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诗选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诗选读后感 1
这几天在家拜读伟大诗人“诗仙”李白的诗作,心中颇有感触焉。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上是诗坛泰斗般的地位,诗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话,他是诗坛上的老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诗歌一起万世流传,永垂不朽!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李白非常崇拜。记得读小学时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那时很小,对诗中包含的思乡之情根本无法理解,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爱读。后来陆陆续续学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等,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到了上中学又开始学他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学,我就无法避免地读到他的诗,这时才感觉到原来他的诗那么重要,但说实话,不知是年龄问题还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体会他的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和精髓。
现在自己长大了,参加工作十来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尝过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点了。这时我再来读李白的`诗,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边读他的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立体丰满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模糊的影子。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满腹才华、满腔热情、满腔抱负却始终无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郁闷惆怅、愤懑难平的心情始终相伴一生,让他只能借酒销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我读到《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时,我眼前浮现出诗人拔剑四顾,心里无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后的路在何方,连自己最爱的美酒都没有兴趣了,这时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点涌出泪花,我心痛啊!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怅地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开始了十多年的四处漂泊的生活,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想寻找一个门路,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理想,而始终不得。诗人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惆怅。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感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白头发,是谁让我满头白发?是愁绪啊!是愁白了头啊!
纵观李白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愁苦的一生。原因何在呢?他自身也有原因,因为他太狂放不羁,太单纯,太直率,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溜须拍马。这是他的性格问题。性格决定命运!要是他世故一点,圆滑一点,可能他还是前途无量的!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他生不逢时!他生在唐玄宗晚期,朝政最的时候。君王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中不可自拔,宠信奸臣,任用奸相李林甫。朝野黑暗,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要是他生活在现代,凭他这样惊世骇俗的才华,会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也许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为我们中国人、中国文人争光,那该多好啊!
李白诗选读后感 2
就政治而言,仕途并不适合李白去涉足,因为这位“酒中仙”的诗人所质是他人少有的。而诗人气质愈浓愈重,在政治上就越不会成熟,即便在智慧和情感上他都是智者,他依旧改不了满腹的不合时宜。
在我看来,李白的一生被和现实所禁锢和束缚。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时李白二十四岁,风华正茂的他便开始向诗坛进军了。他是个才子,“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但他根本不屑于去做一个儒家忠实的信徒。他想像庄子一样站在九天绝顶观俯人间,所以我们可以轻易感受到他有一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因此,他向往的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他喜游,广博的见识充实了他的人生色彩。我们了解,李白做过隐士、道士、游侠。他的志向立得远,但他只是一个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的他曾一厢情愿地认为有皇帝的召见就可以大展鸿图了。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在中的诗人,他陷入属于自己所不能脱出的梦境之中,残酷冷漠的现实给予他的在欣喜之后,只有伤——而这些,除了社会和客观因素外,更是因为他浓重的诗人气质。
李白的气质,用浪漫来形容为好,但说他傲一点也不为过。他的傲完全出于自然,傲也是他一生最鲜明的写照。正因为他的秉性,他始终保持了一颗纯朴的童心,也就是说,他用以衡量世间的眼光总是带着浪漫的情感和稚嫩的理解。他将寄于自己的仕途,而唐的官场的复杂性妄将他的人格死死地框祝李白是框不住的。所以,他和社会明显格格不入。他的狂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丰富得惊人,他没有停滞抑或封闭自己,他一旦找到了属于的起点和空间,就不会猥琐和。诗人一生所追求的,往往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意的,
李白的性格和气质,使他迷离在这清醒的尘世之中。
可以说,没有李白,盛唐的精彩大为逊色。余光中《寻李白》写得好“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显然是有些夸张了。但我们应该明白,李白所给唐增添的华彩也并非其他人所能比的。可以说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李白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若做云,便偏要飞到九天之外,他若为风,便偏要到海上兴浪。他和我们同样不想信浪漫化的生命中会有失败的惨痛。他想把对象化局限于自己的前程,换而言之,他有着对这个人世的占有欲。因此,无论何时,他都不会毁灭他自己独有的美感,他也同样不会止步在生命失意的平原上观看落魄的景象。于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在李?的帐下。他入宫三个年头,得罪了杨贵妃,高力士,自己也苦不堪言,但还是想着为国效力。我们再品他的昂扬斗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诗人就是诗人,他总是美感的主人,所以,他从来不会受自己的`象化的美感产物所支配。人的生命没有定式,但李白似乎终究是走不出他的定式——就在他想大显身手的时候,李?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而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的诗人李白,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诗人就是诗人,李白不是政治家。
合格的诗人大都逃不掉有一些特有的情愫,李白在虽政治上失意不断,但其诗中所有的意象都可以说是他的审美感受的特殊寄托者。我不敢肯定他的诗是否是一种哲学式的人生,但我敢说他的每首诗都牢牢地固结了自己的情怀。不能说李白没有欲望,我已提过, 他有着对这个人世的占有欲,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他有着如此广阔的胸襟,其实,那半个盛唐早就归他所有了。
据传说,李白是从采石矶的捉月台,为捉到跳入而死的。李白的死竟也如此浪漫,这也是一代诗仙的命运悲剧。但我们相信,他的文字风格是不会苍老的,他只是化成了他诗中的那只大鹏,在他自己的天空下,“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诗选读后感 3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与官场无缘。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看到的,是一个洒脱,放荡不羁的人,一个仗剑走天涯,一个浊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难道他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吗?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他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因为他洁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过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
唐朝兴起的.科举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气,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杀了李白的未来。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豪情壮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牺牲品。不过,李白终究是成功了,他名字会超过所有的帝王,永载史册。
这就是我读到的李白。
李白诗选读后感 4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福现实的'黑暗使他李白图片
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诗选读后感 5
在恍惚迷离之中,仰视李白瘦削的背影,倾听他渐行渐远的跫跫足音,腑身拾起珍藏于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看着你唱一曲不朽的高歌。幽森青翠,一片苍茫。绿竹幽径,青萝拂衣。长歌呤奏松风曲,曲罢尽兴月星稀。尔后,驾一叶荡漾的扁舟,泅过碧绿的溪水,独自驶向浩瀚的江河,古来万事皆如东流水。陶然自得间忘却了人间名利。
看着你呤一首豪放的诗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无不挥洒着洋溢的才华,宛若叔云,蕴建安风骨得蓬莱之风,欲上青天揽取明月。
看着你擎一壶香醇的美酒。于夜色下举杯邀请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酒。抽刀断水水更奔流,举杯销愁更添忧愁。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而后,微醺的'登上高楼,抱明月而长终。
心中的李白渐行渐远,繁华如一梦。聊以此文,纪念心中的酒仙,远逝的诗魂。
李白诗选读后感 6
李白小时候就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他青年的时候开始跟他爸爸李客学剑。李客教他的剑法他很快就学会了,后来他爸爸还把祖传的削铁如泥的宝剑。过了不久,他去拜赵蕤为师。有一次,赵蕤拿着他的最好的琴让李白来弾。李白很会弹琴,但是他喝醉了,弹不出曲子来。于是他拿起笔,写了一首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师父虽然没有听到李白弹琴的样子,但得到了李白做的一首诗,心里很高兴。
李白跟师父赵蕤告别后,去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李白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也写了许多的'诗。有一次他到酒馆里喝酒,有五个人欺负一个少女,李白看见了去大声地骂了几句,那五个人都轻蔑地笑他,实际上那个少女已经被他们买了,但是他们还想打李白。好在李白学了一身好剑术,最后他把五个人都打死了,但是他自己也中了一剑,而且还是毒箭,李白因此差一点丢掉了性命。李白这种打抱不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白他很喜欢喝酒,因为他不喝酒的话,他就写不出诗。有一次,因为身上没有钱喝不到酒,夜里就在床上发愁,一首诗都想不出来。第二天,有一个酒店老板请他喝酒,他很快就喝醉了,写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从此这个酒店名声大作,很多人千里迢迢赶过来看这首诗,并饮酒。
李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诗人,他不仅可以写出很美的诗句,还有一身好剑术,他是我们的榜样。
李白诗选读后感 7
读完《李白诗选》,我仿佛穿越千年,与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妙瑰丽的想象。他笔下的山水,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磅礴的气势让人惊叹不已;他描绘的友情,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挚而深厚。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困境中,他依然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信和豁达令人钦佩。他对理想的追求更是坚定不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了他永不放弃的精神。
读李白的诗,我感受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对人生的热爱。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心灵的寄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压力和迷茫,而李白的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学会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在喧嚣中坚守自我。
总之,《李白诗选》让我领略到了唐诗的魅力,也让我对李白这位诗仙有了更深的敬意和喜爱。
李白诗选读后感 8
翻开《李白诗选》,一股豪放洒脱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白,这位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用他的如椽大笔,描绘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从壮丽的山河到深厚的友情,从对人生的思考到对权贵的蔑视,无一不展现出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诗让我看到了李白的傲骨。他不愿意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他的山水诗,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大自然的美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李白的诗歌还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他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融入到诗歌中,创造出了一个个奇幻的意境。读他的诗,不仅是一种文学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通过阅读《李白诗选》,我深刻体会到了诗歌的力量。它可以穿越时空,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李白的诗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让我更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险阻。
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李白的诗歌都将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李白诗选读后感 9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在中国家喻户晓、广为传颂,和大诗人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白的诗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对我们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我第一次认识李白,是从《静夜思》开始。从小父母便教我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李白看到月亮会想到自己的家乡?到后来,我了解了中秋月圆佳节,听大人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看到了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明白月亮寄托了人们几千年的思念。因为工作繁忙,我的爸爸妈妈很少有时间陪伴我,可是每当我抬头看到“白玉盘”一样的月亮,就会想起妈妈的笑脸,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
我真正爱上李白的诗,是因为《将进酒》。
读完开头两句,我就被它磅礴的气势所震撼。“黄河之水天上来”让我联想到李白的另一首《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黄河与瀑布之水的湍急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心驰神往。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气馁时,我又会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与自信,让我重新找回勇气。
《将进酒》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我印象中的李白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气;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任性,可是当我读完《将进酒》,才明白李白也会感叹时光流逝,认为“古来圣贤皆寂寞”,让我更加地敬佩。
《李白诗选》让我了解到了多方面的李白,他的开心和忧愁,他的喜好和憎恶。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白的“豪放”,他不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永不改变的初心,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照明灯。
李白诗选读后感 10
每个爱读诗的人都了解,李白是个四处漂泊的旅行家,并为之所见过的山山水水写过诗。我们大概能想象得出一种似在梦中出现的情境,站在秀峰之间,立于壮美的瀑布下,衣袂飘飘遥望瀑布。我想那是一种追寻,追寻李白的目光所及,追寻李白的心游天下。
读李白,千千万万遍。
李白的诗歌中有大量的水的意象,他不仅对水作了姿态万千的精彩描摹,同时他赋予水灵性,使其具有极富个性的姿态、性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生如水,方可潇洒一世。诗人李白在他的诗歌中,将水描摹得极富灵动之气,如同灵动、浪漫、潇洒不羁的李白自己一样。
李白为人真挚清如水。
水无色,晶莹剔透。李白性情清澈如水,一生率真磊落。对于朋友对于自己都如水一样真切、质朴。送别友人之时,他写水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之明净也如诗人一般的精神气质。这让我想起了苏子瞻笔下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明月、苏轼、水、李白,跨越时空,他们展现的是何其相似精神气质!
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赠汪伦》。据说李白是被汪伦“忽悠”而来的。相传汪伦以泾县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诱惑李白前来,酒过三巡之后解释:桃花者,潭水名也;酒店者,店主姓万也。李白听后大笑,深深感动于汪伦的一片苦心。于是美诗相赠,汪伦千古留名。桃花潭不大,潭水清澈见底,潭边植物丛繁茂,芦苇野花丛生,对岸还时时能见到白鹤飞起。在傍晚清冷的雨中看桃花潭,更觉得诗意盎然,让人难忘。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深呢?耐人寻味。诗歌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秀美之景真挚之情,在举杯唱和中,在后来人的遐思里成为永恒。
李白的慷慨豪情肆如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精彩、独到的想象,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写他人所不能写,非浪漫的李白而不能。“飞流直下”是实写,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同时又极力向人们展示了瀑布的无穷动态。一个“飞”字,把高山瀑布奔腾跳跃的态势描绘得恰到好处,“直下”一词,既显山势之高,又见瀑水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当之状如在目前。而“三千尺”就已经属于一种兴会神到的率意之笔了,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特有的流动气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难道他自己不就是这样一种人中骄子、天上谪仙吗?如若不是豁达慷慨的胸襟,怎会有“三千”“九天”之言。李白一生热爱自然,自然美景在他的笔下更具有了奇异的色彩,那一程山,那一程水也陶冶了他的慷慨豪情。
李白笑对坎坷韧如水。
供奉翰林的李白郁郁而不得志。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正直明净的李白不肯投靠权贵,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借酒消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开篇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说富贵“不足贵”,出于愤慨。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他很快从迷惘中振奋起来,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行路难》全诗在彷徨与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转圜,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人生之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韧。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惟有如此,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也像苏子瞻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挚者是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慷慨恣肆者是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韧者是水。
人生,当如李白。如之真、如之肆、如之韧。
追寻李白,追寻李白的目光所及,追寻李白的心游天下。乘着风,追着浪,如若一不小心邂逅了他,我就赖上他。呵呵!
- 李白诗选读后感 推荐度:
- 李白诗选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李白诗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李白诗选读后感范文03-31
李白诗选读后感(通用16篇)07-17
元稹诗选10-28
李白的月亮03-22
《塞下曲》李白01-05
李白的诗02-11
诗仙李白04-13
李白的故事05-18
李白的经典古诗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