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的确良《苦斋记》都是写隐居之室的名篇。在思想主旨、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异中有同。现作如下赏析:
一、安贫乐道的士大夫情怀:陋室不陋,只因德馨;苦斋不苦,苦可为乐
在刘禹锡看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人来说,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西蜀扬子云,身在玄亭而名闻于天下。自己也能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自居陋室,何陋之有?
而刘基则借苦斋主人章溢先生之言强调,膏粱之子之乐,由乐而生苦;而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苦乐相倚伏,苦中自有其乐。
两篇短文,一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一是以苦为核心,写书斋不仅位处苦地,而且连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可谓无往而不苦,但主人却乐在其中。为什么?因为苦乐相倚伏,苦中自有其乐。文章还进一步点明:天之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从更深层次上下班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两篇短文思想主旨各有侧重,但都表现出安贫乐道的士大夫情怀。
二、探因式结构:惟吾德馨何陋之有;乐苦倚伏名室为苦斋
《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接着写陋室环境的清幽,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又写交往之雅,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再写活动情趣,先正面写,后反面写;然后以古代名贤诸葛亮、杨雄自比,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
《苦斋记》起笔交代苦斋之所属,并总体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接着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由来。又接着补述建苦吝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起。再接着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使文章进入重心。最后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两篇文章的内容结构有所不同,一是由结论到原因,一是由原因到结论。但都表现为探因式结构。
三、托物言志:细描写妙抒情;实叙述真议论
《陋室铭》作为一篇铭文,不仅句式上骈散结合,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而且写作技法运用繁杂,描写中有对比、白描、反衬、借代,议论抒情中有比兴、类比、隐寓、用典,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高洁隐逸的情怀。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还要提的是《陋室铭》,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这种方式是运用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从反向立意。
《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它不像一般书斋记写其环境的优美清静,主人的闲适高雅,而是本着眼于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从表达方式是先记述,写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后议论,借主人言论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的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前者表现苦况,后者阐释苦义。
两篇文章表现手法有别,不过,异中有同,这就是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和苦斋表达了特别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独有情怀。
拓展:
《陋室铭》简介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苦斋记》简介
本文出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 相关推荐
【《陋室铭》与《苦斋记》赏析比较】相关文章:
《苦斋记》阅读答案08-01
刘基的《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09-11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08-11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04-03
《陋室铭》精选赏析10-02
《陋室铭》赏析05-26
《陋室铭》赏析06-23
陋室铭 赏析06-26
《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05-18
郡斋独酌杜牧原文及赏析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