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与陋室铭的故事

2024-09-07 陋室铭

  导语:《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 。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个人成就: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陋室铭的故事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与陋室

  这是刘禹锡在被贬之后所创作的。具体来说,这是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当刺史时,被当地的官员再三的刁难,让刘禹锡住在一间破房子里面,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埋怨,反而能够乐观的面对,并且创作出这一首家喻户晓的“名文”。

  我们能够从这篇诗文中看出来,当时刘禹锡居住的房子虽然简陋,但不失儒雅,在环境上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青葱恬静,并且,刘禹锡居住的环境文雅之至,刘禹锡并没有因为被刁难而抑郁,反而能够广交好友,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真真是积极乐观,生活充满阳光,并且,平时生活,刘禹锡更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好不惬意,同时也能够看处刘禹锡不同流合污,旷达致远的气质。

  这篇诗文在写作技巧上是一种“铭文”的形式,何谓“铭文”,就是托物言志,多多的用来歌颂或者警戒自己。所以,这首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并且,全文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歌颂自己能够安贫乐道的情怀。

  刘禹锡诗有哪些

  刘禹锡诗中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不仅异于流俗,在当时的同领域中自成一派,并且,因为刘禹锡自身性格刚毅,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刘禹锡的诗往往都能够蕴含一些道理,能够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刘禹锡的诗风,刚直豪放,短小精干,清新自然,与同期伟大诗人白居易齐名。

  对刘禹锡来说,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三首诗莫过于:和玄都观相关的,也就是《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第一首诗是刘禹锡第一次被贬召回时,游玩玄都观所作的,也是因为这首诗,刘禹锡在此被贬。后者是刘禹锡两次被贬返回京城,在此游玩时所想所感。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浪今又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是和刘禹锡被贬有关的,比如说:《陋室铭》,这一首诗,还有一个小典故,相传,刘禹锡在被贬时,常常受到当地官员的欺凌。有个官员看刘禹锡不顺眼,便让他去住一间很小的房子,刘禹锡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难过,反而创造了一首《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享受现在的生活,这个官员也因此更是生气,但是最后也没能气着刘禹锡。

  唐朝诗人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刘宾客”或“刘梦得”汉族人,唐朝彭城人(今天的江苏苏州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浪淘沙》、《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被后世人尊称为“诗豪”。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便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刘禹锡在政治上是主张革新的,也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积极地参加永贞革新,并且在革新时和柳宗元取得深厚的友谊。但是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便被贬为朗州司马(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的常德)。刘禹锡出身在世代文儒的大家中,所以,刘禹锡也是微笑面对生活,虽然说是屡遭贬谪,但是刘禹锡还是本着自身的清高,与文人特有的坚持,积极的处世,并且在此期间也深谙隐逸之道。

  所以说,刘禹锡的诗风就透着自身性格的刚毅,他能够用很多诗篇来指责嘲讽当朝的权臣,也能够为了自己的生活,抒发豪放勇猛之词。读刘禹锡的诗词,不仅能从中看出他独特刚毅的性格,同时也能看出刘禹锡对待生活爽快乐观,他独特的艺术表张力,更是突显自身魅力。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