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一名著名的诗人,写有许多著名的古诗,但在晚年,李白却被判流放夜郎,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的原因,欢迎阅读!
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的原因 1
公元758年,一名57岁的男子从浔阳出发,怀着万分不甘又无奈的心情前往夜郎。这名男子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那一年,李白病体初愈。因为此前他参加永王东巡,在公元757年被判流放夜郎。李白究竟到没到过夜郎(今贵州辖内),至今仍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放夜郎意味着,诗人李白的仕途从此打上句号。公元762年,也就是1253年前的12月,官场失意的一代诗仙在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61岁。据说《临终歌》就是他在病榻上所写。《论语·子张》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满腹经纶的李白也希望走上仕途,却又从未参加过科举。直到他将近不惑之年时,才通过“公举”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两入翰林却都没呆多久,便弃官离京,最终却又卷入永王与唐肃宗的帝位之争中。
时至今日,对于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包括其身世和籍贯在内,仍有诸多的谜底待解,国人对李白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日前,第十七届中国李白研究会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工人出版社也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记者采访了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讲述一代诗仙李白在从政路上到底遭遇了什么。诗仙李白的坎坷仕途在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李白墓园。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2006年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然而,李白在公元762年去世时,其墓地位于龙山,小的让人觉得寒酸。以至于诗人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路过当涂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葬缺官家礼,诗残乐府篇。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55年后,李白之墓才移到龙山对面的大青山。晚唐诗人范传正说:“(李白)旧坟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
李白老年的落魄,恰与其仕途不顺、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而被发配夜郎有关。工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作者杨采华先生介绍说,李白发配夜郎被赦免后,投奔其在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当时连年天灾兵祸,百姓生活困苦,县令李冰阳也无法援助李白一家五六口人。“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是另一个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对李白悲惨命运的叹息!
后人熟知的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浪漫、潇洒、不羁的代表。李白24岁时,他便离开故乡(四川江油)而踏上远游的征途,称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云游期间,李白结识了孟浩然等友人,留下了不少令人叫绝的诗作。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才华横溢的李白从未参加科举考试。是李白怕自己考不上?还是李白不想走上仕途?
杨采华是汉诗学会理事,著有《屈原及其辞赋新解》等书,《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是其新著。对于李白为何没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杨采华的研究结果是:李白的“黑户”身份断了他的科考之路。
对于李白的出生地,有人认为是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也有人说在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杨采华举例说,李白在《赠张相镐》中说:“本家(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乱奔流咸秦,因官寓家。”《新唐书》说李白是山东人。范传正却在李白碑碣上说:“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牒谱……。”
李白的籍贯不能确定,又无牒谱资料可查,他家潜居广汉不能冒籍也不能附籍。杨采华表示:“用今天的话说,李白一家人是‘黑户口’。在开元、天宝年间,没有户籍的人是不能参与科考、不能从军的。”唐玄宗曾颁布《禁客许附贯敕》说:“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明者,然后依列,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这类问题),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这道皇帝诏书既杜绝了地方上许多附籍贯的考生,还扼断了地方官员徇私枉法之道。可这诏书也有不足之处,它将李白这样有才华而没有籍贯或籍贯不明的有志青年拒之科考大门之外。于是,李白纵有生花之笔,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进入科考大门博取功名。
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的原因 2
唐乾元二年,关中地区遭遇大旱,朝廷为此大赦天下,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全部赦免。此时的李白正途径白帝城向着流放目的地夜郎而行,得知被赦免的消息后,当即借舟顺着长江疾驶而下,留下了那首名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
那么,李白作为唐朝时期享誉天下的大诗人,又先后娶了两位宰相孙女为妻,其在当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何后来还是被发配夜郎?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得不感叹一声,皇家的事不能随便瞎掺和,尤其是李唐皇室的争权夺嫡更是凶险万分。而李白虽然有着“诗仙”的名号,可在这一点上却始终没能看透。他一生痴迷做官,却始终不能如愿,晚年又被发配夜郎,只因他没能看穿这一点。
李白热衷做官,这是世人皆知的一个事情。可李白不但是商人之子还是流徒之子,无论哪一个身份都注定他无缘科举。于是乎,空有一番雄心壮志的李白,只能走献赋谋仕的路子,企图以自己过人的才华打动皇帝,为自己谋个好前程。虽然李白信心满满,认为自己的才华一定能打动唐玄宗,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唐玄宗确实倾慕李白的才华,可是始终没有重用李白,一代诗仙最后只能屈尊翰林,以诗文来取悦皇帝。苦等两年之后,李白终于不再对唐玄宗抱有幻想,于是辞官远游,由此与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产生了一段文坛史上最浪漫的相遇。
此后的数年中,李白四处游山玩水,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期间,李白还与杜甫以及另一位大诗人高适一同结伴出游,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寻仙之旅。比较有趣的是,在此期间李白还执意邀请杜甫一同去拜访了当时的名士李邕,出了一口年轻时的恶气。
李白为何要大老远地去拜访李邕?而且,他为何还拉上了同样才华横溢的杜甫一道前去?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李白年轻时和李邕的一桩文坛趣事了。
李邕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为人也比较高傲,尤其瞧不起年轻人。年轻时的李白曾经特意去拜访过李邕,可是却受到了后者的冷遇,于是同样心高气盛的李白在临别之际就做了一首《上李邕》,其中有这么两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第二次去拜访李邕,还拉着才华同样横溢的杜甫一同而去,彼时这二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是早已远超李邕,自然而然就会带着那么一点盛气凌人的意味了。不过,以李白的胸襟气度,当然也不见的是特意去示威,恐怕也是想让后者知道年轻人不可轻视的道理。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带着妻子宗氏(宗楚客的孙女)向南避难。此时正在向蜀中奔逃的唐玄宗下了一道圣旨,命令李唐诸王镇守天下,就地组织兵马抵抗安禄山的叛军。此举对于唐玄宗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来说,可谓是天赐良机,他一直不受父皇重用,正缺少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李璘虽然面貌丑陋,可是却才华过人,不过他的心术却有些不正,一直觊觎王位。当他得知皇兄李享在灵武称帝后,内心愤愤不平,因为此时的他坐镇富庶之地江陵,整个江南的物资财富都云集麾下,自然对李享称帝的行为感到不满。于是他的儿子李偒和亲近大臣就劝说他,既然李享能自立,父王为何不效仿?只要顺江而下攻占金陵,最起码也能成为另一个司马睿(东晋建立者)。
李璘是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同时兼领江陵大都督,占尽了天时地利,怎么可能对儿子的提议不心动?所以,虽然皇兄李享一直传旨让他入川去服侍太上皇,可李璘始终当作耳旁风,拒不听命。而李白此时正好投奔 ,得知李陵的谋划后,期望能够在李璘处得到重用,于是做了一组《永王东巡歌》,在赞颂永王“功绩”的同时,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然而,李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首诗让他陷入日后的困局。李璘空有雄心壮志,却缺乏才干,他虽然兵强马壮,却很快就遭遇了一系列的惨败,之后又被李享秋后算账,逃入岭南后又被皇甫侁设计擒杀。而大诗人李白,因为参与了永王谋反之事,最终落得发配夜郎的惨境。
有趣的是,流放途中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也让李白写出了大量的诗歌,在机缘巧合之下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不过,大诗人李白虽然才华盖世,但是对于仕途确实缺乏经验,更是缺乏必要的政治智慧和眼光。用今天的话来说,“诗仙”李太白压根就不是当官的那块料,还是安心写他的诗歌好了。
- 相关推荐
【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的原因】相关文章:
流夜郎闻酺不预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李白被唐玄宗逐出朝廷的原因02-23
关于李白当官失败原因12-19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02-24
揭秘诗仙李白入赘豪门的原因07-03
李白杜甫高适绝交的原因07-11
李白《乌夜啼》赏析3篇11-30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10-25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阅读答案11-25
夜坐吟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