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阅读答案附赏析

2024-09-01 李商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注:①这首诗作于李商隐离家赴东蜀从军的途中。这一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刚去世。散关,即大散关。②剑外:剑门关外。③鸳机:织布机的美称。

  (1)从全篇看,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2)这首诗寄寓了哪些情感?请加以括。(3分)

  参考答案:

  (1)主要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答“反衬”亦可:以梦中夫妻团聚反衬现实中生死两隔的悲哀。)前三句是写眼前之事与景,是实写;后一句写梦境,是虚写(2分)。

  (2)①悼念亡妻之痛;②孤独寂寞之情;③离家远行、路途艰辛之苦。(每点1分)

  作者:李商隐

  (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公元837年进士及第。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在内容上,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在艺术上,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文学价值较高。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较浓,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赏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的梦境,转入下文。读者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情意是十分真挚悲切。纪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短短二十字,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 相关推荐

【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阅读答案附赏析】相关文章: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诗词11-16

李商隐《流莺》阅读答案附赏析10-21

李商隐《安定城楼》阅读附答案07-31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08

《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08-19

《东溪》阅读答案及赏析08-03

去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0-15

李商隐《无题》阅读赏析答案10-24

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1-22

《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