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优秀学案

2021-11-08 李清照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

  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三、课文阅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填空

  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号_____居士,她著有词集_____。“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3、阅读《醉花阴》,回答问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4、阅读《声声慢》,回答问题。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哪三种不同的境界?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此结句之妙。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校注(xiào)乍起(zhà)着凉(zháo)宫阙(què)

  B、薄暮(bó)寰宇(huán)蕴含(yùn)债券(juàn)

  C、枕着(zhěn)憔悴(cuì)逮捕(dǎi)诠释(quán)

  D、戚戚(qī)摘要(zhāi)反诘(jié)折服(zhé)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B、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D、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

  B、雁过也,正伤心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②有暗香盈袖(充满)③莫道不销魂(极度的欢乐)④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⑤憔悴损(损害)⑥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

  5、下列词句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6、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20xx上海卷)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20xx福建卷)

  (4),最难将息。(20xx湖北卷)

  (5)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五、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①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漫有:徒有,空有。②三山:传说古代东方大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

  上片“闻天语”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梁启超评论本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对梁启超的评论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答案

  三、课文阅读

  1、(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3)充满。

  (4)寒冷萧条。

  (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

  (6)光景,情形。

  2、词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3、1)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4)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4、1)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背井离乡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想寻觅的东西太多了:爱情、婚姻、故乡、和平、幸福,她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既是周围的客观环境又是作者的心境写照,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无光的。于是有了“凄凄惨惨戚戚”这样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这就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2)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再者,此时的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3)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4)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四、课堂练习

  1、D(A项“校”应读jiào,B项“券”应读quàn,C项“逮”应读dài)

  2、C(A项,消—销;B项,燕—雁;D项,弟—第。)

  3、D(次第:此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4、D。(③应为“极度的悲伤”,⑤相当于“煞”。)

  5、D.(正常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应笑我多情;西风卷帘,人比黄花瘦。)

  6、B(正确句读应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7、D(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

  8、(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梧桐更兼细雨(3)如今有谁堪摘(4)乍暖还寒时候(5)雁过也正伤心

  五、拓展练习

  1、(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2、起过渡作用,将上片对梦境的描写与下片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联系起来。这首词用浪漫主义手法开篇,描写神奇梦境,中间写与天帝对话,末尾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词气象壮阔,感情豪迈,不像她的婉约词,而有苏辛词的豪放风格。梁启超的评论是恰当的。(意思对即可。)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学习难点:

  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词中“愁的内涵,反复吟咏,快速背诵

  学法指导:

  1、课前查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词作特点

  2、认真读文本,在熟悉文本的基础成小组合做完成探究

  课时预设:两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有谁堪摘()憔悴()()

  2查资料填写下列空格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玉漱词》。她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3结合课下注释解读词意,并写在下边

  二、合作探究

  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回答。

  归纳: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难眠,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提示: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表达是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韵。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2)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3)七组叠字,很好的统率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词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只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是那么强烈的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

  6、《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并分析各意象的作用。

  提示:酒—愁三杯两盏淡酒“淡”: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秋风—愁晚来风急寓意晚年凄凉

  雁—伤心雁传书思念家人,雁南归想家

  而作者夫已亡——无书可传国已破——无家可回

  黄花—以花喻己黄花堆积——身世飘零,憔悴损——容颜憔悴,

  有谁堪摘———无心共摘

  梧桐——牵愁惹恨

  雨——愁细雨写出了愁之长和愁之无止尽

  7、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灾难与不幸。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请结合下边的列表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明确:

  词名节令意象意境感情写法风格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瑞脑、纱橱、玉枕、西风、黄花

  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寂、寂静的意境

  百无聊赖

  孤单寂寞

  相思之苦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比拟映衬

  委婉

  含蓄

  《声声慢》

  暮秋

  大雁、黄花、梧桐、细雨

  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颠沛之苦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对比烘托

  不加雕饰

  朴素自然

  三、课堂检测

  读下边的词,完成后边的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请说说词人的用意。

  提示:词人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她渴望自由,追求光明。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2.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理由。

  提示: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

  分析: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醉花阴》《声声慢》等词多半写闺情幽怨,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渔家傲》却是她豪放风格的佳作,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摆脱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出的。

  四、课外拓展阅读

  品味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1、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3、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酒——离别愁绪

  酒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出两种感情,一是欢庆,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文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是;离别,古诗大多是这一种,表现离别的愁绪。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在词中的“淡酒”表现了酒的无力,没有了烈性,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深、思念之痛

  5、梅花——傲霜斗雪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相关文章:

1.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2.李清照词两首

3.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4.《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5.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6.《李清照词两首》教学总结

7.《李清照词两首》考点练兵

8.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上一篇:[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李清照《怨王孙》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