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答案

2024-07-30 陋室铭

  阅读答案(一)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点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句呼应,把“陋”字彻底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不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25)本文是一篇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答: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句。

  答: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阅读答案(二)

  1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文章是用“山”“水”的成名或灵异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是比兴手法;同时也是作类比的论证,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2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什么?

  比喻陋室,说明陋室也有名与仙的性质。

  3起笔即运用了什么写法?“仙”“龙”用来比喻什么人?

  类比手法。仙、龙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山之名不在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深而在于龙,那么,陋室的“陋”与“不陋”,也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4陋室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长满了青草。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而雅致。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

  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上”字生动地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而“入”字生动地写“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又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

  6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

  “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可知:室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7“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不矛盾。前者是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灯红酒绿之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是作者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做的抒情描写,运用了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8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陋室之景怡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呼应了“惟吾德”。

  9作者是从哪几方面烘托出文章主旨的?

  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

  10本文从哪些方面写陋室不陋,各自特点是什么?

  陋室环境:清幽宁静;室中交往:高雅脱俗;室中生活:雅致恬淡。

  11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

  因为诸葛庐、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借以赞自己的陋室,赞美自己的志趣和品格。这是类比的手法。

  12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13为什么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并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14本文韵脚分别是什么?

  名、灵、、青、丁、经、形、亭。

  15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并说明理由。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理由: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让人赏心悦目,以明陋室不陋。“上”“入”二字传神,化静为动,既使景物人格化,也表现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1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的道德情操?

  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中有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才能不为利诱,不为势趋。

  17请写出你的屋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

  二开放型题。

  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刘锡虽身居陋室,却不慕荣华,他的高雅淡泊,源于他具有高洁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正是一个有才华而又具有广阔胸襟的人所应具有的。在现今社会,为一己之私利而贪赃枉法、贪慕虚荣的人还是存在的,因此,提倡刘锡的这种不为私利而安贫乐道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应大力提倡。

  2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用反问形式呼应前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深化主题。

  3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交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赞不赞同均可。若赞同,可从“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明品自高”的角度来谈;若不赞同,可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角度谈)

  4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本文中是怎样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的?

  本文只字不提“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关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联系在一起,既由室及人,又由人及室,既紧紧扣住陋室,又跳出“陋室”本身的描写,把笔墨直接引向居室主人,以“惟吾德”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终对“陋室”的“陋”做出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使文章的立意不落臼,是本文构思的精妙之处。

  5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些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1)周敦颐《爱莲说》;(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陋室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阅读答案04-23

《陋室铭》阅读习题及答案09-26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04-14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04-03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12-14

《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05-18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09-30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03-30

陋室铭安贫乐道阅读答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