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宫词》李商隐翻译、赏析和诗意 永寿兵来晚上不锁,金莲没有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再停止,还从风摇九子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李商隐《齐宫词》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齐宫词》原文及赏析1
作品介绍
《齐宫词》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63首。这首诗题为“齐宫词”,却兼咏齐、梁两代。这是一首咏史诗,但妙在只叙事而不议论。
原文
齐宫词⑴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⑵。
梁台歌管三更罢⑶,犹自风摇九子铃⑷。
注释
⑴张《笺》编此诗于大中十一年(857)时商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至白下。凭吊齐、梁旧事,有感于两朝皆务浮华享乐,于纸醉金迷、轻歌曼舞之间,兴衰代续,乃有此作。
⑵“永寿”二句:《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齐废帝东昏侯宝卷起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萧衍师至,王珍国、张稷应之,夜开云龙门,勒兵入殿。是夜,帝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卧未熟,闻兵入,趋出北户,……直后张齐斩首送萧衍。”同书又载:“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此以永寿宫代指齐宫,言宝卷宠潘妃及亡国之事。夜不扃:夜里未关宫门(因有内应)。
⑶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⑷九子铃:《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又载:“庄严寺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
赏析
前两句“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写南齐亡国。齐废帝宠潘妃,专为她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豪华宫殿;又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潘妃行走其上,说是“步步生莲花”。公元501年(永元三年),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入建康,齐将为内应,夜开门,勒兵入殿。
当晚废帝在含德殿笙歌作乐方罢,还未睡着,却被斩。在实际中,这个事件时间跨度大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而诗人单刀直入,截取横断面,从兵来国亡之夜着笔,将“永寿”、“金莲”等情事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里面,不仅简炼紧凑地交代了南齐的覆亡,刻画出了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而且透露出亡国前的种种奢X情况。由此却可窥见南齐亡国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教训。
这种集中概括的写法颇像戏剧作品把场景限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构成具有尖锐戏剧冲突的场面,通过幕前交代幕后一样。将“含德殿”改为“永寿殿”,将夜开宫门改为“夜不扃”,这种细节上的改动,同样出于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的需要。废帝国亡身死,是以“金莲无复印中庭”这种富于暗示性的咏叹之笔轻轻带出。“无复”一语,似讽似慨,寓讽于慨。
后两句“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转写梁台(宫)歌管。梁台实即不久前齐废与潘妃荒淫享乐的齐宫,不过宫殿易主而已。“歌管三更”与“夜不扃”、“犹自”与“无复”呼应。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角色上演相同的故事。诗人既没有对梁台歌管作正面描写,更不诉诸平板的叙述议论,而是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事物加以巧妙的暗示。
九子铃是宫殿寺观的饰物。史载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这在废帝的荒淫生活中虽只是小插曲,却颇具典型意义。诗人特意让九子铃出现在“梁台歌管三更罢”之时,不仅串贯了齐、梁两代,而且让它发挥丰富的暗示作用。
以静托喧,暗示梁台歌管的喧闹。诗人虚点“梁台歌管”,实写歌管声歇(“罢”)后寂静中传来的“风摇九子铃”的声响,巧妙地暗示出不久前的喧闹。因为在喧天的歌管声中是听不到铃声的。“九子铃”是齐废帝奢淫、荒唐行为的突出表现,这个亡齐遗物出现在梁宫歌管声中,暗示了梁宫新主继承的是亡齐旧衣钵,“犹自”一语,点明此意。
以已经闭幕的一出衬托正在串演的一出,暗示梁台的必然崩溃。“九子铃”不仅是齐废帝荒淫生活的见证,也是其亡国殒身的见证。和荒淫亡国联结在一起的九子铃,对于歌管依旧的新朝来说,乃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歌管既然依旧,“永寿兵来夜不扃”的一幕,“金莲无复印中庭”的结局也必然重演,“荆棘铜驼,妙从热闹中写出”(姚培谦评),“不见金莲之迹,犹闻玉铃之音;不闻于梁台歌管之时,而在既罢之后。荒淫亡国,安能一一写尽,只就微物点出,令人思而得之”(屈复评),对这首诗构思的新颖精巧,表现的含蓄蕴藉,特别是暗示的`成功运用,都作了精到的分析。
作者的微意似乎不止于此。如果仅仅是以古鉴今,向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一个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专写齐事即可达到目的,不必兼写齐梁,作者借同一起宫串演齐梁两代统治者肆意荒淫的丑剧,特别是借九子铃着重揭露梁台新主重蹈亡齐旧辙,无视历史教训,
其真正用意似乎是要通过“亡国败君相继”的历史现象显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杜牧《阿房宫赋》的结尾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李商隐暗寓在艺术形象中没有明白说出的旨意,杜牧恰像代他作了痛快淋漓的表达。着力写“梁台歌管”,正是给当代封建统治者画像。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齊宮詞》李商隱
永壽兵來夜不扃,金蓮無複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
李商隐《齐宫词》原文及赏析2
诗词赏析
《齐宫词》李商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永寿兵来晚上不锁,金莲没有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再停止,还从风摇九子铃。
作者介绍
李商隐,唐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齐宫词》原文及赏析3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出自《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唐代] 李商隐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唐代] 李商隐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出自《白头吟》[唐代] 李商隐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出自《国语·吴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唐代] 李商隐
海棠珠缀一重重。
出自《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唐代] 李商隐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出自《礼记·学记》[唐代] 李商隐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唐代] 李商隐
礼多必诈
出自《西游记·第九十二回》[唐代] 李商隐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出自《对雪二首》[唐代] 李商隐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唐代] 李商隐
- 相关推荐
【李商隐《齐宫词》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李商隐古诗《齐宫词》赏析03-22
李商隐《齐宫词》全诗赏析11-27
李商隐隋宫原文及赏析11-23
李商隐《隋宫》原文赏析08-28
《吴宫》李商隐原文赏析10-25
汉宫词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李商隐《汉宫词》赏析10-31
李商隐《汉宫词》原文及鉴赏11-03
李商隐唐诗《汉宫词》译文、赏析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