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锦城散花楼》赏析

2020-09-14 李白

  【作品简介】

  《登锦城散花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游成都时的作品。此诗以时间为主轴展开描述,从朝光到暮雨,并且向四周扩散,南到双流城,东至三峡。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抒发了登楼的愉悦之情。全诗以华丽言辞写所见景物,颇切合青年李白的身份。

  【原文】

  登锦城散花楼⑴

  作者: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⑵,珠箔悬银钩⑶。

  飞梯绿云中⑷,极目散我忧⑸。

  暮雨向三峡⑹,春江绕双流⑺。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注释】

  ⑴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⑵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

  ⑶珠箔(bó):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⑷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

  ⑸忧:一作“愁”。

  ⑹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

  ⑺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白话译文】

  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赏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登锦城散花楼》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登锦城散花楼》译文及鉴赏09-21

李白《登新平楼》译文及赏析10-31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赏析02-17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翻译赏析09-01

登太白峰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登新平楼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登金陵凤凰台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李白古诗赏析08-13

将进酒 李白赏析11-27

李白 将进酒 赏析11-26

李白诗词《哭宣城善酿纪叟》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的诗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