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2024-10-20 陋室铭

  导语:《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 了解“铭”这种文体及作者简介。

  1、“铭”,本来是古代刻在金属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如:座右铭、墓志铭

  2、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当年刘禹锡被贬官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用来明志。

  二、自主学习,反复诵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

  2.解释加点字词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吾: 馨: ........

  (3)谈笑有鸿儒 ..

  (4)可以调素琴 .

  (5)无丝竹之乱耳 ..

  (6)无案牍之劳形 ..

  3.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之

  何陋之.有 ( )

  4.古今异义 古义古义

  形丝竹今义今义

  5、词类活用

  (1)有龙则灵.

  (2)无丝竹之乱.耳

  (3)无案牍之劳.形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何陋之有?

  7、指出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6)孔子云:何陋之有? ( )(

  8、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 ) ))

  【合作探究】

  1、快速从文中找出能总领全文的句子(主旨句)。

  2、文章开头写山、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3、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德馨”的?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结尾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样矛盾吗?

  5、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6、(归纳主题)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7、文章借陋室以言志,通过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作者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这种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第三课时

  【巩固提升】

  课题:《短文两篇—陋室铭》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1.9 主备人:李成华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 了解“铭”这种文体及作者简介。

  1、“铭”,本来是古代刻在金属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如:座右铭、墓志铭

  2、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当年刘禹锡被贬官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用来明志。

  二、自主学习,反复诵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

  2.解释加点字词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吾: 馨: ........

  (3)谈笑有鸿儒 ..

  (4)可以调素琴 .

  (5)无丝竹之乱耳 ..

  (6)无案牍之劳形 ..

  3.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之

  何陋之.有 ( )

  4.古今异义 古义古义

  形丝竹今义今义

  5、词类活用

  (1)有龙则灵.

  (2)无丝竹之乱.耳

  (3)无案牍之劳.形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何陋之有?

  7、指出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6)孔子云:何陋之有? ( )(

  8、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 ) ))

  【合作探究】

  1、快速从文中找出能总领全文的句子(主旨句)。

  2、文章开头写山、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3、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德馨”的?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结尾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样矛盾吗?

  5、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6、(归纳主题)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7、文章借陋室以言志,通过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作者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这种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第三课时

  【巩固提升】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学反思

  一.分层次的朗读教学贯穿文章的始终。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讲完背景故事后,学生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我于是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产生阅读的欲望。2,学生自由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4。女同学朗读,男同学画出描写陋室的语句,品析这些语句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的。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而且并不太有文字难度的文章,已经理解得比较好了。

  二.想出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人-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

  四.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解答。

  对于重、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强调。

  但可惜的是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太少了。文言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活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还没有搞懂,就很难理解此文的深层含义了,因此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应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是,我因害怕设计的内容上不完,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使很多重要的字词没有得到解答,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在后面了解文章主旨这一环节时,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冷场,虽然这次冷场被我巧妙的解决了,但仍然感到遗憾。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这篇古文阅读重点并不多,主要是通过以花喻人来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不追名逐利,不爱慕富贵的思想感情。因为是刚开始学习文言文不久,有不少词语要让学生学会积累,所以我将这节课的问题设计为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注释和运用已学过的古汉语词语解释的规律来完成大部分课文含义的解释,从而达到积累古汉语词义的目的。从整节课来看,学生能通过以往教授过的方法解释词语,比如:单音节变双音节;通假字;词性活用;他们也能通过阅读注释找到新的词语的解释。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们只顾翻译听写死记硬背答案,忽视积累的现象,觉得只要记下老师每次讲课的要点,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不是有意识地通过以前学过的课文举一反三的寻找答案,学习很被动,有时提问就常常卡壳在这种时候。所以,我除了要从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方面再寻找简单易学的学习方法外,在课时安排上,阅读分析绝不能占时过多。

  • 相关推荐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学反思02-06

《陋室铭》教学反思11-13

陋室铭教学反思11-07

《陋室铭》教学反思精选01-29

《陋室铭》教学反思与课后反思04-17

【热门】《陋室铭》教学反思12-01

【精】《陋室铭》教学反思12-02

【推荐】《陋室铭》教学反思12-04

《陋室铭》教学反思【热门】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