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阅读答案

2020-08-24 刘长卿

  刘长卿的《送李中丞之襄州》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李将军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卓著功绩,对老将晚年罢归流落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诗中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6分)

  (1)忠诚英勇,视死如归。“轻生一剑知”即看淡生死,效命疆场,忠心可鉴。(2)戎马一生,屡树战功。曾独镇“三边”,令敌寇生畏,使关塞晏然。(3)困顿坎坷,眷恋朝廷。“归无旧业”,家徒四壁,但仍眷恋朝廷。(4)凄凉流落,老而无依。“欲何之”道出老将军前途茫茫,不知所归。(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2.(5分)

  对比(或虚实结合)(2分)。将将军曾经的叱咤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与眼前老而罢归、无所归依的境遇进行对比(2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惋惜和同情(1分)。(答“感慨之情”或“对朝廷的不满”也可)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

  (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2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分)(4分,每点2分)

  拓展阅读: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赏析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11-27

《送李中丞之襄州》刘长卿11-22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赏析09-04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阅读训练及赏析10-10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译文赏析12-30

送李中丞之襄州唐诗12-14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全诗翻译赏析12-29

《送李中丞之襄州》练习题答案09-06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_刘长卿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26

刘长卿《移使鄂州次赏析岘阳馆怀旧居》赏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