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传记》有感

2020-06-29 李白

读《李白传记》有感1

  他,把生命化作一曲乐章,乐章华丽的戛然而止后,动人的韵律却久久缭绕……——题记

  年少气盛的他,提着一把剑,带着治理天下的狂气,告别了“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来到了长安。

  他的才情很快震动京城,皇帝把他留在身边作翰林。他以为自己的报国忠心很快就能实现,可皇帝只把他当成消遣是写诗的工具,他又一次沉醉在酒中。

  一个春日的午后,他又在长安街的酒铺里喝醉了,几个宫里的人匆忙来找他,七手八脚的把她抬进轿子。他揉了揉双眼,见天子正微笑着磨墨,贵妃正亲自调着醒酒的羹,带着几分醉意,他请旁边的一个宦官帮他脱下靴子,便提手写道:“……莫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天子贵妃大臣们相互传看无不点头称赞。

  这三首《华清宫》却被小人当做把柄,他只得辞别了长安,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可他真的对政治生涯失望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既然“人生在世不称意”,就去“散发弄扁舟”吧。

  还是一把长剑,一身白衫,可心里有的却只是看透凡尘的念想。轻舟一日便飘过万重山的快乐,月下花间一壶浊酒的惆怅,汪伦踏歌送行的悲伤,见胡姬压酒劝客人品尝时的思乡,遇杜甫这位知音后的欣喜……站在盛唐风尖浪口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他!

  一个月冷风清的晚上,他又醉了,一个人走到湖边,沿着湖前青青的蔓草,他恍惚看见月亮就掉在他眼前……民间都传说他是抱月而去,只有自称是“酒中仙”的他才配得上如此华美而又哀伤的离去。

  他,就是李白。繁华的长安城不留他,他就归隐到山岳河川中;残酷的现实不留他,他就沉醉在酒之中。他本身就是盛唐最绮丽的乐章,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歌!

  醉人的乐音在人们心里缭绕着,缭绕着,已有千年了……

读《李白传记》有感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诗总是那么气势澎湃,气宇非凡,像闪电,穿越千年的风雨,震憾着我的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笔写作文就会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转发了这篇文章;若你为写作文发愁,请访问()。

  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肠,他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竟也让人黯然神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难怪孟浩然听了这首诗后伤感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读了《李白传记》后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写诗,所以才有了不朽的诗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游历过许多山川湖泊和名胜古迹,这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滋润。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结交几个豪杰之士,或是接济一些落魄文人。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豪侠。

  李白的一生总是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实中。他对政治很有抱负,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两年的翰林学士,以致鹏鸟展翅翱翔的壮志受挫。他终日沉溺在诗酒中,其实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旷世的诗仙李白,他的诗如长江黄河般直泻千里,波澜壮阔,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迹!李白有着太多能令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对学习的态度、方法;他对政治的抱负、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不畏权威的无畏精神……

【读《李白传记》有感】相关文章:

1.读《李白传记》有感750字

2.读《李白传记》有感2篇

3.读《杜甫传记》有感

4.读《李白》有感

5.有感余音缭绕李白传记

6.读杜甫传记有感想

7.读《杜甫传记》有感范文

8.读《杜甫传记》有感2篇

上一篇:李白新传作文 下一篇:李白的无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