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的“长”字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

2022-04-13 刘长卿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他写下无数的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更是为人们所熟知,对于刘长卿本人,我们也比较熟悉,但很多人对于刘长卿的长字每次总是困惑不解,是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呢?

  刘长卿的“长”字发音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 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 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 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 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知识延伸】

  诗人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786至791)唐代诗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

  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

  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

  世称刘随州。

  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

  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

  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历来传诵人口。

  绝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

  然其笔力豪赡,

  气格老成长城之目,盖不徒然。

  但他的大部分诗作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他的诗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刘长卿的诗句

  南楚怀古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何事一花残,闲庭百草阑。绿滋经雨发,红艳隔林看。

  竟日馀香在,过时独秀难。共怜芳意晚,秋露未须团。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

  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昔游。内史旧山空日暮,

  南朝古木向人秋。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黄叶一离一别,

  青山暮暮朝朝。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

  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使还至菱陂驿渡浉水作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清川已再涉,疲马共西还。何事行人倦,终年流水闲。

  孤烟飞广泽,一鸟向空山。愁入云峰里,苍苍闭古关。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风流一才子,经史仍满腹。心镜万象生,文锋众人服。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蹭蹬空数年,裴回冀微禄。

  朅来投笔砚,长揖谢亲族。且欲图变通,安能守拘束。

  本持乡曲誉,肯料泥涂辱。谁谓命迍邅,还令计反覆。

  西戎今未弭,胡骑屯山谷。坐恃龙豹韬,全轻蜂虿毒。

  拂衣从此去,拥传一何速。元帅许提携,他人伫瞻瞩。

  出门寡俦侣,矧乃无僮仆。黠虏时相逢,黄沙暮愁宿。

  萧条远回首,万里如在目。汉境天西穷,胡山海边绿。

  想闻羌笛处,泪尽关山曲。地阔鸟飞迟,风寒马毛缩。

  边愁殊浩荡,离思空断续。塞上归限赊,尊前别期促。

  知君志不小,一举凌鸿鹄。且愿乐从军,功名在殊俗。

  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别君颇已久,离念与时积。楚水空浮烟,江楼望归客。

  徘徊正伫想,仿佛如暂觌。心目徒自亲,风波尚相隔。

  青林泊舟处,猿鸟愁孤驿。遥见郭外山,苍然雨中夕。

  季鹰久疏旷,叔度早畴昔。反棹来何迟,黄花候君摘。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数事率成十韵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

  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生平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在天宝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756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事迹新证

  刘长卿是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甚为复杂,有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弄清楚。最近见到新出土的拓本刘长卿所撰的《王廉墓志》与刘长卿所书的《魏系墓志》,以及郑深所撰的《郑洵墓志》,为我们研究刘长卿的生平事迹提供了新的线索。

  《魏系墓志》原题为《唐故伊阙县令钜鹿魏府君墓志铭并序》,题署:“前乡贡进士张莒撰,睦州司马刘长卿书。”墓主以大历十三年(778)十一月十八日葬。这方墓志为刘长卿任睦州司马提供了新的证据。刘长卿任睦州司马,当代学者考证甚为详明,其时间与本墓志所载基本一致,故不需要再进一步展开讨论。惟此志是刘长卿所书,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刘长卿文学成就以外的书法艺术成就提供了新的材料。该志的情况,《河洛墓志拾零》云:“首题:‘唐故伊阙县令钜鹿魏府君墓志铭并序’。共25行,满行26字,590×590×105。志盖篆书:‘唐伊阙令魏府君墓志铭’,3行,行3字,445×450。大历十三年(778)九月十日卒,十一月十八日葬。张莒撰,刘长卿书。2003年秋,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出土,旋归洛阳张氏。”[1](447) 笔者所见到的拓本《唐故朝议郎行上党郡大都督府黎城县令上柱国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题署:“通直郎行陈留郡浚仪县尉刘长卿撰上。”志云:“公讳廉,字廉,太原晋阳人也。……以天宝二载七月十日寝疾于官舍,春秋六十有九。……复以天宝十一载二月廿四日卜远于颍川郡西南界颍水之阳平原,礼也。……长卿不佞,承命为文,存遇清埃,浚惊玄化,陵谷是虑,刻石为钧。”① 由新出土的几方墓志与史籍参证,可以进一步探讨刘长卿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一,为陈留浚仪县尉问题;二,登进士第时间;三,为监察御史时间;四,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

  一、为陈留浚仪县尉问题

  据《王廉墓志》题款,知刘长卿于天宝十一载(752)二月在陈留浚仪县尉任上。而学术界对刘长卿的研究,迄今为止,尚未涉及刘长卿尉浚仪事,只是把陈留的踪迹定为天宝时长卿东游经历的一部分。按,浚仪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七《河南道》三《汴州》:“浚仪县,望。郭下。理西界。本汉旧县,属陈留郡。故大梁也,魏惠王自安邑徙此,因浚水为名。”[2] (P177) 刘长卿有《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得西字》诗,有“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句,[3] (P32)“傲吏”应即自指,当是任陈留浚仪县尉时,与同官在真福寺茶会之作。《别陈留诸官》诗云:“恋此东道主,能令西上迟。徘徊暮郊别,惆怅秋风时。上国邈千里,夷门难再期。行人望落日,归马嘶空陂。不愧宝刀赠,惟怀琼树枝。音尘倘未接,梦寐徒相思。” [3] (P31) 这首诗就是刘长卿罢浚仪县尉赴京师时所作,故言“上国邈千里,夷门难再期”。“不愧宝刀赠”,用《晋书王祥传》典:“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4] (P991) 亦以此典表现对陈留诸官送别之感谢,更流露出自己将入京为官,以身许国的志向。故将有关刘长卿陈留诸诗归为东游之作,是不确切的。“夷门难再期”之夷门亦在浚仪县境内,《元和郡县图志》卷七《河南道》三《汴州》:“浚仪县,……夷门,《史记》大梁城有十二门,东门隐士侯蠃,年七十,家贫,为夷门监者,魏公子无忌厚遗之,不肯受。”[2] (P177) 又言“惆怅秋风时”,知其罢浚仪县尉的时间是在秋天。

  有关刘长卿事迹的文献记载,极为简略,最早见到的是《新唐书》卷六○《艺文志》集部别集类:“《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5] (1604) 并没有记载他任浚仪尉之事。其后辛文房《唐才子传》,以及近年有关刘长卿的考订文章或年谱,如傅璇琮《刘长卿事迹考辨》、杨世明《刘长卿年谱》、储仲君《刘长卿简表》等,都没有涉及刘长卿任浚仪县尉之事。其为浚仪县尉一事,长期被湮没而不为人知。

  二、登进士第时间

  刘长卿登进士第的时间,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卷下:“刘长卿,……字文房,宣城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6](P559)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刘随州集》十卷。……长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7] (P473)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刘长卿传》亦云:“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进士。”[8](P313)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云:“《刘长卿集》十卷,右唐刘长卿字文房。开元末中进士第。至德中,监察御史。”① 清徐松《登科记考》卷八据《极玄集》著录刘长卿登进士第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9] (P265)

  然而,记载刘长卿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之说是错误的,傅璇琮《刘长卿事迹考辨》有较为详细的考证,以为“所谓刘长卿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之说不能成立,天宝中登第的可能性较大。至于具体在天宝那一年,就不可考知了。”[10] (P364) 按,傅先生的考证是可信的'。陈尚君则进一步推测曰:“按敦煌遗书斯五五五有樊铸《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今存八首并残诗一首。铸另有天宝三载作《檄曲江水伯文》,见《唐文粹》卷三三。《刘随州集》卷四有《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虽所咏之物与樊铸不同,但可肯定为一时之作。据此可知长卿为‘礼部李侍郎’知举年及第。检《登科记考》卷八至卷九,自开元二十四年改由礼部试进士后,李姓知贡举者有:天宝六载至八载,礼部侍郎李岩;九载,礼部侍郎李;十载,兵部侍郎李麟;十一载,礼部侍郎李麟。长卿及第,应在此数年中,为李岩所取的可能性似更大些。”② 陈先生的推测为我们进一步考证刘长卿的及第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考刘长卿有《小鸟篇上裴尹》诗云:“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西城黯黯斜晖落,众鸟纷纷皆有托。独立虽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搏。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岁月蹉跎飞不进,羽毛憔悴何人问。绕树空随乌鹊惊,巢林只有鹪分。主人庭中荫乔木,爱此清阴欲栖宿。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不辞奋翼向君去,唯怕金丸随后来。”[3] (P14) 细味诗意,应是刘长卿及第后以请求裴尹援引为官时作。按,唐开元时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置府,设尹一人。据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一,天宝中裴姓为京兆尹惟天宝十一载(752)裴士淹;又同书卷四九,天宝中裴姓为河南尹者为天宝三载(744)裴敦复、天宝九载(750)至十四载(755)裴迥。长卿为洛阳人,故其诗所上裴尹以河南尹更有可能。参以《王廉墓志》天宝十一载(752)刘长卿已在浚仪县尉任上,则上裴尹即当在天宝九载(750)或十载(751)。而刘长卿又有《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诗,安大夫即安禄山,据《旧唐书》卷二上《安禄山传》:“三载,代裴宽为范阳节度。……六载,加大夫。”[11](P5368) 又《金石萃编》卷八八《北岳恒山安天王铭》:“骠骑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范阳郡长史、柳城郡太守、平卢节度支度营田、陆运两蕃四府、河北海运、兼范阳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采访处置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柳城县开国伯、常乐安公曰禄山,国之英也。……天宝七载岁在戊子五月庚午廿五日甲午建。”[12](P2) 故知至少是天宝六载(747),刘长卿是应举落第的。因此,刘长卿及进士第可以锁定在天宝七载(748)或八载(749)。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为监察御史时间

  《新唐书艺文志》称刘长卿“至德监察御史”,后人大都以为这一记载是错误的。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二云:“未知何据。或监察御史系长卿任长洲尉、海盐令时所带之宪衔。”[8] (P315-316) 陈尚君《补正》曰:“笺考至德中刘长卿为长洲尉等,甚是,《新志》有误。然令、尉无带宪衔者。刘乾《刘长卿三题》谓‘至德’乃‘广德’之讹,不为无见。”[8] (P59) 按,刘乾《刘长卿三题》,其一为“刘长卿何时任监察御史”,认为:“新志的‘至德’,是‘广德’之误,刘长卿是唐代宗广元、二年间回长安并任监察御史的。”[13] (P296)

  今按,傅璇琮以刘长卿未任监察御史实职,刘乾以刘长卿为监察御史在广德中,都是根据刘长卿相关诗文等材料加以推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今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刘长卿为监察御史是在出为转运判官,知淮西、岳鄂留后之前。他为岳鄂留后以后,又被吴仲孺所诬而贬为南巴尉。其受诬的时间在至德三年(758),大致无可怀疑。② 按照《新唐书艺文志》的叙述顺序,刘长卿任监察御史不容在广德中。刘乾在《刘长卿三题》中,运用较大的篇幅考证广德中刘长卿在长安,故而认定此时为监察御史。今考刘长卿有《祭萧相公文》云:“维年月日,殿中侍御史刘长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江州刺史相国萧公之灵。”[3] (P573) 萧相公即萧华,诗为刘长卿广德元年(763)春出使鄂州时作。杨世明注云:“据《宝刻丛编》,萧华在宝应元年(762)到任不久即死去。今按此文直书辅国之恶,应在辅国被刺之后,即宝应元年十月之后。文作于江上,应在广德元年春。时文房奉使鄂渚,正逢萧华旅榇北归,因得吊祭。”[3] (P573) 是广德中,刘长卿为殿中侍御史,而不是监察御史。

  据上文所考,刘长卿天宝十一载(752)以后在浚仪县尉任上,罢任后就赴京为官,据其诗虽难以确定其所任京官到底是何职,然参证《新唐书艺文志》“至德监察御史”,则知其罢浚仪县尉任后,就赴京任监察御史之职。不久即逢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又改元至德元载,其后不久刘长卿南奔并为长洲尉。由此推定,刘长卿任监察御史仅是至德元载较短的时间,但这与《新唐书艺文志》的记载是相吻合的,因而《新唐书艺文志》关于刘长卿至德中为监察御史的记载,不应该轻易否定。

  四、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

  刘长卿有《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谪居此州》诗云:“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3] (P383) 按,这首诗与刘长卿为鄂岳转运判官的时间直接相关。其为鄂岳转运判官及转运留后,傅璇琮《刘长卿事迹考辨》以为“当大历五六年间,刘长卿已为转运判官、转运留后等职”,[10] (P356) 而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则云:“诗当作于大历七年(772)或八年巡行岳州时。”[14] (P376) 其《刘长卿简表》大历五年云:“移使鄂州,擢鄂岳转运留后,检校祠部员外郎。”[14] (P584) 杨世明《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注此诗则云:“大历八年(773)或前后鄂岳任上作。”[3] (P383) 今考拓本郑深撰《唐故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尉荥阳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唐大历四年三月廿七日,前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尉荥阳郑府君讳洵,春秋五十三,卒于巴陵之官舍。……拜监察御史,兼总以军储之务,将骄而难可其欲,公一以贯之,遂为奸人所忌,因有沅江之责。”③ 又拓本柳识撰《唐故朝议郎行监察御史上柱国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洵,字洵,荥阳人也。……诏授监察御史。又别敕除县令。……未经考,王师西备犬戎,军储是切。诏授太子舍人兼监察御史,充京西军粮使。无何,监察正名,使务仍旧。居数月,以直道为谗巧所嫉,贬岳州沅江县尉。……以大历四年三月既望,寝疾终于岳州官舍,是年五十六。”[15] (P302) 这两方墓志,前者为郑洵志,后者为郑洵夫妇合志。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谪居此州》诗有“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语,足证作于大历三年(768)之前。唐监察御史可称“侍御”,唐赵《因话录》卷五:“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16](P101-102) 由《郑洵墓志》可知,刘长卿为为鄂岳转运留后,必在大历三年或之前,这首诗也当为大历三年秋作。陶敏对郑洵墓志的价值及刘长卿诗的作年曾作这样的论定:“这首诗中述及郑洵为侍御,谪岳州的情况,正可与郑洵墓志相发明。过去读此诗,仅自独孤及文知郑洵天宝末为华阴参军,至其大历中因何事谪来岳阳则一无所知。现在郑洵墓志出土,疑团遂涣然冰释。而且,郑洵志大有裨于对刘长卿事迹的了解。……郑洵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史料。郑洵既于大历四年三月卒于岳州,那刘长卿巡岳州并作诗留别郑洵就不应晚于大历四年三月。而且,刘诗云‘相逢楚水秋’,作于秋日,那二人岳州之会就不应晚于大历三年秋。换句话说,早大历三年,刘长卿就已在鄂州使院了。”[17] (P49) 因此,由新出土《郑洵墓志》,可以订正学术界将刘长卿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系于大历五年、七年或八年的成说,而大致确定为大历三年或稍前。

【刘长卿的“长”字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相关文章:

刘长卿的“长”字怎么读?09-28

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09-27

刘长卿的长你读对了吗11-25

刘长卿怎么读09-24

刘长卿《新年作》赏读11-28

刘长卿的“长”字发音09-28

读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感想08-28

刘长卿《长门怨》10-18

《长门怨》刘长卿10-18

刘长卿的“长”字怎么读? 刘长卿的“长”字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