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
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翻译】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拓展阅读:怀才不遇刘长卿
说到唐诗,一般耳熟能详的多是五言和七言诗,你是否知道,唐诗中还有六言诗呢?
“鸟飞平无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一个周六的上午,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展厅二楼的长沙窑展厅,响起一个小学生清脆的朗读声。“这是不是一首诗?很少见呢?”她这样问博物馆的志愿者阿姨。“这的确是一首诗,只不过是很少见的六言诗。”志愿者阿姨回答到,“既然有人问到,那我就详细跟各位讲解一下这首诗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六言诗呢?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六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两汉诗歌以五言和杂言为主。六言句虽较常见,但多是散句。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
如果说建安时期至齐梁之前的六言诗仅仅是具备了六言的形式,较少注重韵律、平仄和对仗,不少作品还不时地夹杂一些虚词衬字的话,那么,经历了魏晋至南朝齐梁三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梁简文帝、昭明太子和北周王褒、庾信,六言诗已经趋于成熟。他们的六言诗不仅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为六言律、绝提供了标准的范本,而且对唐以后六言各体的定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唐代,六言诗和五、七言诗歌一样,逐步发展成为格律诗。六言绝句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维的《辋川六言》。
瓷器中这首诗的题目是《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作者是刘长卿。全诗共八句,这四句是其中的第三到六句。现将全诗完整摘录如下: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飞平无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云芳草凄凄。
原作共有四联八句,而长沙窑的制瓷人则是截取中间的两联四句写在瓷盘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四句诗文,虽说无深奇之处,然每句都有意象韵味的美感,别有一种情丝氛围,与原作送别凄伤的主题全然不同。
诗的意思是:小鸟在平阔的原野上由近及远地飞翔,好像人随着流水各奔东西,愿白云将思念之情带给千万里之外的朋友,愿一轮明月载着愁思随溪水带到友人身边。由于这四句诗文非常优美,也曾析为绝句体,入乐府,词名《谪仙怨》,配以吹鼓,遂成为江南人喜爱的词章,广为流传。有人评论说,六言诗受声韵制约,很少有佳作,但刘长卿的这首诗,特别善于处理节奏,并发挥六言的长处,韵律之美,毫不逊于五言和七言诗。
这首诗的作者刘长卿是中国盛唐到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是唐玄宗时期的进士,曾在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以及唐德宗四朝为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睦洲司马和随州刺史等职,所以也被称为“刘随州”。他与当时的诗仙李白交情深厚,而他本人作为一个诗人,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代表作有《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江中对月等》。刘长卿的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尤其擅长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的五言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选入当今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即使对刘长卿感到陌生的人,也会对诗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句子有所耳闻,那就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当了很多年的官,可是他的为官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他曾两次被贬,还坐过一次牢。瓷盘上记录的这首诗, 就是刘长卿遭到朝中权臣诬陷,被贬为睦洲司马时写给友人的。睦洲为今天的浙江淳安一带。全诗通过描写飞鸟、流水、白云、明月等景物,表露出作者远离故乡,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这个唐代长沙窑唯一的青釉六言诗文盘,1978年在长沙窑窑址出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形制上看,其高度是4.2厘米,盘口直径14.4厘米,底径4.9厘米。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它造型规整,通体施青釉。专家介绍说,在瓷器上题写诗文,也是长沙窑极富特色的装饰手法。目前在长沙地区发现的长沙窑瓷器上,写有诗文近百首,但是其中能确认作者的很少,还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民间所作的诗歌,
长沙窑开创了中国陶瓷釉下彩绘和诗文装饰的先河,这个记载有刘长卿诗词的青釉瓷盘不仅让后人欣赏到长沙窑瓷器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同时也为专家学者研究唐代诗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千年前的长沙窑烟火和先人们的悲欢离合早已远去,留下这小小的瓷盘,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它承载着历史文化,沟通古今,散发着隽永的光彩。
从这件出自民间的小小诗文盘上,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诗歌文化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消遣,也是平民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是一个真正诗的时代,诗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