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1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这两句是说,江水不了解我客居思归的心情,凄切的浪涛声,反而触发起我孤独失意的苦闷情绪。本是听者感受特殊,却怪“新滩莫悟”,曲折有致,“悟”字用得十分传神,使情思更为婉转曲折,意境绝妙。乐景哀情作者埋怨新滩不解人意,新滩涨水就像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写出自己思乡之情浓重,不能归乡的无奈。
出自李商隐《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①游人:指诗人自己。
②风檐夜雨:形容江边浪涛声的凄切。
译文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
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
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
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
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赏析
《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写得很美。这春景越美,作者自己的愁意就越浓。诗中以乐境反衬愁思,取得了异样的艺术效果。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的诗2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古瑟有弦五十条。
2.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
3.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
4.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附详细注释:
1.朱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2.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3.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
4.沧海句:《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5.蓝田句:《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6.可待:岂待,何待。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①,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②传宵柝③,无复鸡人④报晓筹⑤。
此日六军⑥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⑦。
如何四纪⑧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⑨?
①海外、九州:指传说中的`仙境。他生未卜:指唐、杨二人曾订立的“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 ②虎旅:指禁军。
③宵柝(tuò):夜间巡逻报警的梆子。
④鸡人:皇宫中负责夜呼晓唱报告时间的人。
⑤晓筹:(竹签)报晓。
⑥六军:禁军。
⑦笑牵牛:嘲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
⑧四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⑨莫愁:古代女子名,洛阳人,后嫁卢家为妇。此句讽刺唐玄宗身为帝王,反而不如民间夫妇能够白头相守。
李商隐的诗3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5、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李商隐《北青萝》
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7、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无题二首》
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0、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二》
1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15、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1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
17、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李商隐
1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19、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李商隐
2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2、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4、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牡丹》
2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26、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春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恨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
27、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2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9、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晚晴》
3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31、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李商隐
3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3、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
3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35、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李商隐
36、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李商隐《送母回乡》
37、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李商隐《板桥晓别》
38、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李商隐
3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4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1、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
42、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李商隐《无题》
4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44、愿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损年华。 ——李商隐
4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46、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
4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4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50、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李商隐《无题》
51、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52、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李商隐《夕阳楼》
5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54、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李商隐《娇儿诗》
55、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李商隐
56、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57、楚地空山拂日风,李室厚土对月空。今朝有君兴相同,来日卧马问谁忠。无论从诗意或文体来讲都不愧为李商隐的'社会题材的代表之作。 ——李商隐《月下与君共饮》
58、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
59、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
60、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61、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62、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李商隐
63、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心似双丝网,结结复依依。 ——李商隐《子夜歌》
64、来从千山万山里,归向千山万山去。山中白云千万重,却望人间不知处。 ——李商隐《代魏宫私赠》
6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66、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
67、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68、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李商隐《筹笔驿》
6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李商隐
7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湿干——李商隐
71、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李商隐
72、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73、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李商隐《杂纂》
74、译锦瑟、华丽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五十根弦;一弦一柱呀,让我想起一生那美好华年?那时充满梦想,醒来我不知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那时追求向往,像望帝寄春心给日夜明志的杜鹃。像沧海月明呀,珍珠闪光有泪含多少曲折;似蓝田日暖啊,宝玉藏处是雾令何人能见!这片痴情,本应结果作未来美好回忆;只是可惜,当时就情思紊乱显得茫然!——李商隐
75、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李商隐《为有》
76、爱恨朦胧花季间,含情为你似婵娟。无心妙语偏多解,有意痴言正少缘。往日闲愁强潇洒,近来新病弱衣冠。锦书不敢繁青鸟,梦里相期渐渺然。 ——李商隐《无题七》
77、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李商隐《南朝》
78、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李商隐《蝶》
79、年华有情状,吾岂怯平生。 ——李商隐《俳谐》
80、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李商隐《北楼》
81、皇城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李商隐
82、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8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咏史》
84、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85、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86、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春雨》
87、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
88、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李商隐《雨》
李商隐的诗4
无题
作者:【李商隐】年代:【唐】
体裁:【七律】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诗文解释】
相见不容易,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春蚕吐丝直到死了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流干。早晨照镜子忧愁年华消逝,乌黑的鬓发变成白发,夜里吟诗只觉得月光寒冷。蓬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请青鸟作为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评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李商隐的诗5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粒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真是恰到好处地证明了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千差万别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比较偏远的地方,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学生的差异更是严重。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是说我们在如此众多的学生当中,又面对着如此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我想这是目前摆在我们每一个老师面前摆的一个很严峻的话题。
《锦瑟》,是李商隐的比较隐晦的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本首诗又是最不易理解的,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评家莫衷一是,如此朦胧之诗境,怎样处理才合适呢?对这首诗的情感和主题是不是非要学生探个究竟呢?这就得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于是,这首诗在教学上我做了如下处理。
第一,呈现目标。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通过导语让学生基本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作特色;体会这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并能背诵这两首诗;体会李商隐诗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认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我认为这几个学习目标是几个具有层次性的具体问题,我在上课时就出示给了学生,以激起学生的思考,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第二、自学检测。
我让学生带着上述呈现的教学目标,自读这首诗,先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一定要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说明去读,将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写在诗歌的旁白处,以待下一步交流发言。此时,教师在学生间巡视学习效果,并注意积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感悟,能感悟到的,教师就不用讲了,我只是关注那些学生心存疑惑或有质疑的地方。
第三、朗读与交流互动。
通过学生几分钟的朗读,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上面的教学目标逐个交流学习体会与心得。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与互动,我发现这两首诗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诗意的理解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整节课我只讲了这一个问题,我只是提示了这样两点:首先,“杜宇啼春”与“锦瑟”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悲慨,难言的怨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出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诗人达到了诗境的高潮。其次,“海月”“泪珠”与锦瑟是否也有关联呢?瑟宜月夜,情怨幽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是可以窥探的。颈联两句所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尾联的“此情”更是意境深远,与开端的“华年”遥相呼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这样一来,学生对全诗的意境彻底明白了。所以学生伸手努力就能摘到果实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摘,要不断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力争做的,是能够深入浅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并有成就感。
3、唐诗五首教学反思简短
自从在课堂上以训练学生为主,以实践活动为主以后,课堂的进度陡然慢了许多。《唐诗五首》整整进行了五节课,可是这五节课跟初一的五节课相比,有了很多的进步。
根据目标定任务,本课的阅读提示中说要学习唐诗的相关常识,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感受律师的格律之美,因此读唐诗成为我们的一大任务。格律诗的韵味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看看课后题,每一题扣住了一个方面,第一题扣画面美,第二题虚实结合、起承转合写法,第三题扣住了炼字来问,第四题扣住写景角度的转换,第五题则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在年级组备课的时候我们把朗读作为必须训练的点,根据课后题给每一首定了一个重要的训练点,这样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有重难点。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唐诗格律平仄的讲解就是一个问题,规律好讲,但是《野望》《黄鹤楼》都出现了失粘的情况,尽管我们不用对初中生讲解太多,可是对于我们的老师,这是备课的一大难点,课前查阅资料,课前备课,所有老师在一起讨论,才基本了解规律。不由得感叹,教学不是靠经验,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给学生更好的知识,更好的训练。
4、李商隐诗两首听课反思
作为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提示。“课文研讨”部分列举的讨论题目,不必一一灌输给学生,这些题目仅供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时参考。
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问题。本课的练习题比之前几课有较大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不必形成书面作业的形式。
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要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来写,可以参考诗人的有关生平资料,但不必求全求细,以写读诗感受和发掘诗人的情感世界为主,写成随笔或随想录的形式即可。
课后练习虽然没有作朗读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比如,《锦瑟》首联就要慢读,几乎一字一顿;《马嵬》首联就要快读,如骏马走坂,奔腾直下。
李商隐的诗6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这两句描写川中壮丽的景色——一条如雪的浪涛从巫峡咆哮而过,千里如火的云霞在成都一带上空“燃烧”不止。用“雪”、“火”两个醒目的字和“吼”、“烧”两个粗豪的`字,把流水浮云写得气象万千,有声有色。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注释
①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唐朝人。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西川:指成都,为西川节度使府所在地。诗作于大中元年闰三月,商隐赴桂林途经江陵时。
②火云:夏日之云。益州:泛指今四川境,包括唐之东、西川。
③《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贱业而可以惠众人,·,一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dú bí kūn),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⑤《太平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薛涛家其旁,以(百花)潭水造纸为十色笺。”
⑥玉钩:酒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手拳曲,武帝瓣开其手,得一玉钩,手得以展。后人效之,别有酒钩,当饮者以钩引杯。
赏析
《送崔珏往西川》由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写。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年少旅愁,既有漂泊不定的纷乱心情,又有满眼江涛水、天边烈火云的大气之叹。深深的祝福和挥别全部涌现,却没有寂寥悲凉的情绪。桃红灼灼,夭夭美妙。纸上的绯红桃花色妙在似露不露之间,写来全不吃力,却情谊毕现。
李商隐的诗7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7.《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9.《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0.《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1.《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2.《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13.《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14.《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15.《无题·八岁偷照镜》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的诗8
《李商隐·诗两首》苏教版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的诗,安排到一起来学,是为了使学生对诗系统化学习,有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两首诗具有构思巧妙,语言优美的特点。根据新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即:(一)、学习两首诗精巧的构思(二)、学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双关、比喻等写法。(三)颂读并说出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也有助于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提高其文学素养。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这两首诗较为充分的自学基础上,在课前做了导学,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补充学生学习能力欠缺解决的.部分。本节课基本做到了上述要求:补充了作者生平介绍,完整了学生诗意理解,精要点拨讲解了诗的精彩之处,特别是对诗词的精妙构思这一方面,通过翻阅资料,反复斟酌,再运用课件,努力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准确简明的知识状态,让学生能对诗看得懂,学的明白,这是本节课做的比较成功的部分。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由于急于求成,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不够充分,诵读也相对较少,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诗词的教学让师生们既喜欢又害怕,喜爱它意境优美、语言精炼含蓄,怕的是让人理解困难,难以记住,更别说运用了。我尝试着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找到一个途径,能达到此目的。
李商隐的诗9
过楚宫
唐代 李商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译文
绵长高峻的巫峡,靠近旧日的楚宫。
到今天巫山云雨,依然遮暗了丹枫。
啊,芸芸众生,只贪恋人间的欢乐。
只有那楚襄王,在追忆飘渺的梦中。
注释
楚宫:《寰宇记》:“楚宫在巫山县北二百步,在阳台古城内,即襄王所游之地。”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之楚宫亦指此。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至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微生: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襄王: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楚襄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王氏亡故后,李商隐写了不少悼亡诗,抒发追思迷离、沉哀欲绝的心情。此诗当为作者赴东川柳仲郢幕府途经巫峡时所写,诗中有“丹枫”语,似是自夔州首途所经。另据《楚宫二首》“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句,可知楚宫诸作在秋季。
赏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二句追述楚宫旧事,说明男女间的至情是古今长在的。“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二句以“微生”与“襄王”对照,暗示自己如今已无复人间之乐,旧日的欢愉有如一梦,却令自己终生思忆。这表明了作者悼亡恋旧,感喟无穷,不能自已。
李商隐诗常涉人生哲理,并与人生情感体验融汇。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认为:此诗感情内涵,实较复杂。人间之乐与云雨之梦,似代表现实与理想两种不同境界。仕宦婚姻之顺遂,家室人伦之乐趣,皆常人所经营所依恋者。然徒有此则人生不免卑琐。故作者乃刻意追求更美好之人生理想。而此种理想境界又正如云雨梦思,虚幻恍惚,难以寻求,且并追求理想之高情远意,亦不为世所理解。人间之乐,亦因己之坚持理想而不能享有。是则理想之境,现实之乐,两皆落空,此实理想主义者之莫大悲剧。“微生尽恋人间乐”,于“人间乐”固有所不足,然其中又寓有并此亦不能享受之悲哀;“只有襄王忆梦中”,于己之独持理想固含自负,然又不免透出孤孑与自伤。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义山此诗,实祖屈子之意而融铸自身独特生活体验与思想性格。屈原坚信其人生理想,义山则既向往又深感其虚幻,表现为幻灭中之追求。至于“民生各有所乐”,则并屈原亦未否定。故以为义山于“人间乐”有所不足则可,以为即是庸俗之代称,则似未切。就全诗论,自伤之情固多于自负。
李商隐的诗10
1、《锦瑟》: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马嵬》: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李商隐的诗11
客去波平槛,
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
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
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
《凉思》鉴赏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画!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逼真,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驻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孤苦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测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他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抱负难展,托身无地,只好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
此诗抒情采取直写胸臆的'方式,不像作者一般诗作那样曲折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朗清淡,不假雕饰,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清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局限,于此可见一斑。
《凉思》作者简介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12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预习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锦瑟(sè)惘(wǎng)然无端(duān)
B.马嵬(wéi)宵柝(chì)沧海(cāng)
C.晓筹(chóu)蘧蘧然(qú)徒闻(tú)
D.更九州(gèng)传宵柝(chuán)虎旅(lǚ)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B.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
3.李商隐,字,号,时期诗人,作品集命名为。
答案:
1.B(分析:“柝”应读“tuò”)
2D(分析:“卜”的解释应为“预料”。)
3.义山;玉谿生;晚唐;《李义山诗集》
评价表一
题目1234优良达标
自我评价
过程学习
要点解析
1.《锦瑟》的独特意境
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锦瑟》一诗谜一样的主旨和情感。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锦瑟》一诗的高超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了。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4.《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马嵬(其二)》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妻子,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7.李商隐诗的用典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增加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典型题例
1.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2.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在。“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现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渺茫难求的惋惜之情。
3、律诗分和,每首四联,依次称为、、、
;每联两句,上句称,下句称;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句都要押韵,可押可不押,中间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叫,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答案:
1、D(分析:《马嵬》(其二)一诗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荒诞误国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
2、A(分析:迷,迷失。表达了美好的梦境破灭后的伤感之情。)
3、五言;七言;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二、四、六句;偶数;首句;两联;律绝
能力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杜鹃栩栩如生
B.苍海惘然马嵬自伤身世
C.九洲宵柝徒闻晦涩难懂
D.瑚蝶七夕莫愁海誓山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春心(伤春之心)
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绘有花纹的瑟)华年(青春年华)
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
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晓筹(拂晓的更筹。指拂晓时刻。)
3.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州,不过是空闻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答案:
1.A.(B.沧海C.九州D.蝴蝶)
2.C(“莫愁”应为“古时洛阳女子”)
3.C(当时应指“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
评价表二
题目123优良达标
自我评价
二、能力成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3)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
(3)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4)“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评价表三
题目1234优良达标
自我评价
学海探究
相关链接
李商隐名句集锦
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
春心莫共花争发,_________。
天意怜幽草,_________。
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
桐花万里关山路,_________。
答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学有余力
李商隐的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对他的诗有什么独到的体会,请试着写下来。
李商隐的诗13
学习要点:
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一、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 ,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 诗人字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 和 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阅读鉴赏
《锦瑟》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
4、《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5、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6、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7、“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8、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9、 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10、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 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12、《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参考答案
一、略二、晚唐 义山 《李义山诗集》 无题诗 咏史诗
三、1、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4、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5、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6、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7、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8、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9、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10、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11、——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12、——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李商隐的诗14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李商隐的诗15
板桥晓别
【唐代】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译文】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注释】
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
晓河:指银河。
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
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赏析】
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题中“板桥”,指唐代汴州城西的板桥店,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首句的“回望高城落晓河”中,高城指汴州城,晓河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回望汴州方向,原先斜贯中天、高悬在城头上的银河,此刻已经黯淡了,西移垂地。在破晓时分微微发白的天幕背景下,正隐现出高城的朦胧暗影。这对一年一相逢的情侣,曾经在这座高城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所以分别之际,不免怀着留恋和惆怅的心情翘首回望,彼此都感到刚刚逝去的日子仿佛是一场遥远的梦,“落晓河”,既明点题内“晓”字,又暗寓牛女期会已过,离别在即。而这对情侣在分离的前夜依恋话别,彻夜不眠的情景也不难想象。
然后是“长亭窗户压微波”,该句,长亭是板桥上或板桥近旁一座临水的`亭阁,它既是昨夜双方别前聚会之处,也是晓来分离之处。长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荡漾的微波,“压”字刻画出窗户紧贴水波的情景。在朦胧曙色中,这隐现于波光水际的长亭仿佛是幻化出来的某种仙境楼阁,给这场平常的离别涂抹上一层奇幻神秘的传奇色彩。那窗下摇漾的微波,一方面让人联想起昨夜双方荡漾难平的感情波流,另一方面又连接着烟波渺渺的去路(板桥下面就是著名的通济渠),这两方面合起来,也就是所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全句写景,意境颇似牛女鹊桥,夜聚晓分,所以和首句所写的“高城落晓河”之景自然融为一片。
如果说,一、二两句还只是在写景中微露奇幻神秘的色彩,那么三、四两句就完全进入了神话故事的意境。
“水仙欲上鲤鱼去”这句用上了琴高典故。诗人把游子暗比作琴高,板桥长亭之下,正停靠着待发的小舟,游子由水路乘舟离去,就像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琴高一样。在前两句所描写的带有奇幻色彩的景色引发下,这里进一步生出浪漫主义的想象,将“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的现实场景幻化神话境界。所以这想象虽奇幻,却又和眼前景吻合,显得自然真实。
最后一句“一夜芙蓉红泪多”转写送者。句子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的典故,将游子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美艳,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种天真浪漫的想象,类似“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不过这句的好处似乎主要在笔意,它是从游子的眼中来写送者,却又不直接描写送者在“晓别”时的情态,而是转忆昨夜一夕这位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伤神的情景。这就不但从“晓别”写出了夜来的伤别,而且从夜来的分离进一步暗示了“晓别”的难堪。昨夜长亭窗户之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情景,此刻板桥晓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黯然销魂之状也就都如在眼前了。
纵观全诗,可看得出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神话故事中汲取素材,然后组合成充满新奇浪漫情调和奇幻绚丽色彩的诗歌,这是他作诗的一贯特点。但像这首诗这样,用传奇的笔法来写普通的离别,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片,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境,在送别诗中确实少见。
【背景】
此诗歌写于唐代汴州(今河南开封)西的板桥店。李商隐在此地遇见诗人李郢,可能还有李郢在汴州的情人。聚散匆匆,欢宴言别,于是一首奇幻绚丽的离别诗在李商隐的脑海油然而生,遂挥笔墨,写下此诗。
【李商隐的诗】相关文章:
李商隐诗07-21
李商隐的诗05-19
李商隐的思乡诗01-05
李商隐的诗合集11-10
李商隐《骄儿诗》04-18
《骄儿诗》李商隐04-14
李商隐诗全集03-27
李商隐的诗全集03-24
李商隐诗(优秀)07-20
(精华)李商隐诗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