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说课稿

2024-11-14 陆游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诉衷情》陆游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诉衷情》陆游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第六板块的主题是抒怀。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本板块的“表达”是“美德在我身边”。而诗人的爱国的美德,这也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因此教学本课时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诗歌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以上所述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自学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抓住“匹马”、“梦断”、“觅”、“暗”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3、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说教学重难点。

  确立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词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说学生。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了有关陆游、陆游的诗、创作背景以及南宋历史方面的资料。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主线,思路清晰。通过课前积累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认识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然后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陆游还是一位充满悲愤、无奈、遗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诗人。在人物形象丰满的同时理清词的情感线索,达到理解词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意义的作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导读法和讨论法。

  1、情境导读法。

  情境导读法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的教学方法。这首词苍凉悲壮,慷慨沉郁,采用情境导读的方法,能使学生更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一是开发课程资源,补充陆游的充满豪情的诗句激发情感,朗读词的上阙的前两句;二是用古代战争的视频凸显陆游的.英勇和报国之志,再读上阙的前两句;三是用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一咏三叹地引读下阙,激发学生情感;四是选择恰当的音乐创设情境,配乐朗读体会诗人的壮志未酬的悲愤;五是老师用激情的范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六是以诗解词创设情境,引入《示儿》一诗,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梦,再读这首词。

  2、讨论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同一词句有多元的理解,对诗人的情感有不同的体会,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以统一标准化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教为不教,学为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课采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老师先做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学词的方法和学诗的方法是一样的,在学生回忆出以前学诗的方法后就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再以学定教,发挥老师导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分三大板块。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让学生回忆陆游的诗歌,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从中知道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后学生读题解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陆游是一位爱国的诗人,初步感知。了解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练习朗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学生从这两方面评价。

  3、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词读正确、通顺。)

  三、品读词,体会情感。

  1、教给学词的方法。

  “学习词和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一样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用哪些方法学习古诗了?”学生可能会说:“通过书下注释。” 有的可能会说:“借助资料。”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查找工具书。”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问老师,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学这首词。)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首词。

  “同学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看你体会到一个怎样的陆游,可以在书上做批注。有体会后小组内可以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学生汇报。

  (1)品读上阙的前两句。

  幻灯片出示上阙的前两句,然学生说体会到一个怎样的陆游?学生可能会抓住“万里”和“匹马”这两个重点词语体会到英勇的陆游,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前两句,如果读的不到位,可以补充陆游的诗句和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再读。然后追问“还从这两句的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一个怎样的陆游?”学生说到别的词语再相机指导。“封侯”是一个典故,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由老师来讲解。

  (2)品读上阙的后两句。

  上阙的后两句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料理解“梦断” 。再抓住“暗”体会梦断后的陆游又是怎样的陆游,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指导朗读后两句,可以配乐创设情境。上阙学完后再读,体会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情感变化。

  (3)品读下阙。

  上阙学完后老师过渡“梦断后的陆游又是怎样的陆游”然后配乐范读下阙。“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又听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个遗憾的陆游,无奈的陆游,悲愤的陆游,不得志的陆游”等等。

  此时老师引读“胡应灭,却”生接读“胡未灭”。

  老师引读“鬓不该秋,却” 生接读“鬓先秋”。

  老师引读“本应身在天山,却”生接读“身老沧州”。

  老师用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 “如果诗人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便鬓先秋又何妨,可惜啊可惜!”指名读。

  “如果诗人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便战死沙场又何妨,可叹啊可叹!指名读;

  “如果诗人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也许他的人生就会多一份豪情,少一份悲情” 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诗人的情感在朗读中得到升华。)

  4、升华情感,理解诗人梦断的是什么,没断的又是什么?

  学生读《示儿》。谈感受

  5、配乐朗读

  指名读

  齐读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通过我们自己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词表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我想通过以上以读为主的扎实的语言实践,以及词中丰富的情感,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积淀起来,成为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

  《诉衷情》陆游说课稿 2

  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本板块的主题是“抒怀”,而陆游在这首词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教学本课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自学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抓住“匹马”、“梦断”、“觅”、“暗”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3. 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主线,采用情境导读法和讨论法。

  1. 情境导读法:通过补充陆游的充满豪情的诗句,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选择恰当的音乐创设情境,以及教师激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对词句的理解,对诗人的`情感有不同的体会,而不以统一标准化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让学生回忆陆游的诗歌,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步感知陆游是一位爱国的诗人。

  2. 初读词,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大声练习朗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3. 品读词,体会情感:

  品读上阙的前两句,抓住“万里”和“匹马”这两个重点词语,体会英勇的陆游。

  品读上阙的后两句,理解“梦断”,再抓住“暗”体会梦断后的陆游。

  品读下阙,通过配乐范读,引导学生体会陆游的遗憾、无奈、悲愤和不得志。

  4. 归纳总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诉衷情》陆游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诉衷情》是陆游晚年隐居山阴农村时写的,整首词饱含着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可以细细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陆游其人及其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 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3. 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中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诵读法、联想想象法、情感熏陶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播放示范音,引导学生体会词的节奏和情感。

  2. 联想想象法:利用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等词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形象和情感。

  3. 情感熏陶法:通过讲解陆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诗人简介: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词作奠定基础。

  2. 初步读词: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词,再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3. 品读词句:

  分析“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中的“觅封侯”和“戍梁州”,理解陆游的报国之心。

  引导学生理解“尘暗旧貂裘”中的“暗”字,体会岁月流逝、人事消磨的暗淡画面。

  分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排比句式和“空”字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无奈和悲痛。

  引导学生理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中的反诘句,表达对朝廷当权者的控诉和内心无比愤慨的感情。

  4. 归纳总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感受到了陆游的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理解了词作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诉衷情》陆游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作为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承载着传承和发扬爱国情怀的重任。这首词不仅描绘了陆游当年的壮志豪情,也表达了他晚年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说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达成背诵。

  2. 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3. 联系陆游生平及其他相关诗歌,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诵读,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是理解陆游的“泪空流”的深刻意蕴,以及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品读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意、品析韵味、感知形象等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与陆游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陆游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作的情感。

  3.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通过初读、再读、教师指导读等方式,逐步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4. 理解词意,品析韵味:

  赏析上阕内容,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句,小组合作质疑解难。

  赏析下阕内容,讨论探究“胡未灭”三句,理解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 结合现实,谈谈感悟:引导学生结合词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展开联想,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

  6. 播放歌曲,升华情感:播放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歌曲,如《精忠报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7. 课后作业:背诵《诉衷情》,积累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典故和陆游的诗歌。借助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诉衷情》陆游说课稿 5

  一、教材背景与学情分析

  《诉衷情》是宋代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经典词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同时深入理解陆游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本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深层次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的融合理解尚需引导。

  二、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诉衷情》,理解词中关键意象与典故,把握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诗词朗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词作,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解并传承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思考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剖析

  重点:理解《诉衷情》中的关键意象,如“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等,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哀愁。

  难点:深入挖掘词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与陆游个人经历的关联,理解其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四、教学策略与实施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描绘古代战场风云变幻的视频,配以激昂的音乐,营造历史氛围,引出陆游的生平简介及创作背景。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诉衷情》中的意象与典故,每组选取一两个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小组汇报。

  3. 角色扮演:选取词中的关键场景,如“当年万里觅封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加深对词情的理解。

  4. 诗词朗诵与创作: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诉衷情》,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短诗,表达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5. 总结反思: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陆游的爱国情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思考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爱国精神。

  五、教学反思与延伸

  本节课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学会欣赏《诉衷情》这首词,更重要的是通过陆游的故事,激发他们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未来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入更多陆游或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构建更加丰富的文学鉴赏体系,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 相关推荐

【《诉衷情》陆游说课稿】相关文章:

诉衷情 陆游 答案07-04

陆游《诉衷情》诗意赏析09-11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07-23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09-22

诉衷情陆游原文及解析08-01

诉衷情陆游写的阅读答案10-30

陆游的词诉衷情带拼音版01-07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06-27

陆游《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