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凭箜篌引》

2020-10-02 李贺

  《李凭箜篌引》的作者是“诗鬼”李贺,这篇佳作《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样,均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

  李凭箜篌(kōnghóu)引⑴

  作者: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山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娲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神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

  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注释】

  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李凭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

  7“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8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9二十三丝: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10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天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11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忽然高昂激越,如石破天惊般引得天上下起了秋雨。

  12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13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14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15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翻译】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李贺《李凭箜篌引》】相关文章:

《李凭箜篌引》李贺11-30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10-09

李贺李凭箜篌引 赏析05-27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赏析10-30

李贺《李凭箜篌引》古诗赏析08-09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11-28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02-16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赏析11-02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10-11

李贺《李凭箜篌引》知识点06-23

李贺做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