时在山阴所作。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沉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似乎是承接着上一首最后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然炽热,不减当年。第二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在今四川[番东南。这里泛指川、陕),鏖战皋兰(县名,在今甘肃兰州北)。然而,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指征战疆场,澄清山河),在我身上终于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的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浑,气壮山河,充分得显示了他诗歌风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情意,更是陆游整个创作中的精华所在。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2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①夜雪瓜洲渡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大型战船。②金国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③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遇战。

  8.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9.“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10.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答案: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诸葛亮

  评分:1分。

  10.答案: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评分: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2篇】相关文章:

1.陆游书愤阅读答案

2.陆游《书愤》阅读答案

3.书愤陆游阅读答案

4.《书愤》阅读答案

5.陆游《书愤》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6.陆游《书愤》的阅读训练附答案总结

7.《书愤》阅读练习及答案

8.陆游 书愤

上一篇:陆游书愤其一原文及赏析 下一篇: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