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学鲁迅的文章,老师就开始念叨“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当时心中十分的诧异,心想一个人竟可以有三个“家”的头衔,于是十分的倾倒。但仅此而已,并没有深究这三个“家”的深意。时至今日,方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正如“为艺术而艺术”者难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作为艺术之一的文学,一个“为文学而文学”者也是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的。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也必然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例如鲁迅。
鲁迅的文章,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坛,都是占据着很显赫的位置的。在当时,他的文章,对于中国,对于破旧立新的中国文坛,无疑是充当着领军的号角和创作的最高实绩。对于世界,也是一朵来自东方的`奇葩,色香俱佳,弥足珍贵。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杂文,他的《阿Q正传》,《朝花夕拾》,等等,在时至今日的华语创作中依然是无人超越的经典。
虽然,鲁迅作为文学家的地位已无人可望其项背。而贯穿于他的全部文字中的,他的洞彻精微的思想,更是照亮了他的文字,闪烁直到现在。一想到鲁迅,便似乎看到他凝神的模样,他的目光投射到远方,很远很远,很深很深。指间的那枝烟,冉冉的散开烟雾,空气中充满了思想的颗粒。鲁迅正是发掘这些思想的颗粒,并把他们串结糅合起来的人。从《药》,华家生病的小栓吃了夏家的就义者的血做的馒头,让我们想到了华家子孙的自相残杀。小栓还是去了。那新添的两个坟头,那两个上坟的老妈妈淡然的身影,整个的透着悲哀,而那乌鸦骤然的“呀”声,更让人凛然心惊。从《阿Q正传》,那个人所不齿的近似泼皮的人物,那个懦弱自欺自轻自贱的阿Q,竟然是我们诸位所有国人劣根的化身。我们扪心自问,两相对照,不禁唏嘘不已。从《拿来主义》,面对旧的艺术,面对资产阶级的舶来品,鲁迅运用他的智慧,为我们指明了拿来主义的真义。我们要舍弃,舍弃那些业已成为渣滓的东西;我们更要拿,而且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用他的思想,用他的寄寓思想的文字,照亮了我们的眼睛。于是我们懂得了,理解了,清醒了,奋发了。而鲁迅,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也就犹如一颗太阳,高悬在人们头顶。
众所周知,鲁迅当初学的是“医”,而最终弃医学文,是亲见祖国的危难,决心以文艺来摇撼大众,以文艺来救中国。鲁迅之成为文学家,除去个人的禀赋以及修养,最大的因素是他自觉地承担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所应负起的救国救亡的责任。而这一点,也是他日后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革命家的心理起点。
帝国横行,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已到了亡国的边缘。而当时,疾苦的大众还在沉溺于个人的疾苦,于国家命运茫然不觉。也有一些站在历史前沿的有识之士,他们因沉痛而觉醒,进而义无返顾的投入到了救亡的熔炉。鲁迅就是其一。不过,他用的并非匕首,也非投枪,他用的是他手中的笔,一支寄寓他全部心血的笔。这只笔锋利无比,写下《狂人日记》,我们便看到行将就木的乱舞群魔开始嚎叫,那黑暗的四处吃人的嘴便给狠狠的刺了一刀。写下《友邦惊诧论》。
鲁迅是一面旗帜,在这旗帜下面,无数的青年学生,仁人志士一道呐喊,冲锋。旧势力恐慌,军阀恐慌,帝国主义恐慌。狗急而跳墙。鲁迅先生也就时刻处在生死的边缘,然而他不曾退缩,不曾手软。你看他的头发,刚健而直刺长空;你看他的胡须,笔直而永不妥协;他那瘦如枯枝的手,始终紧攥着那只笔,搅起一波波战斗的巨浪。
当然,鲁迅作为革命家,还有他另一方面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对封建旧制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方位讨伐。其中包括提倡新文艺。鲁迅便是以一个文学革命者的姿态投身到这场运动中去的。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在当时呼声甚高,却也阻力重重。鲁迅便是冲在风口浪尖的人。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先将旧势力一记打闷,之后,又以《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大批优秀的白话文创作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且逐渐占据了统制地位。自然,这一切,都是贯穿在他的救亡活动中的。
写到这里,鲁迅那瘦弱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愈发高大起来。诚然,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思想家的鲁迅,革命家的鲁迅,是同时成长起来的:他用他的充溢深刻思想的文字,结成一篇篇绚烂的文章,又以这些文章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前进。而贯穿他的文字始终的,跃动于他作为三“家”之全部生涯的,是他那深深挚爱祖国,挚爱人民的赤子之心。
【三家之鲁迅散文】相关文章:
有关鲁迅散文10-03
走近鲁迅散文10-02
真情先生鲁迅散文09-13
鲁迅死了的散文10-11
读鲁迅的散文10-01
鲁迅故里游记散文09-27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11-05
鲁迅先生的杂感散文10-08
我们如何读鲁迅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