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从小就生长在江南,所以深受江南地域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贞元九年,刘禹锡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此后历官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之后政治革新兴起,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协助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改官连州、和州等地刺史,历二十余年。后入朝,其官至太子宾客。
刘禹锡为官一生,清清白白,他关心黎民百姓,要求革新,因此得罪了权贵宠臣。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谪到大江北边的和州当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傲岸不俗,不买他的账,便多方刁难。知县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便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在这样的环境里,刘禹锡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一生中,曾创作出大量的诗歌。他的《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极富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白居易曾尊其为“诗豪”,并与其交往甚多。说到他们的交往,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席间白居易赠刘禹锡一首诗,对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对于白居易的安慰,刘禹锡写了一首酬答的诗。这首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使用。
在我国古代诗坛上,刘禹锡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的声誉,是与他早年所悟的禅意分不开的'。小时候,刘禹锡曾随父亲在嘉兴居住一段时间,经常去吴兴拜访著名禅僧皎然和灵澈。据刘禹锡的《澈上人文集纪》中记载,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颇深。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片言可以明百意”是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坐驰可以役万景”是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精巧自然,另一方面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
关于刘禹锡的诗词,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透过这些诗行,我们看到了刘禹锡刚毅的性格、恢弘的气度、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孤独的一面。
拓展:刘禹锡的简介
【生平】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诗豪者也】相关文章:
解读“诗豪”刘禹锡09-04
诗豪刘禹锡简介11-11
刘禹锡为何被称为诗豪11-12
刘禹锡的诗作 为什么刘禹锡被称为“诗豪”11-28
《与歌者何戡》刘禹锡唐诗鉴赏10-31
刘禹锡的《与歌者米嘉荣》05-20
《与歌者米嘉荣》刘禹锡唐诗鉴赏11-01
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唐诗鉴赏10-29
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翻译赏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