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评课稿

2023-12-23 陋室铭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评课稿1

  4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年轻的陈xx老师给我带来了一节文言文教读课——《陋室铭》。

  我觉得这节课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评价:

  1.以读促教。《陋室铭》这是人教版的老课文了,极富韵律,宜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陈老师很好地通过诵读串起了整堂课。一读熟悉字词,二读熟悉句读,三读熟悉文章,四读释疑问难。

  2.做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高效。

  3.教考一致。其中一个环节的.设置是:细读梳文,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来谈,这就是和我们的考试紧密连接的。

  4.结尾填写剧本的环节尤其出彩,既让学生通过填写原文检验了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课文,又让知识融汇贯通。

  教学始终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值得商榷的地方是:1.铭这种文体在本文中到底是陈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还是两者兼有?2.开头在介绍铭文时所花时间过多,使后面的环节就没有时间进行下去。3.本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还有托物言志的方法和类比在课堂上都没有涉及。

  不管怎样,这节课最后呈现出来时,我觉得是不错的。因为做到了言文合力,并努力在突破我们在教文言文的瓶颈。

《陋室铭》评课稿2

  听了方莉老师《陋室铭》一课,至今仍然意犹未尽,不禁被方老师的生花妙语带入了刘禹锡的陋室,走进刘禹锡的内心,自己也当了一回“鸿儒”。

  感受深刻的有两点:

  一、把握教材的再创造:纵观《陋室铭》一课,方老师选择了“铭”为突破口,精心设计了“读铭——赞铭——识铭——赠铭”四个教学环节,并能把人文精神融入其中,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在“读铭”前,方老师请学生将预习的有关刘禹锡的诗文,通过“古诗连句”形式新颖导入,阅读课文水到渠成,并为在“赞铭”中品读刘禹锡其人和其生活态度时,埋下伏笔,做出铺垫。其中提示性的句式也帮助、规范了学生进行解读和归纳,不仅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内容与主题,成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口,而且,使学生能够传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能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教学观,告诉我们应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的,多元反应有机把结合起来。方教师注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并能带头示范:如让学生在"赠铭"这一环节中,通过自己的亲自下水——《储能学子铭》来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情感,对校训的感悟,对学子的殷殷期盼,酣畅淋漓、大气磅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

  如何“创学生喜欢的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方老师正以本节课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只有每堂课都让学生有所得,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值得在今后我的教学中得以借鉴和学习。

《陋室铭》评课稿3

  我校语文组多年来积极教学教改理论的学习与探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全体老师勇于探索,力求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官老师《陋室铭》这堂课就是一堂成功的教改实验课。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师生充满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予人以美的享受。

  一、注重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融合。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辅相成。过去文言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翻译,继而繁琐分析,使文言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在这堂《陋室铭》的数学中,老师摒弃了过去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的教法,注重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以及相关材料自引疏通课文的文意,并尝试解决文章整体大意。为此,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等知识过程中,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地读与练结合在一起。如三处均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句练习,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化知识为能力,而且课堂发展过程如行之流水,自然晓畅,天然雕饰,令观者赏心悦目。

  二、课堂教学融入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新的教学理论把提倡人文性,提高到非常突出的地位。纵观《陋室铭》一课,老师把人文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整堂课教师不仅实行课堂民主,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而且在问题设计上,创设情境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设计了下面的题目:“文中有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室内聚集了韩愈柳宗元等人,他们会怎样有说有笑?”“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在扣紧原文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把陋室的景、人、事描写下来。”为此学生的思维活跃、奔腾、澎湃、一个个精彩的答案如泉涌出。想象不仅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内容与主题,成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口,而且,使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促进个性思维发展。

  新的教学观,告诉我们应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的,多元反应有机把结合起来,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生命的体验,运动,成长的本质。在这堂《陋室铭》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只要能答出道道,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可见。如就课堂最后的拓展教学环节而言,让学生通过读《陋室铭》给自己的家取一个室名,用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感情。许多学生纷纷各自给自己的居室取了雅名,并表达了取其名的缘由。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都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肯定与评价。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

【《陋室铭》评课稿】相关文章:

《陋室铭》评课稿06-14

陋室铭评课稿06-21

《陋室铭》评课稿03-24

陋室铭评课稿3篇06-22

陋室铭注评05-18

水调歌头的评课稿12-03

《水调歌头》评课稿08-12

陋室铭注评及简析05-18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