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拟古诗欣赏

2024-03-26 李白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的拟古诗欣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後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拟古 李白翻译

  人活着时是旅客,死了就是死人,假如天地不过是一间大大的旅馆,那么大家都埋入土下。月兔只知道捣药,扶桑花已经变成了柴火,白骨寂静没有话说,青松哪里知道春天,以后就会感慨,虚幻怎么值得珍惜。

  拟古 李白字词解释

  归人:指死人。

  扶桑:一种花名;

  薪:柴火;

  浮荣:虚荣;

  拟古 李白中心大意

  这首诗这是诗人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总结,叹息人生短暂,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荣的虚幻。

  拟古 李白简析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然而经过“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挫折,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不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意思是活着的人像匆匆来去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归宿之地、一去不返的归客。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无数人为此同声悲叹。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古代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药,飞入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没有什么欢乐可言。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如今也变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无声无息,再也不能体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不可能感受到阳春的温暖。诗人纵观上下,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永恒的荣华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结尾以警策之言结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古诗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叹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颓废情绪。李白在这首拟作里虽也同样叹息人生短暂,却没有宣扬消极颓丧的思想,反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荣的虚幻。

  这首“拟古”诗的想象力特别新颖、诡谲,有如天马行空,纵意驰骋,在艺术表现上好似鬼斧神工,匠心独具。如月兔捣不死药本来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捣药”句中,诗人却着一“空”字,一反神话原有的动人内容,这就给人以新鲜奇异的感受。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的神树,诗人却想象为“扶桑已成薪”,一扫传统的雄奇形象。再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苍绿的树木,这本来是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诗人的想象里竟是“青松岂知春”。这种艺术构思超凡拔俗,出人意料,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富有创新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 相关推荐

【李白的拟古诗欣赏】相关文章:

《早发白帝城》李白古诗欣赏07-09

李白的古诗06-13

李白的古诗11-04

李白的古诗12-01

李白的经典古诗11-17

李白的经典古诗03-21

李白思乡古诗09-26

李白秋天的古诗09-14

关于李白的古诗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