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众多的千古佳句,颇享盛誉唐代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贺名人事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③
这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按:
① 具见李卓吾《〈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
② 见《世说新语·任诞》。
③燕、当,均为平声。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
李贺是中唐时期有名的大诗人,他可以算是诗坛中非常不幸的一个人了,明明有着出众的才华,但是却只能看着进士试场的大门叹息,年仅27岁就因病去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诗篇,李贺通过他超凡的想象力,用鬼神般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鬼蜮般的世界,控诉了残酷黑暗的现实。
李贺简介
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是唐朝的皇室,虽然李贺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血统都很自豪,但是其实他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破败了,家境非常差,据李贺自己的诗作所说,当时家里是住在山上的,只有一亩田地聊以为生,可以看出他家当时还是很穷的。
李贺的一生
李贺从小长相就异于常人,古书上说是“通眉长爪”,不只是长相上的独特,李贺的才智也是非常出众,小小年纪的时候李贺就聪慧过人,年不过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不错尤其擅长草书。传说在他七岁的时候当时名动一方的韩愈和皇甫湜路过造访的时候李贺挥笔即成一篇《高轩过》,自此名扬四方,年纪稍大一点之后,李贺就白天外出寻找灵感创作,晚上就整理一天所得,学习非常刻苦,等到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
在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名远扬,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因为父亲早丧,需要为父亲守丧,之后又有嫉妒他才能的人流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所以和“进士”的“进”字犯忌讳,所以李贺愤而离开了考场。后来在韩愈等人的努力之下,李贺终于能够参与考核,通过考试之后,李贺成为了一个小官,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李贺虽然做得只是小官,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都不得志的好友,李贺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的黑暗,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
之后因为仕途不顺,李贺就希望能够到地方去施展才华,但是当时各地都是奸臣小人当道,李贺根本无处施展抱负,再加上夫人的病逝,让李贺更加的悲伤,在经过三年的漂泊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专心整理自己的诗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27岁。
李贺荒家酿佳作的名人故事
一片乱坟岗子,风吹野草瑟瑟作响,几只乌鸦立在枯枝上“哇哇”地叫着。气氛显得有些阴森肃杀。
“得得得”,随着一阵轻而碎的蹄声,只见一个面庞清瘦的青年,骑着一头小毛驴走向墓地,他肩上还挎着个破旧的锦囊。
他停下来之后,一不烧香,二不上供,却背着他的锦囊在坟堆中间穿来走去。看样子他不是来上坟的,那么他究竟来干什么呢?
说起来简直叫人难以置信,他是来作诗的,正在进行紧旅的构思哩:采用这样奇特的构思方式的青年,名字叫李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一位奇才,他的诗作驰骋奇想,随意挥洒,独创一格。难怪连他写作时的情景,也与众不同。
李贺七岁就能即席赋诗,并得到当朝大文学家韩愈的赏识和栽培。他作诗时特别强调独创性,最忌落他人案臼。为了搜集创作素材,他常常一大早就背着锦囊,骑驴出门游历,在那些荒郊野外,乱坟场里转来转去,观察事物,捕捉灵感。一旦触景生情,想到了好的句子,马上就在小纸条上记下来,然后投人锦囊之中。
晚上回到家里,他再把这些纸条取出,认真地进行选择整理,以这些零碎的不完整的句子作为基础,继续精心构思,写好一首诗就放进另一个锦囊中。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他天天都坚持这样做。
时间一久,人们对李贺的行踪都觉得有些奇怪。李贺的母亲更是耽心,儿子经常很晚才到家,老是背着个鼓鼓胀胀的锦囊回来,究竟是在干什么呢?她也捉摸不透。
有一天晚上,李贺刚回到家里,李母就命丫环去把李贺的锦囊夺将过来,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装的全是写有诗句的纸条。李母什么都明白了,原来儿子早出晚归,是在搜索枯肠觅寻诗句啊!
她望着儿子日益消瘦的面容,禁不住心疼地说:“你这孩子呀,真要把心血呕出来才算完啊!”她怕李贺把身体累垮了,就不许他再这样刻苦写诗了。李贺笑着劝慰母亲说:“母亲放心,我不会累病的。”
深夜气,李贺的房间里仍亮着油灯,他掏出一堆堆的纸条,又在琢磨润色,构思新的诗作了。
李贺以他二十七岁的短暂生命,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瑰丽珍品。今天,当我们吟咏他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等名句时,怎能不联想起他当初背着锦囊艰苦创作的情景呢?
- 相关推荐
【李贺名人事例】相关文章:
李贺名人警句10-24
李贺简介 名人故事08-26
李贺名人名言10-07
谈古论今话李贺名人故事07-01
李贺的名人名言10-25
诗成泣鬼神的李贺名人介绍06-30
李贺荒家酿佳作的名人故事07-09
诗成泣鬼神李贺名人故事11-25
李贺座右铭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