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1
忆江南 刘禹锡 唐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赏析】:
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她仿佛看到,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去也”一词,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词人仍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不胜依依,恍如一位妙龄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晶莹闪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举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正因为她惋惜春归,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总之,词人不写人惜春,却写春恋人,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
“独坐亦含嚬”,由此词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惜别之人——洛城少女。这时,洛城少女正独自端坐在花尽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额。由词中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还是独思、独坐都无法排遣内心满腹的愁绪。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带给她无限的欢乐或者说曾激励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阑花谢,欢乐已成为过眼烟云,理想也最终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对物伤怀,黯然伤神罢了。总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加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纵观全词,词人巧借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从而寄托了自己盛年难再,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喟叹之情,由此使得全词情调哀婉,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于绮靡。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2
[唐]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④颦(pín):皱眉。
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词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独坐亦含颦”,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这首小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3
《忆江南》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此词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以《忆江南》曲拍为句。”时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词共三首,刘的和词共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白词是说江南之春如何令人心驰神,刘词是说洛阳之春如何缱绻多情;白词以“忆”子标目,直抒胸臆,刘词却托喻女子惜春,曲折达意;白词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以唱叹出之,刘词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女子感伤春光易逝,却偏从春的惜别一边着笔,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使得物我两方相摩相荡、相间相融,由此产生无限的情思和妙境。因此,本词虽然是白词的和作,但在取径、构思方面,明显的.表现出与白词不同的特色。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开头两句是说,匆匆欲归的春天正在向爱春、惜春的洛城人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
“去也”两字感情色彩极浓,不可轻轻放过。在临别之际说一声“去也”,抵得上千言万语。其中当然也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这是从春的一方即客观一方说的。再从爱春、惜春而又无计留春的主观一方来说,则“去也”两字更为关情就不难想象那种爱春、惜春、而又无计留春的惆怅之情。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这是说,柳丝轻风,上下飘扬,这是她在向人们挥袖作别;香兰沾露,晶莹闪光,这是她在垂泪伤别。我独自坐着,仍不免皱着眉头,为愁绪所包围。
曰“疑”曰“似”,说明“举袂”、“沾巾”都是想象之词,所以能有这样的想象,缘于词中有人。于是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结句:“独坐亦含嚬!”如果说,前面四句都是从春的惜别一边着笔的话,那么这最后一句话写到了惜春之人,即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从句中的“独”字可以领悟到,这位抒情主人公的心情非常寂寞惆怅。旖旎的春光曾给以她欢乐和安慰,或者说曾激励她满怀憧憬的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是曾几何时,春阑花谢,欢乐成为过去,安慰被失望所替代,理想也终于落空。愁绪煎熬使她坐卧不安。从句中的“亦”字可以想象到除“独坐”以外的独眠、独酌、独吟都已一 一行之而终于无法排挤愁闷。在百无聊懒中,唯有借“独坐”以自持心情,但独坐既久,仍不免被缠绵深长的愁绪包围,避也避不开。
刘禹锡笔下的春光有时是有寄托的。刘禹锡曾希望通过中唐著名宰相裴度的力量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裴度被李宗闵等人排挤出朝,调任东都留守,后又移镇太原,为北都留守。刘禹锡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内心十分苦闷。由自然界美好春天的消逝,引起自己对盛年难再,政治良机丧失的感叹。这就是本词的大旨所在。
- 相关推荐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相关文章: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及赏析10-19
刘禹锡秋风引原文及赏析06-08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及赏析10-03
刘禹锡《秋风引》原文赏析02-26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02-26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及赏析(精华)10-17
刘禹锡的春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6-21
刘禹锡:秋风引原文注释及赏析07-21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赏析10-24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