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1
(一)、指导思想: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七、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
八、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分钟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
九、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
十、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3分钟)
十一、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 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园 学堂
成长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设想 :
(一)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二)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三)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 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二) 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三) 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四)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一)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二)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材料:
(1)范读录音;
(2)有关图片。
(二)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二)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三)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
(1)原名及籍贯
(2)地位
(3)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
(4)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关于《朝花夕拾》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
1、百草园生活。
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的菜畦 鸣蝉在树叶里—— ——的黄蜂
——的桑葚 色彩 油蛉在这里—— 声音 ——的叫天子 形态
——的石井拦 形状 蟋蟀在这里——
——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而实际上百草园是个什么样子呢?
老师找到了一些百草园的照片,大家来看一看,从照片上看,你觉得百草园真的那么有趣吗?
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讲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
1、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明确: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
2、从中也可以看出童年的鲁迅是怎样一个孩子?好奇,热爱自然
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有没有影响?
3、作者把平凡的事物写得如此生动,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动的语言
清楚的层次
观察地仔细
真挚的感情
(八)、作业:
1 、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 、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一)理解主题
(二)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三)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
二、教学步骤:
(一) 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 鉴赏 确凿 臃肿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攒(x)——拗(x)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 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
(1)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
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
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 、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
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 、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朝花夕拾》
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 无限趣味 乐园:色彩 形状 声音 趣事
写景: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
第二课时
对比:1、百草园:自由 丰富 有趣——热爱
三味书屋:束缚 单调 乏味——不满
2、玩耍时:静悄悄
读书时:人声鼎沸
仿写:从——到——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
2、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引导学生从作者姓名、籍贯、身份、代表作、作品风格等五个方面介绍作者。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
2、扫除文字障碍。学生提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讨论解决,重点识记。
三、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1、读过文章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对文章哪个地方有疑惑。
2、学生谈初读感受或提出疑惑。
小结: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刻的见解,很为你们高兴。大家都很善于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这节课我们会解决这些疑惑。
四、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由学生的感受引入主问题)刚才有同学说百草园很好玩,有同学说三味书屋后面的园也很好玩。如果你就是鲁迅,你喜欢哪个地方的生活?为什么?跳读课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喜欢的理由。
2、学生依例自主阅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4、全班学生共同交流。
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表意见。
答案预设:
喜欢百草园的生活。原因有:
(1)百草园的景色很美。
①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第二段,反复诵读,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如:A、“碧绿”“紫红”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B、“光滑”“肥胖”“轻捷”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C、“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D、“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②教师引导: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覆盆子、桑葚,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从吃的零食方面,学生把自己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进行比较,总结出自己生活的富裕。
③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色: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鲜美好的味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百草园这有声有色、
有趣有味的美景。(学生齐读)
(2)百草园的事很有趣。
引导学生对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两件事简略品味。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复述。
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指导朗读。学生可能回答的原因有:
①“我”对“三味书屋”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从“我”问老师何为“怪哉”的奇思妙想,从“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人声鼎沸”的热闹读书场面,从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略带迂腐的神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味书屋的风趣和快乐。品味语言:“人都到那里去了!”(通过句末用叹号而不用问号,来揭示先生外严厉内温和的性格,并让学生模拟朗读体味。)
②三味书屋的学习虽然枯燥,它后面的园却可以玩。如:爬上花坛折腊梅、攀上桂树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都让人感受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仍然是充满了童趣和欢乐的,这与“百草园”的快乐自由是相连贯的。
③上课时老师自己读书入神,学生可以玩纸盔甲、画画。
引导: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鲁迅都是在玩吗?虽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鲁迅还是很勤奋的,你从文中那些句子看出来的?
(2)如果没有学生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可引导“你为什么不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引导学生把少年鲁迅的读书情况与自己的的读书情况进行比较。
答案预设:少年鲁迅在私塾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上课就是死记硬背;还只能学语文这一门学科;画画还要偷偷摸摸的;问个问题老师不但不答,还要挨骂。现在上学比较有趣:可以问问题,不用死记硬背。老师对我们很和蔼,还有许多有趣的科目,像音乐、美术、体育。还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学校课程来上。
5、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异同。
(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预设:
①“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的某种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②“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五、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不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是鲁迅先生难忘的童年记忆。请同学们以《难忘童年那段记忆》为题,说一说自己童年的故事。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写景时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鲁迅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1-8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
9-24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你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的乐园?
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延伸
(1)利用多媒体展示百草园的图片
(2)齐读第二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思考:这一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色彩——( )的菜畦 ( )的石井栏 ( )的皂荚树 ( )的桑葚
形态——( )的黄蜂 ( )的叫天子
声音——蚰蛉在这里( ) 蟋蟀在这里( ) 鸣蝉在树叶里( )
(3)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3、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阅读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探讨这一连串的动词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表现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
(七)作业
预习文章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比百草园带给作者的“快乐”,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全国各地QQ交流群(点击进入加群)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导入:歌曲小小少年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
杂文集:《二心集》《坟》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题目解读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三、课文阅读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
缠络chán觅食mì竹筛shāi
宿儒sù渊博yuān鼎沸dǐng
珊瑚shān锡箔bó倜傥tìtǎng
脑髓suǐ蝉蜕tuì攒cuán
盔甲kuī东方朔shuò敛liǎn
四、文章总析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
三层(3—6段):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陈设和对先生的印象。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儿。
五、文章分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通读全文,你最喜欢那一自然段,为什么?
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业一
1、识记课文中词语和拼音
2、熟读全文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深入分析
(一)第二段分析
问题一:“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二: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二)第七段分析
问题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问题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捕、扫、露、支、撒、系、牵、拉、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三)第二部分分析
问题一:你觉得寿镜吾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读书投入,不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问题二: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敬慕、热爱
问题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学生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好问、贪玩
中心思想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作业二
运用课文中所学习的写作手法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自己童年的趣事。
课外延伸
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
“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2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3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孩提时代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⑵ 揣摩本文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了解作者的生活情趣。
2、难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鲁迅是一个中国老百姓都非常熟悉的文化名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历来被世人所传颂,提到鲁迅,我们会深深地被他刚毅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今天当我们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
2、纠正字音。
3、出示思考题:
⑴ 根据文章题目和过渡句,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
⑵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⑶ 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觉是怎样的?
⑷ 课文两部分的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选取了哪几个片段?
4、小组讨论,相互合作交流:
讨论明确:可以把文章分成1~8自然,9~篇末两个部分,作者描写的百草园共有14个景物,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盎然有趣,是个充满情趣的儿童乐园。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眷恋,也反映了过去三味书屋的无可奈何之情,这部分写了先生的性格特点,上课的形式及上课的内容。
三、赏读课文,体验美感
1、赏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⑴ 你认为写景状物精彩在哪里?为什么会精彩?
⑵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情节,你喜欢哪一个?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作者分别从形态、色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使得景物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美女蛇的故事使百草园笼罩了扑朔迷离的气氛,更具神奇色彩,“雪地捕鸟”中一连串传神的动词的运用,引人入胜,情趣盎然。
四、合作探究
1、质疑:
⑴ 作者为何写贪玩逃学的情节?
⑵ 先生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为何不高兴,脸有怒色?
2、讨论明确:
描写孩童逃学,上课画画的情节,是从侧面反映教学方式的枯燥以及教学内容的陈腐。
五、课堂小结
首先由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最大收获?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了解了鲁迅的成长足迹,这段童年生活对他的成长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也应保持纯真活泼的天性,激发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已培养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
六、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准备好讲给同学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7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课时】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
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作者。在板书课题后,可结合注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笔名等)、时(作者生卒年代或时代)、地(作者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作者的代表作)。这是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 的字词教学目标。
二、阅读理解新课
1、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2、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⑴ 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⑵ 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描述的?
⑶ 这14种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⑷ 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⑸ 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作者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3、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内容。
⑵ 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⑴ 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⑵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
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简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其对精神苦难的温暖慰藉。生命哲学最好的邂逅方式是无言之中的打动,对于处在内心成长起步阶段的学生,作品言说的深层命题是无法读解的,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味鲁迅“心灵怀乡”的情结,即对儿童拥有健康童年的期盼。语言是思想的外显,以品读简练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抓手”,提升学生语言的感悟力、表现力是教学的重点;创设情景,了解叙事结构,感悟作者的赤子情怀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童年是生命之树的花蕾,等待绽放的过程就是品味成熟的过程。走进百草园,走进的是缤纷的童年世界;走进三味书屋,聆听的是感受丰富的读书人生。
二、品味语言,享受乐趣
1、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初步感受百草园的乐趣。
2、走进百草园,你可以参加哪些游戏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哪一项?
提示:观赏碧绿的菜畦、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爬爬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尝尝紫红的丧葚,听听鸣蝉的'长吟、油岭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按按班蝥的脊梁,挖挖何首乌的根,摘摘覆盆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章描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3、齐读文章第17段,初步品味读书生活的乐趣。
4、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你还可以“偷偷”地享受哪些游戏活动?
提示: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5、借助文章搭建的回忆之桥,穿越时空隧道,师生分享彼此的童年之乐。
6、小组讨论:是不是所有的乐趣都可以像作者一样这么痛快地与人享?作者是如何将童年的乐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
提示:
(1)品味形容词:碧绿、光滑、高大、肥胖、轻捷、紫红、臃肿,品味动词:伏、吟、唱、弹、按、喷等,说明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是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乐园,它在少年“我”心里就像一个彩色的万花筒,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能欣赏到不同的缤纷之景,在中年“我”的心里就像一个遥远的清梦,梦醒了之后,依旧留着青草的芳香;品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说明百草园中的佳趣比比皆是,只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就不会丧失享用烂漫之乐的契机。
(2)至于那读书生活中“偷来”的片刻之乐,虽然要背负“顽皮”的“罪名”,偶尔会有戒尺罚跪的风险,但却一样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捉了苍蝇喂蚂蚁看作“最好的工作,”可见这群读书郎的童趣之真,也隐隐的表现出私塾学规的清谨。
7、小组讨论:百草园里和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的快乐是一种怎样的快乐,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提示:在百草园里体悟的是充分张扬童年生活本质意义的快乐,即便在常人眼中看来极为幼稚和极为简单的游戏,在儿童的世界里依旧被赋予了难能可贵的精神意义:因为它们是没有任何束缚、彻底自由的实体存在——快乐有时很简单,它让游戏只是游戏就可以了。而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品尝的片刻之乐,是开始读书的少年郎刻板机械的生活中一抹自己争取到的“阳光”,偷偷呼吸到的自在、宁静的快乐成为一种细腻而充沛的享乐。乐趣,无论是长久的还是短暂的,都会在记忆中留下痕迹,就像那古老的留声机,流泻的虽声质苍老,却依旧持重清晰。
三、生临其景,体验情趣
1、复述长妈妈讲的关于美女蛇的故事。
2、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它给了“我”怎样的一个教训?你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提示:这是个惊悚的故事让“我”感觉“做人之险”,也让阅读者对长草中的赤练蛇产生恐惧。长妈妈不一定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但她的故事却能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百草园除了是快乐之园外,还是个神秘之园。它让我们和“我”一起在故事中经历惊悚之旅的同时,还享受新奇、刺激的情趣之美。
3、冬天是相对宁静的季节,作者也由衷地感叹: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冬天自有法宝,它可以化无味为有趣。它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孩子们可以参加哪些富有情趣的活动呢?
提示:拍雪人,塑罗汉,捕鸟。
4、抓住关键的动词,简述雪地捕鸟的方法。你觉得哪一个步骤最为关键,简单说说理由。
提示:扫,支,撒,采,牵,拉等等。后一个教学要求,学生可以在不架空课文描述的基础上自圆其说。
5、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记忆洋溢着哪些淡淡却亘古的情感?
提示:洋溢着与长妈妈、润土父亲无隔阂的长幼之情,与润土这个农村娃无猜的朋友之情。
四、综合活动,思考理趣
1、朗读体验。齐读第9段,体会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
提示:告别童年,挥别令人快乐的百草园,是成长途中必经的苦楚,也是漫步人生路必须付出的代价。
2、默读第10-24段,涵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3、创设情景。思考: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与先生第一次见面时得的情状;你觉得遭遇了这样的先生,会学有所获吗?
提示:讲述中应强调“我”眼中的先生形象。第二问应结合先生的性格、下文的铺叙来作答。
4、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探究学习三个读书生活片段之中蕴含的理趣。
提示:采用对话的方式品读提问“怪哉”一虫的事:“我”长于理性思索的精神品质在三味书屋求学的最初阶段就已经有所彰显──怀疑是学习的起点;先生一声“不知道”的愠怒,是“不愿说”的托词,在刻板追求师道尊严的时代,提问和答问的权力都牢牢地攥在先生的手里。采用动作复原的方式展示师生共读的场面:读书如果仅仅从喉中发出音来,当然得不尽书的奇妙,这叫有口无心;只有将书装到心里去,连动作姿态都配合进去了,方得文学之趣。采用笔记摘录的方式重视先生读书入迷时学生做游戏、画画儿的场面:兴趣是读书的内驱动力,再有水平和经验的教师也无法在无土的沙漠中栽出一片绿洲来。“之乎者也”的古书当然无法点燃“我”的读书热情,却在三味书屋收获了读书的“副产品”──绘画。这无意之中为日后“我”(鲁迅)对木刻的领悟埋下了艺术的胚芽,属于无心插柳的收获。
五、联想拓展,深度阅读
1、替“我”给寿镜吾先生写封段信,谈谈在三味书屋的读书心得。
2、人到中年的“我”和润土见面了,你觉得他们还会像童年时代那么亲密无间吗?想象他们见面时的情景。
3、“成长”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对“成长”的阐述。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写景的基本顺序和常用修辞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文学创作,家庭背景,名言,获得的评价)
2、关于《朝花夕拾》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
为什么叫《朝花夕拾》?谁来介绍一下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
3、解题
鲁迅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用了介词“从……到……”,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地方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整体把握
哪些段落是写百草园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明确:1-8段
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那时”指什么时候?
2、“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
A、有趣的景物;
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你觉得哪些方面最有趣呢?
四、品味感悟
(一)有趣的景物
1、 我们来听听第二段的范读录音,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
2、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
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
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
泥墙根一带
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1)、“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都是静物
(2)、“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鸣蝉、叫天子、黄蜂
写的都是动物
由此可见“不必说……也不必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景物到动物
大家再仔细观察观察,从菜畦到桑葚,在空间高度上有什么变化呢?
从低到高
“也不必说”后,鸣蝉到叫天子呢
从高到低
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中,哪个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单是……就有……”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我们来看,泥墙根一带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呢?
从动物到静物
6、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
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
7、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讨论,交流
老师也写了一段,大家来看看
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气派漂亮的塑胶操场,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精彩纷呈的闭路电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单是新天地广场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二)、
1、百草园中还有什么值得“我”“乐”的呢?
冬天雪地捕鸟
2、请同学们默读第7、8两段,填写下表
时间:
条件:
方法:
收获:
经验教训:
3、下面这段话中准确描写了捕鸟的一系列动作。你能否复述一遍呢?
_____一块雪,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了。
4、朗读,注意重音(准确生动的词要读重音)
(三)
第一部分除了写百草园的有趣景物,捕鸟,还写了什么?
美女蛇的故事
大家想想,写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处?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五、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 而实际上百草园是个什么样子呢?
老师找到了一些百草园的照片,大家来看一看,
从照片上看,你觉得百草园真的那么有趣吗?
其实很普通
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讲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
1、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明确: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
2、从中也可以看出童年的鲁迅是怎样一个孩子?好奇,热爱自然
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有没有影响?
3、作者把平凡的事物写得如此生动,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动的语言
清楚的层次
观察地仔细
真挚的感情
六、拓展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勾起了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那些趣事呢?
七、作业
写一篇随笔《童年趣事》
八、教后感
本次公开课,我选择的是老篇目,我在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的问题就是老篇目新教法,上出新意。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首先,让学生深入了解写作背景。由于预备班的学生接触鲁迅的作品很少,对鲁迅的思想没有深入的了解,我不置了学生上网和参观鲁迅公园收集资料,做关于鲁迅的知识小报。学生们做的很不错,大部分小报都是有质量的,这样学生对本文的背景知识有了较深的了解。第二、我自己也参观了鲁迅纪念馆,观看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模型,并实地拍了不少照片,这些图片极大的丰富了课件的容量和可感性。第三、我精心准备了课件,使课件不是局限于代替板书,而是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从背景音乐的挑选到动画的选择,从参考图片到幻灯片的配色设计,都作了精心的考虑,使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第四、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如朗读、讨论、即时造句等,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巩固了课堂知识,还使课内知识得到迁移,培养思维活力。
从课堂中看,课前的精心准备体现出了很好的即时效果,从课堂问答和反馈来看,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敏捷,积极性高。但是课后反思,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课堂节奏把握还不是非常准确,后面的一个问题还可以更深入的探讨和品读,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的改进。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引导学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实记叙的内容、增进记叙的兴趣。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布置预习(不占课时)
1、看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学习重点。
2、,给下边加线字注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3、参照文下注释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参考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内容。自我了解: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⑴ 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⑵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2、导语引入新课: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3、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
⑴ 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两句)
⑵ 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百草园)
⑶ 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⑷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4、默读第二段:
要求:画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如:菜畦、石井栏覆盆子)
引导:
⑴ 不看书,按顺序说出作者描写夏秋的百草园写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⑵ 指明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⑶ 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⑷ 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揣摩:
⑴ 写黄蜂的动作用伏,写叫天子的动作用直窜,各和哪个词语相照应?
⑵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低唱和弹琴能否互换?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句,并表达出喜爱、赞叹的情感。
5、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神奇、神秘)
6、小声朗读7、8两段:
要求: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
(扫、支、撒、系、牵、拉)
引导: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运用: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教师小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三、课堂教学(第二课时)
7、齐读第9段:
要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
⑴ 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
(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⑵ 连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⑶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恋)
8、听读:(教师朗读,学生看着课本听。从出门向东到读书!)
要求:体会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和长妈妈、闰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引导:就以上问题,先分小组讨论(二人或四人一组),再组织全班讨论。
9、制造情境,体会感情: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第9页9~10行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
(短时间完成)
引导:
⑴ 你们刚才读的和老师读的内容都懂不懂?
(不懂)
不懂为什么还要学生读呢?
(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⑵ 应当怎样恰当的评价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呢?
(师生一起讨论,教师和学生都谈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统一认识。)
⑶ 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不可取,为什么?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⑷ 课后研讨与练习3,选择一种主题,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10、家庭作业:
背诵第2段。
四、写作指导 (第三课时)
1、指出下面几段话各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明如何体现的:
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喜爱)
⑵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依恋)
⑶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问题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不满)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个你喜爱的东西,在描写中表达喜爱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瓣的绿叶,瓤嫩筋细,水分极多,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3、续写一种游戏,写出玩时的心情,准确描述动作: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饭,听见小朋友们在街上游戏的声音,心里发痒
4、下面是作家魏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两位老师。读后,说说作者对这两位老师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⑴ 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居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古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皮鞭。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路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⑵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5、请用记叙文字描绘一个人的行为动作,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态度和感情。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7-26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8-01
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7-28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09-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1-20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07-26
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08-26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11-20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