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考点整理

2024-10-21 离骚

  《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杂文抠?(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 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拓展阅读:离骚教学反思

  我今天第二节语文课上完屈原的《离骚》回来,竟是带着深深的悲哀。其实不怪学生们,因为他们实在太年轻太幼稚,实在太不了解历史,让我觉得痛苦的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或者虚心好学,却自以为是地用无知去亵渎了一个历史伟人的高尚,甚至轻描淡写、嘻嘻哈哈的说这是一个时尚、怜香惜玉、喜欢花花草草的人,如果他不去跳江,我们就可以少学几篇关于他的文章少背几段生涩的文字,可以少污染水资源,可以少浪费粮食去包什么粽子了;也许还有人在心里骂他是笨蛋懦夫吧。

  二千多年前的屈原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天下的苍生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可他一定不会想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在他所热爱的土地上有人在这样说他骂他,地下有知,该又是怎样的“泪雨纷飞”?

  这个名字,你起码是从小知道的,他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属于中国民族精神的一分子。也许你不了解,但不了解你就去看书,你怎么可以这么嘲笑呢?我以为一个不尊重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热爱自己祖国文化名人的人,是不配做个中国人的!

  反思到最后,我又深深地自责:是我没有教好,我没有引导好。他们有了一个畅所欲言的习惯,却没有培养起一个尊重文化的心态。

  其实事后我还是有些懊悔当时自己的愤怒,因为我的批评,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说真心话的尊严,一直很赞同人家香港电影里警察或者律师们很爱说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一定要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那天,我确乎是出离愤怒了。

  他们不了解历史,不了解古人,但这不是他们的错。作业都来不及做的他们,怎么可能还有心去查找两千多年那位古人的资料?去理解这个满纸"兮"字穿花戴草的人物的意义?他们当然只能用他们现代的无厘头式的搞笑方式去解读屈原解读文化,这本来就是我们教育悲哀。这里的悲哀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小我们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古代文化的传承;二是我们的教育总是以粗暴和断然的方式否定了孩子们的愿望。

  因为课时的紧张,事实上我对屈原的介绍还是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归纳和总结上,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屈原深沉的痛苦屈原的政治抱负,他们觉得忠诚于一个楚国怎能代表热爱祖国?齐也罢秦也罢,不都是我中华大地吗?如果在课文解读之前我能利用多种资料带领大家走进屈原丰富的精神世界——即使多占一些课时,多去领会他“披发行吟泽畔”时不被理解却要忍受国土沦陷的痛苦煎熬的灵魂,也许那些同学就不会用搞笑的方式来理解屈原了,他们也能真正带着情感的共鸣来理解《离骚》的意义,以体己之心来察人,这才是最自然的解读途径。

  教学无止境,且行且思啊。当我在指责学生的无知时候,我是不是应该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原因?当我感慨现在教育的弊端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承认自己有时正是这弊端的受益者并且乐此不疲呢?是的,我们有那么丰富的文化,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接受了什么?长此下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走向何方?我们有时甚至觉得在目前的这一代人的身上看不到什么希望了。但是就我所了解的情况,世界各国都在经历着这样的一种“文化”的变化——世界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地球成了一个村子;英雄没有了,自我才是最伟大的;祖先没有了,子孙也未必要有,现实的自我就是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在目前的这种转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会显得很无奈。也许这就是我们国家目前急于搞新的课程改革的最真实的意义吧。

  痛苦是正常的,我们只是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 相关推荐

【《离骚》考点整理】相关文章:

《离骚》考点汇总04-16

离骚知识点整理04-17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10-21

《红楼梦》考点整理08-01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04-15

离骚01-25

离骚 课文01-25

《离骚》赏析03-09

离骚 原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