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报国理想,寻找报国道路的一生,也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一生。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陆游爱国诗,欢迎阅读!
一.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钦宗靖康元年冬(1126年)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徽、钦二帝被俘,葬送了北宋一百多年的江山。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陆游少儿时代跟随父亲辗转逃难,饱经战乱,耳闻目睹的是有志之士的慷慨陈辞,金人兵马的肆意践踏,人民流离失所,山河支离破碎。国破家亡的耻辱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就是在这种充满爱国思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中成长的,他全身的血液中无不奔腾着爱国主义的细胞。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陆游所处的时代,金兵侵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容忍的。雪耻御辱,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报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人民的爱国思想。这种思想出现后,必然要反映到当时的文学作品来。于是,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代替了酣歌醉舞与柔糜香艳的诗歌情调。陆游就是这类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独特的格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幼年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受到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熏陶。他长大成人后,在政治上受到了种种挫折,考试中受到奸相秦桧迫害,一直到38岁那年,朝廷才赐给他一个进士出身。后来,他在临安担任一些小官职。这期间,他了解民情,关心、热爱人民,从实际生活中吸取了不少爱国主义营养。他46岁时,入蜀,担任许州通判,沿途凭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遗迹,特别是屈原、杜甫诗歌中那种同情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更为陆游所景仰,并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后来,他入川陕宣抚使王炎的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到过西北的军事前线,了解到沦陷区人民怀念祖国,殷切盼望南宋军队前来收复失地,重新投入祖国的怀抱。这些经历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在《观大散观有感》一诗里,表现了他的亲身感受。陆游54岁时,离蜀东归。东归后,曾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处做过地方官,又因开仓赈济灾民,被以“擅权”的罪名罢职。他66岁退居山阴,过着近20年的清贫生活,写了许多闲淡的诗篇,但他笔下的草木山水,梦昔抚今,都寓意着爱国爱民的深情。
陆游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报国理想,寻找报国道路的一生,也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愤的一生。他虽然一直受到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多次被罢黜贬名,但燃烧在诗人心里的爱国火焰,至死都没有熄灭。他把自己的人生壮志和热情,把自己的满腔的热血和悲愤,全部倾注到了诗歌当中。
二.陆游爱国诗的思想内容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悲壮激昂、宏亮高亢的歌声,唱出了爱国御侮的时代最强音,爱国主义是他诗歌最突出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他的诗表现出了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前人对对陆游爱国诗的思想内容的论述,概括而言有四类:第一类是宣誓“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和“为国平胡羌”的英雄气概的;第二类是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的;第三类是批判统治者“腐败昏庸、只图苟安”、抨击投降派“卑鄙无耻、权奸误国的”;第四类是关心民生疾苦的。此四类诗作在众多研究陆游爱国诗的文章中都有详尽解析,此处不再敖述,本文所要着重介绍的是被研究者遗忘、排斥了的第五类爱国诗,即“揭封建制度之质,表归隐山林之心”之作。陆游此类诗作的突出特点就是“表意含蓄”,如其批判封建制度之作就多是哀怨、悱恻的爱情诗,《沁园》(二首)就是其中代表:“城上斜阳画脚哀,沁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沁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嵇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两首诗第一首处处写景,又处处寓情,突出了他与唐氏的真挚感情,追忆了他与唐婉的甜蜜爱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诗人哀痛的心情。诗中陆游并没有对封建礼教进行直接的、赤裸裸的批判,而是以“犹吊遗踪一泫然”一句点睛,从而委婉地把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推向极至。
除爱情题材外,陆游还写了不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热烈地歌唱和追求美好事物的作品,表现了他豪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他这方面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如清人赵翼《瓯北诗话》所说:“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而且他总是在描写景物中,把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热情倾注其中,如《梅花绝句》第三首:“阐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是诗人晚年闲居家乡时所作。诗人的爱国热情遭到打击,政治上失意,因而就把报国理想和雄心壮志,寄托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对祖国山川草木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再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挂杖无时夜扣门。”诗人用极其亲切的语调,看意描绘了家乡农村一带自然风景的美,农民淳朴风俗与纯洁心灵的美,并把诗人热爱祖国,热爱农民,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浑然一体地融化进去,一个与劳动人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于是跃然纸上。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但写出了别有天地的美好境界,并且含有在人生路途上,不断排除困难,追求美好理想,终会绝路逢生的哲理性,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除了上述的那些之外,陆游还通过描写宫女的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来间接揭露封建制度戕害人的本质,如《长门怨》就是通过揭露封建宫妃制度的残酷性,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惨无人道。“早知获谴速,悔不承恩迟。声当彻九天,泪当达九泉。”一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显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总之,陆游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特别是诗人那些热血沸腾的诗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成为南宋诗坛的旗帜。
三.陆游爱国诗的艺术成就
陆游诗歌不仅洋溢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激情,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卓越成就。
第一,以现实主义为基凋,兼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方法。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调,主要表现在他能从现实生活和火热的斗争中提取诗材,启发诗思,相当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呼声,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在表现手法上,陆游的现实主义创作却自有其鲜明的特征。他不是或者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作情节完整的去叙事性描写,而是善于用高度概括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反映现实,并注重抒写个人的主观感情和见解。他往往通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巨大的社会现实内容浓缩在一首短诗里加以表现。如《关山月》,全诗只有12句,却用对照的手法描写了皇帝下诏主和,将军临边不战,朱门酣歌醉舞,士兵亟思报国和遗民渴望恢复等多层面的内容,成为整个南宋时代主和与抗战斗争的高度艺术概括;并且作者又把他反对议和,斥责权奸,同情遗民的感情融于其中,直抒胸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两宋诗坛“以议论为诗”的特点,使他的现实主义诗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理趣和深刻性。
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对报国理想和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这也是诗人继承屈原、李白诗歌风格的显著成就,因而他当时就有“小太白”之称。丰富而瑰丽的想象,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因素。陆游爱国忧民,一心抗金杀敌,但理想和抱负不得实现、才能无法施展,于是诗人就凭借想象、联想来表示内心强烈愿望,借助幻境、梦境来喷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如:在《江楼吹笛饮酒》中,诗人觉得自己披织女裁的衣裘,升上天空,和北斗星一块饮酒,并“却驾白凤骖班虬,下与麻姑戏玄洲”,想象美丽及了。在《戈阳道中遇大雪》中,他看到“大雪塞空迷远近”,就想到北伐的队伍“壮哉组练从天来”,境界壮阔极了。有时,陆游还在诗中借助狂放豪肆的行为来宣泄难以抑制的愤慨,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说,“谁知酒得尚能狂,脱帽向人始大叫”,原因何在?因为“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大胆而奇特的夸张,是构成陆游诗浪漫主义色彩的又一个因素。如:他写自己极大的勇气是“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融州寄松纹剑》);他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是“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他写自己能够抗金打仗,是“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戈阳道中遇大雪》);他写自己对死的态度,是死则报国,“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前有尊酒行》)。
陆游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能够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完成了他表现时事、寄托理想、突出主题的抒情艺术。
第二,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的艺术风格。陆游爱国诗的风格多姿,他能博采众善、兼其所长,善于从各家各派中汲取营养。屈原的忧国忧民精神,杜甫的现实主义态度,白居易的人民性,李白的挥洒豪放,陶渊明的高洁朴素,岑参的雄浑壮丽,以及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革新精神,都给了他良好的影响;加上他个人高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从而使他的诗表现出了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兼而有之的艺术风格。他的爱国诗篇,往往体现出雄浑悲壮的风格,具有气势宏大、瑰丽雄奇、热情奔放、才气豪健的阳刚美。他的咏物写景一类诗,则往往体现出清新婉丽的风格,具有清丽明媚、婉转新奇的阴柔美。
第三,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的语言。陆游爱国诗的语言简练生动,如;《夜读兵书》中说:“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短短四句,把他老当益壮,愿立即投笔从戎,上马杀敌的心情表现得一览无余,跃然纸上。说陆诗语言明白平易,是因为他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明白如话的境界。他老出家门,大量汲取人民群众的口语、方言、俗语,写入自己的诗,并用诠解说。说陆游爱国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是因为他放对刻意雕琢,反对追求奇险。他说:“雕琢自有文章病,危险尤伤气骨多”。他以诗句对仗著称,他的对仗常常能够作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显得十分自然,十分流畅。如:“一身抱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悲愤的情绪从清丽流转的字句中传出,情致深婉。
总之,陆游无愧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超一流的诗人。他的爱国诗篇,特色是鲜明的,艺术成就是突出的。
四.陆游爱国诗之学术意义
第一,文艺学意义。长期以来大家对陆游爱国诗有一大误读,即将其政治抒情与爱情诗等非政治抒情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前者才是爱国只作,是积极的;后者却是儿女私情、吟弄风月,是消极的。造成这种误读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没有真正读懂陆游爱国的坚定;其次没有完全了解生活之真谛;再次是没有透彻认识文学原理之内涵。此类误读者的误区在于把“爱国”一词过于简单化、狭义化。其实,陆游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戴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爱国情怀的表现,怎么就不能将这些诗归入爱国诗之列呢?而其爱情诗虽然以怀念、悼念唐氏为主题,但却掩盖不了其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改革封建制度的要求。有此可见陆游的爱情诗并非单纯的儿女私情之作,其吟咏山川,关心民生之诗也非简单的游山玩水、反映史实之作,因此它们也当属爱国诗之列。由此,陆游爱国诗可以启示我们:爱情经历、旅游生活等也可以是爱国文学创作的源泉。
第二,美学特点。陆游爱国诗首先强调以精为美,“精”即精练。正如赵翼所言“放翁工夫精到,出语自然简洁,他人数言不能了者,只用一二语了之。”陆游爱国诗中的许多名篇,如《关山月》、《金错刀行》、《陇头水》、《秋声》等都只有十二句,八十四字,却深刻地放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与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以精为美是分不开的。其次是形象美。陆游爱国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新美的爱国者形象。这一形象产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其爱国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既不是疾恶如仇的忠臣,也不是伤时忧世的士大夫,而是一位豪情满怀、气壮山河、为了人民复兴和祖国统一,甘洒满腔热血的真正的爱国主义战士。正是这种战士的性格和英雄的气质,使“他”和历史上一些爱国诗人的自我形象有着明显的区别,成为了一个新美的爱国主人公形象。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熔铸着诗人的生活经历,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反映了时代的精神,表达了当时无数爱国志士的忧思悲愤,具有典型意义。这里且举《秋声》一诗为例,看看陆游作品中诗人自我形象的特点:“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鞲爪嘴健,壮士抚剑精神生。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再次是以实为美。陆游始终主张要实地体验生活,反对凭空虚构。正如他在诗中所言:“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第三,诗学意义。从内容形式上看,陆游爱国诗在完美的语言形式中体现了真实而深刻的思想,特别是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真挚而强烈的爱国情怀。陆游对古体诗的形式进行了探索,他在七言古诗中间用杂言的形式,使句法、音韵、节奏错落多变,气势雄浑磅礴从而使诗作具有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其中《对酒叹》就是此类诗作的代表:全诗句式复杂多变,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九字、十一字句都有;语言形式纵横开阖,多姿多彩;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从语调、格律上看,陆游对诗这一抒情文体作出了建设性的可贵发展。这从众多名家对其评价就可看出来。赵翼说:“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舒位则更进一步指出:“尝论七律至杜少陵而始盛且备,为一变;李义山瓣香于杜而易其面目,为一变;至宋陆放翁专工此体而集其成,为一变。凡三变,而他家之为是体者,不能出其范围矣。”陆游爱国诗中多有格律精严之作,在诗律规定对偶处屡有佳句涌出。如《胡无人》中“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的“公卿有党排总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都是教科书般谨严的对偶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诗作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极好的统一。
陆游爱国诗歌上的成就是杰出的,虽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仍然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个人的报国理想都寄托在昏庸腐朽的南宋朝廷身上。但是,瑕不掩玉,他的爱国主义诗篇一直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陆游诗歌赏析
公元1210年的一天,有一位老人病卧在床榻上。他已经三天不能说话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回想起一生壮志未酬,心中无限感慨。
他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宋代。年轻时就眼睁睁地看着金兵蹂躏中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祖国的统一,他一心要挥戈跃马血洒疆场,但都被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拒绝了。一腔爱国之心付之东流。几十年过去了,山河依然破碎,而自己却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想到这里,他心潮澎,挣扎着坐起来,示意家人打开窗口。透过窗口翘首北望,不一会儿滴下了英雄泪。他指指书案,家里人明白他又要写诗了。儿子端过笔砚。他哆哆嗦嗦地写下了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情怀悲壮、真挚感人的诗是他的临终遗嘱,也是他的绝笔诗。这位老人临终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他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他生于公元1125年,死于公元1210年。他的一生写过很多爱国诗篇。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是陆游退居山阴老家后,在一个大风雨的夜晚写的。这时的作者虽然已是六十七岁的老翁,但还时刻关心着祖国边疆的安全。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家里,并不感到孤单和悲伤,还在想着为国家去戍守轮台。在夜静更深的时候,听着屋外风雨的声音,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境:自己跨着披甲的战马,威武地巡逻在北方边境上。
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首先决定于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和当代的一些诗人如辛弃疾等,共同把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还是一位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诗、词、散文,诗的成就为显著,仅存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诗雄浑豪放,感情饱满,对后世诗歌很有影响。
- 相关推荐
【浅谈陆游爱国诗】相关文章:
陆游的爱国诗11-08
陆游的爱国诗05-30
[经典]陆游的爱国诗07-04
陆游的绝笔爱国诗06-09
陆游的爱国诗解析04-20
陆游爱国诗赏析03-30
陆游的爱国诗20首04-23
陆游的爱国诗(精选18首)04-12
陆游的爱国诗秋霁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