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2024-09-21 李商隐

  【作品介绍】

  《赠荷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7首。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原文】

  赠荷花

  作者: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注释】

  ①不相伦:不相比并,指重花轻叶。

  ②菡萏(hàn dàn):荷花花蕾。

  【翻译】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赏析】

  前二句是“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诗人是说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后面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则是说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最后两句“此花此叶长相应,翠减红衰愁杀人。”

  意思是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同时,也实际表达了诗人自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 相关推荐

【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李商隐赠荷花原文及赏析06-12

李商隐唐诗赏析10-23

赠荷花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14

唐诗《赠荷花》08-04

李商隐赠白道者唐诗及注释05-26

李商隐代赠赏析10-02

李商隐《赠荷花》原文及翻译03-19

李商隐赠荷花原文及翻译07-23

李商隐《赠荷花》译文及注释07-31

李商隐《重有感》唐诗赏析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