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

2024-07-15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仙李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仙李白 1

  李白不但被历代的文论家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超一流的伟大诗人,就连“诗圣”杜甫对他都是推崇备至,曾称赞他“诗无敌”,“敏捷诗千首”,而李白本人也很心高气傲。不用说,同辈诗人的作品,是很难入得了李太白法眼的。但是,偏偏就有一位只比他大两三岁的同辈诗人的一首七言律诗,不但入了李太白的法眼,据说甚至曾让他束手无策,郁闷不已。这个诗人就是崔颢,他让李白束手无策的作品就是著名的《黄鹤楼》,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有多种诗话记载:李白登黄鹤楼,看到崔颢题写在楼上的这一首诗,并没有像通常那样,也即兴赋诗一首,题写在楼上。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上说,李白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该闻录》、五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第一“崔颢”条下,都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同时还记载,李白虽然当时没有写诗就离开了黄鹤楼,但是他口服心不服,一直暗暗跟崔颢较着劲。有人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为了跟崔颢《黄鹤楼》一决高下而写的。还有人说,李白的另一首《鹦鹉洲》诗也是跟崔颢《黄鹤楼》较劲的作品。如此说来,李白对于自己没能在黄鹤楼上写出超过崔颢的诗,是耿耿于怀的。计有功虽然记载了李白不服气崔颢《黄鹤楼》的故事,但是他对此事持怀疑态度,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也不认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有跟崔颢《黄鹤楼》叫板的意思(《唐宋诗醇》卷七)。我个人认为,史实虽然难以考证,但是,姑且相信真有其事,把它作为一桩文艺佳话来谈论一下,也是可以的。至于《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一诗,我赞成明人杨慎的说法,它是一首伪作。

  先摘录李白的这两首作品如下: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那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和崔颢的《黄鹤楼》相比,究竟是哪一首作品更胜一筹呢?一般来说,历代文论家均不很看重李白的《鹦鹉洲》一诗,但有不少论者认为,《登金陵凤凰台》可以与崔颢《黄鹤楼》相媲美。例如,元人方回曾说,“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清代王夫之在严词批评宋人李白诗不如崔颢诗的说法之后,认为“太白诗是通首混收,颢诗是扣尾掉收;太白诗自《十九首》来,颢诗则纯为唐音”。在王夫之看来,唐诗是不如汉诗的。王夫之更具体指出,崔颢诗第一联就远远不如李白诗,崔诗“意多碍气”(《唐诗评选》卷四)。爱新觉罗·弘历也曾称赞二诗,“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唐宋诗醇》卷七)。也有一些人认为李白的诗超过了崔颢的《黄鹤楼》。例如,明代瞿佑就认为,《登金陵凤凰台》比起崔颢《黄鹤楼》,是“十倍曹丕”。瞿佑这样说的主要根据是,李白的`“爱国忧君之意”“远过”崔颢的“乡关之念”(《归田诗话》卷上)。

  当然,也有不少人虽然没有直接把李白诗跟崔颢诗作比较,但实际上是认为李白诗不如崔颢诗的。宋人严羽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清金圣叹认为后人都无法跳出崔颢《黄鹤楼》的樊笼(《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三);纪昀称崔颢诗为“绝调”,赞其“意境宽然有余”(《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沈德潜称崔颢诗“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集》卷十三),等等,莫不如此。

  我个人认为,两首诗的确难分高下,也不必强分高下。但是,跟明代瞿佑的观点相反,我认为,作为诗歌内含,“爱国忧君之意”还不如“乡关之思”。此外,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崔颢诗创作在前,李白诗仿作于后。那么,单从尊重原创这一点上说,我们的态度也无妨稍稍向崔颢倾斜一下。即使认为崔颢《黄鹤楼》稍胜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筹,也无损李白一丝一毫的声誉。

  自从宋代著名诗歌理论严羽家提出唐人七律诗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之后,后人也提出了不同意见。意见主要有两种:明代何仲默、薛君采等认为当以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为第一(杨慎《升庵诗话》卷十),清潘德舆认为当以杜甫《登高》为压卷(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沈佺期、杜甫诗照录如下: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都是不错的诗,至于哪一首更好呢?读者朋友自己去判断好了。说了半天,正题,即崔颢《黄鹤楼》究竟好在哪里,几乎被遗忘了,这里补说几句。关于崔颢《黄鹤楼》的好处,前人主要有这样一些说法: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气(宋·刘辰翁);宽然有余,无所不写(明·谭元春);意境宽然有余(清·纪昀);意在象先,神行语外(沈德潜)。总而言之,就是说,崔颢的诗写得大气。我个人最欣赏的有三点:一是对于道家追求飞升不死神话的彻底否定,富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二是旖旎、高亮度的景物,竟然蕴含着浓浓的乡愁;三是“悠悠”“历历”“凄凄”等词语以及首联的歌行句式等,构成了铿锵回旋的音韵之美。

  诗仙李白 2

  如果有人问我,你知道诗仙李白吗?

  我大概会很诧异的回答: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位从小到大,课本里出现过最多次的,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诗人,谁会不知道?

  如果有人继续问我,你了解李白吗?

  我不得不迟疑,扪心自问:我了解李白吗?他盛名背后的那段真实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的还答不上来。李白,这个见多最多次名字的唐朝诗人,不过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啊。从小到大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我对李白所谓的“知道”,到底是什么?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是我脑子里能跳出来的,用来形容李白的句子。很好笑,毕业了那么多年了,关于李白,也就记得这么官方的说法。这些形容确实没错,却无比的苍白,就像流水线传送带上全自动滚动的货品,没有任何感情。是的,我曾经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词,却对李白这个活生生的度过那么多岁月的人,一点感情也没有。我学习那些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吧,我应该从来没有在乎过,写出这些浪漫而豪气字词的人,到底有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那个诗词背后,真实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康震讲诗仙李白》里,能得到了一些答案。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从他的角度写了李白一生的故事。这个爱喝酒、信道教,桀骜不驯的李白,想要当宰相或成为皇帝的老师,是他在政治上的不凡志向。从他二十四岁出蜀各处游历开始,直到四十二岁,李白才终于获得了唐太宗的召见,从一个布衣之士直接跃上了龙庭。可惜身在翰林院,并未得到政治上的重用。皇帝看中的,还仅仅是他诗词上的才华。短短的一年多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李白再次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是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在庐山避难,却苦恼报国无门的五十六岁的李白,收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请,可惜李璘战败后,李白入狱,好在保住了性命,可这一次,为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梦想着要东山再起的李白,收到了被流放夜郎的惩罚,后来虽然大赦得以获得自由,可终究还是“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原来真实的李白,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在写法上,也充满了思辨。很多问题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展示同一个李白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几种不同的说法起头,通过一些证据来探讨哪一种是更正确的说法。

  通过这本书,那个原先只是著名诗人的李白,他真实一生的地图在眼前展现,另一个活生生的李白,在脑海中逐渐建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可从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结构稍微有一些瑕疵,逻辑上会有些奇怪。

  先从目录来看一下全书的结构。本书一共十章。

  第一章身世家世,通过讨论李白的出生地,李白是不是唐玄宗的亲戚,李白为何做倒插门女婿以及李白有没有后代子孙,把李白从出身到去世的概况,串在了一起。

  第二章出仕之路,第三章翰林生涯,第四章长安失意,第五章从军永王,第六章,被捕入狱,第十章流放与亡故,把他人生节点中的重大事件拉出来详述。

  第六章和第十章之间的三章,分别是第七章思想信仰,第八章交游往来,第九章经济来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丰富李白的人生。

  作为一本传记,一般通常作者会采用时间的顺序来完成,可这十章的内容,如何从时间线来串,并不完全符合。如果把第一章的.内容看成是总分结构里的“总”。“分”的内容里的第七、八、九三章的内容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来顺的,无法承上启下。因为从内容上看,第六章被捕入狱和第十章流放与亡故,才是可以无缝连接。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在这里也许可以理解为,作者把流放与亡故的部分放在最后,是希望结尾部分是和李白的人生轨迹相符合的。而作者本人又很想说说关于李白的思想、交游和经济来源这三个问题。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在“百家讲坛”里发现了新的线索。原来这本书的内容是来源于康震早年在百家讲坛里关于李白十讲内容的文字稿。这十次讲座内容分别是:

  李白出道之谜、李白翰林之谜、李白遭谗之谜、李白参军之谜、李白入狱之谜、李白家世之谜、李白交游之谜、李白收入之谜、李白信仰之谜、李白死亡之谜。

  根据讲座的内容来看,基本上这本书是讲座的文字版本,作者在出版的时候,把标题和顺序做了一些调整。那这本书本的出版,不是从写一本传记的出发点来写的,而是要把讲座内容都组合进去,这样就能理解阅读时,在结构上的不适应了。不过,所谓瑕不掩瑜,这本关于诗仙李白的书,看完还是受教颇丰的。至少可以让我反思一下关于古诗词学习的问题。

  不知道现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是什么样的,我读书的时候,基本就是诗人相关最简单的文学常识知识点一讲,诗词说的内容是什么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一定,一首诗就讲完了。坦白说,离开学校后,我不太记得我学过些什么,偶尔能用的几句诗词还是小时候就会的那种。

  20xx年中国诗词大会开始播的时候,才重新唤起我对诗词的记忆。坦白说,我并不是完全不喜欢古诗词的类型。爸爸很喜欢古诗词,家里很多相关的书籍,我小时候还挺喜欢翻翻那些很厚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的词典的。就是诗人传记看的不多,只有李清照的传记,我是认真看过的,小时候也很喜欢她的诗词。不同于学习里的古诗词学习,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还是设计的很好的,每年在春节期间播放,擂台赛的比赛形式挺新颖的,配上全场百人团集体答题,增加了可看性。点评的老师都是相当专业的,讲了很多诗词相关有趣的故事,每次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不仅展现了很多参与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也激发了很多人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

  那我们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如何能更有趣一些呢?我也许不是能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的人,但也总有些事情可以去尝试的吧。至少,我可以把这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看看书里写的这个李白,和在课本上的诗词里仅仅拥有姓名的李白,有着怎样的不同。

  我很喜欢一位热爱古代文学的老师向孩子们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时候,她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呢?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要学的古诗词太多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古诗词,只是在中国五年多年历史里,被留存下来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都遗失了。你们不觉得诗词很神奇么,可以让我们知道那么千百年前的人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我们现在学习并传承这些古诗词才能让这个后来人也能继续知道这些,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

  是啊,我们作为现代人有必要让这些古诗词永远继续流传下去,大概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的后来人,还能有机会在看着月亮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能觉得自己和李白,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

  诗仙李白 3

  说起诗仙李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下面我来讲一下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一位唐朝的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诗以豪迈大气为主,是现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游历中度过的“一生好人名山游,”多年的游历既丰富着他的生活,又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天真浪漫的李白写出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寄情山水的李白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重友情的`李白写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思念故乡的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有情有义,坦诚率真,他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汪伦,也有农民,船夫,矿工,当然也有贺知章,高适,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李白还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非凡,关系国事,关心民众的人。有诗为证:“大鹏一日肖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就是让人们千古不忘的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4

  晨风微微有风,突然一个人从风中走了过来。在雾中,他看到自己的眼睛闪闪发光,气质优雅而非凡。他看起来像一个被贬谪到人间的堕落仙女。他就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离不开神仙。堕落的神仙、诗仙和酒仙都加入了这个神秘的行列。神仙“在我身上。天降大任,人先苦其心骨。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一个五岁时背诵刘佳,十岁时观看一百所学校的比赛。﹍。一个神童,却有多么艰难的坎坷人生。二十岁时,他周游世界,希望结交朋友,实现政治抱负,但他漫游了十年。一直到他42岁才成事,最后被玄宗赏识。十年后,他被流放到西野。六十二岁那年,他随风而去,只留下一片解不开的迷雾。

  李白,字太白,名青莲居士。李真的很像那朵蓝莲花,但他还是像莲花一样清澈,尽管他周围有黑暗和污秽。青莲花语的意义是兴奋与辉煌分离后的冷漠与自由。李白自称青莲,就是一直在警界,不受名利和权贵的束缚。他只拿了一勺冷漠的自饮。虽然他有幸被贵妃捧着砚台,脱下靴子,

  李白爱酒,所以有酒仙之称。他爱喝酒,喝酒到了一天不喝酒不喝酒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他的诗也常常是酒后写的.。“哦,让一个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险吧,不要把他的金杯空空如也地对着月亮。“这时,李白情绪高涨;“直到我举起我的杯子,我请求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在一起。孤独的意义油然而生;“但是既然水还在流,尽管我们用剑把它切开,举起一杯来消除更多的悲伤和忧虑。无尽的惆怅围绕着李白。除了酒,月亮也是李白的最爱。“人们不能爬上明亮的月亮,但他们可以和月球上的人一起去。“秋风吹过河,河水在上个月流了下来。

  李白的诗洒脱,飘逸,前无古人,所以杜甫赞美他“文笔惊世风雨,诗成鬼“

  “既然上天给了人才,那就让它被录用吧!“李白哈哈大笑,随风而去。

  诗仙李白 5

  点一盏明亮的心灯,铺开历史的画卷。千年的时光悠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大江奔流。

  有多少英雄人物竞风流,而你只是行路,只是醉酒,只是作诗。

  你说行路难,可你一直在走。

  大道如青天,而你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杯浊酒,“月光长照金樽里。”

  一叶扁舟,“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把酒问月,一醉方休。

  翰林遭贬,你喝酒,“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于是,“将进酒,杯莫停。”

  醉疯了,“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醉晕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醉累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醉困了,“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醉倒了,“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醉醒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好不痛快!好不自在!

  好一个“天上谪仙人。”

  就连上天也嫉妒你,嫉妒你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你的诗,出水芙蓉;嫉妒你的洒,一醉方休。

  你举杯邀的是明月,而低头思的`是故乡。

  你醉杀江南千万山,却可惜举杯销愁愁更愁。

  奈何!奈何!行路难,归去来

  何妨?何妨?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你洒脱、放荡、浪漫,但也有几分失落。你清高、孤傲、风流,但厌弃污浊的官场。你高呼“安能使我摧眉折腰势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转身离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你醉酒,醉得淋漓,“斗酒十千恣欢谑”

  你行路,走得潇洒,“银鞍白马度春风”

  你就是如此。

  诗仙李白。

  好一个“天上谪仙人。”

  诗仙李白 6

  仗剑远游,你舒了舒衣袖,轻轻挥笔

  落成剑阁天险

  蜀道峥嵘,阻住了云中的飞鹄

  自此,长安也暗生绝壁钩连

  一代俊逸,竟与陷于攀援之愁的猿猱结伴

  /

  流落于市井酒肆,无意于开元的繁华

  斗酒十千恣欢谑,优游壶中流淌出的日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换酒,富贵如云烟过眼

  见惯了王侯将相,偏偏独羡饮者,数落着寂寞无趣的.圣贤

  贺知章说,你洒脱的是个谪仙人

  /

  天宝元年,玄宗见你

  君臣不谈治国,徒然荒废了经纬之才

  此刻你沦落为御用,每日守着皇家的后花园

  清平调里,藏下了多少强颜欢笑和心有不甘

  面对谗谤,终于,还是置之一笑,凭谁问殿上演出的是一幕脱靴还是挂印

  /

  云游四海,放浪形骸

  怎知,你身上也流着王者的血液

  心怀天下的豪情

  把盛唐舞成剑气,把刀兵吟进了月色

  塞下的笛声中信手折柳,摧金鼓,抱玉鞍,挥剑斩楼兰

  /

  安史之乱中,一首永王东巡歌

  勾画着心中的永嘉南渡

  可惜终是做不成谢安,反陷落浔阳狱里

  虽得救赎,天命之年,奔波颠沛,流身夜郎

  长恨,此生不得淬吴钩,秉烛且作侠客行

  /

  桃花潭,念着汪伦的情,黄鹤楼,遗下了搁笔亭

  采莲曲,长干行,子夜吴歌声中,似见故人依依相送的身影

  辞别长安,远涉吴越,一夜间梦游天姥

  远离,离开污浊之地,安可摧眉折腰,安可屈尊权贵

  月下身临一万八千丈天台,白鹿青崖,虎瑟鸾车,相逢云之君

  /

  拔剑四顾,一曲花间舞

  云生寂寞,月影凌乱

  剑花轻挽,叹胸中纵横之策已荒芜成了远离尘世的丹炉青烟

  悠悠问,杜甫哪里去了

  长风秋色沉吟着不知如何作答

  /

  你迷失于宦海,却因诗文成名

  大唐少了一个政客,华夏有了一个诗仙

  这一夜,酒醉后终得自在,由着本性,于碧波间捕捉明月

  人们记住了

  采石矶上,浪漫悠美的纵身一跃

  悠悠千年,谁知,魂归于陇西,碎叶还是江油

  诗仙李白 7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流传下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被人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大概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相当充分的反映。如昆剧中有《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等十几个剧种都有类似的剧目。又如李白佯醉痛骂杨贵妃的义儿安禄山的故事,在京剧中叫《金马门》,也叫《骂安》;川、湘、汉、滇、桂剧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在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也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太白醉酒图”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这样的题材也相当多。至于后人在诗文中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就更多得举不胜举了。旧时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写着“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等,无疑也含有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当然,人们尊祟李白,热爱李白,决不是因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和爱慕他的诗才。历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并没有人去尊祟。

  诗仙李白 8

  同学们都熟悉大诗人李白吧,他写过一首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赠汪伦》。说起此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汪伦是有名的歌手,而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折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想邀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

  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学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被信中所说打动了,欣然赴约。等李白到达后,汪伦才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要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李白方知“上当受骗”,但并未生气,他被主人的'诚意打动了。两人畅谈吟诗,成了好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了《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仙李白 9

  “神说少年惊鸿,倒是月下蹁跹”。——题记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我遇见他,就有了漫漫求学路上的一颗启明星……

  他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童真稚子;他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意气少年;他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羁旅游子……他的诗词触动了我的心灵,他的精神,激励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长安城外,朱雀台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他,他早已明白,只有取悦皇上,才能享一世荣华富贵。他敢让高力士为他脱靴,敢让贵妃为他捧墨,敢让龙巾为他拭吐,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呢?大雪压枝,他如松柏,不改四季常青的本色;狂风席卷,他如鲲鹏依旧翱翔九天的征程!诗意流淌,剑气纵横是他;傲岸不羁,放浪形骸是他。他在酒杯里,看摇摇晃晃的红尘;或者,他在酒杯外,看寻寻觅觅的众生。是他,教会了我不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当盛唐的华章被踩碎,他把愁苦留给了杯中酒,把希望留给了手中笔。他失望却从不绝望,悲伤却从未消沉。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他有入世之心,也有出尘之念;他如飘萍,但始终坚定,命途多舛,世事维艰,但从未舍弃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这也正是我们应学习的地方。

  他在人间流浪,带着微薄的行李和丰盛的自己。他是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世界苍白而喧嚷,总有芳草,于野径荒野,倔强地长出。”

  ——后记

  诗仙李白 10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诗仙李白 11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入清溪行山中》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醉後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匣中盘剑装鱼昔鱼,

  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

  左顾右盼生光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一别蹉跎朝市间,

  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中山孺子妾歌》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

  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赠易秀才》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赠瑕丘王少府》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僧崖公》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麒。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任城卢主簿》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赠饶阳张司户燧》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诗仙李白 12

  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你是一个不攀权附贵的人,你是一个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你是一代诗仙——李白。

  大山大河的浩荡气魄孕育着你的浪漫诗文,陶冶着你的情操。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可以看出你对月亮非常的喜欢,写出了月亮的美,对这夜景特别的喜欢。但后两句,又知道了你非常怀念你的家乡,你的亲人。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我又看出了你和孟浩然之间的情感很深,想必当你送走了孟浩然,一定很难过吧。您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非常出名。这是一句夸张句,您把庐山瀑布写得有三千尺那么高。写这首诗时,您站在庐山瀑布前面,看着庐山瀑布从上面流下来,那种样子,那种感觉,应该很好吧。这首诗,突出了您对庐山瀑布的喜爱和欣赏这种美景。读了您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行”这首诗,我也想看看那汪伦送你走的'场景。

  您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许多景色都被你写得极具生动,您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可能是您的诗笔很精彩吧。总之,在我的心中:您是一个很伟大的诗人。

  老师评语:小作者对李白及其作品的喜爱之情在每一个字符间都有所体现。

  诗仙李白 13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诗仙李白 14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成,烟雾缭绕中但见他双眼神采奕奕,气场洒脱不凡,竟似贬官人世间的嫡仙,他就是诗仙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紧密联系的,谪仙人,诗仙,酒仙所有充注在了这名全身散发出神密气场的“神仙”的身上。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当以劳其筋骨,劳其筋骨。他生在豪富世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易’’的天才儿童,却又一生艰辛多么难。二十岁时他环游四海,期待结交朋友,去完成政冶理想,但是,十年数据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总算被玄宗尊重,十年之后却又被放逐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交给后代一团忘记了的谜雾。

  诗仙李白,字超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李白的人便真像那朵青绿色荷花,任由全身的黑喑与污浊,却依然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就是繁华与兴盛脱离后的'恬淡与潇洒,诗仙李白以清莲自号,就是時刻自警,不以名与利,权势所缚,只取一瓢恬淡自饮,虽然有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荣誉,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势,使我不可开心颜,因此他大笑一声外出去,留有清莲飘香缭绕绵绵不绝。

  诗仙李白喝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酗酒已来到不能一日无酒,不能一日不饮的人生境界,而他的诗便经常是喝醉酒洒脱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时的诗仙李白斗志昂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意溢于言表;“抽刀断水水更流,把酒言欢消愁愁更愁”无穷寂寥环在诗仙李白身旁。除开酒以外,月也是诗仙李白的最喜欢,“人攀皓月不能得,月行却和人相伴”“秋雨渡江来,江下山上个月”。

  李白诗之潇洒,洒脱,空前绝后能及,故杜甫赞他“下笔惊风吹雨打,诗成位神鬼”

  “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仙李白哈哈大笑着无法挽留。

  诗仙李白 15

  1、《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诗仙李白 16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生平

  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虽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初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赐金放还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再次远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璘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重病而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主要成就

  诗歌

  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语言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代表作品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词赋

  今传李白词大多出于《尊前集》,但由于《尊前集》本身的成书年代及真伪都成问题,故李白词的真伪也许仍会继续争论下去。按照词学界的一般看法,至少《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和《清平乐》的前四首,在没有发现有力的证据之前,应该据宋人的说法,看作李白的作品。

  不管李白是否有词作,“李白词”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这一名称代表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而这些词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倒是次要的事情了。就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这是词学家的共识。即便传世“李白词”确实全部是伪作并不属于词体,李白仍然是词体发展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就无法全面地说明词体的发展史。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

  书法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剑术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喜欢剑术。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道经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老师,此人于开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五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思想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轶事典故

  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8]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白写序

  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

【诗仙李白】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04-13

诗仙--李白05-23

诗仙李白的死因11-01

诗仙李白的故事05-28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10-18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04-17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10-21

诗仙李白的资料简介10-14

李白被称为诗仙的由来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