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不喜欢李白是因为高力士

2023-07-24 李白

  杨贵妃是唐中宗的妃嫔,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选入英王府,永隆元年(公元680年)被封为良娣,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被封为贵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杨贵妃不喜欢李白是因为高力士,欢迎阅读与收藏。

  杨贵妃为何不喜欢才高八斗的李白

  诗仙李白才高八斗、文采斐然,但孤傲清高。虽然他怀着满腔报国热忱,才华也被唐玄宗看重,但仕途一直坎坷。这都跟他自恃清高、傲气太盛的性格有关。

  在一次宫廷酒宴中,李白作《清平调》三首,歌颂杨玉环的美貌。诗歌对于李白而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有了这么一个绝佳的表现机会,李白定能借此增加不少印象分。谁知他自视清高的毛病又犯了。他作这三首诗时,非要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深受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本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脱靴之事,他对李白开始怀恨在心。此后,他就寻找机会惩治李白。李白的诗将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如同仙女下凡。杨玉环十分喜欢,常常独自吟诵。李白在诗中提到了赵飞燕,李白之意是将赵飞燕的美丽与得宠的杨玉环相比较,并无其他恶意。然而,怀恨在心的高力士却抓住了报复的契机。

  有一天,高力士又听到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以开玩笑的口气说:“我本来以为您会因这几首诗对李白恨之入骨,未曾想您居然这么喜欢。”杨贵妃听后非常吃惊,她不解地问:“难道李翰林侮辱了我吗?”高力士说:“难道您没看到他把您比作赵飞燕了。赵飞燕是什么样的女人,怎么可以拿她同娘娘您相提并论。他这分明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贱啊!”

  虽然当时杨玉环已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其家人也位居显要,但她仍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更害怕被人说得像赵飞燕那样贱。高力士早已摸透了杨玉环的心思,便将赵飞燕的下场与李白的诗嫁接到一起,使李白原本赞美杨玉环的诗,变成了嘲讽之意。杨玉环想到这层意思,自然对李白开始反感和憎恨。后来,唐玄宗曾几次想要提拔李白,都被杨玉环阻止了。虽然后来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全身而退,但是对于想进入政治舞台、大展抱负的李白来说,他的仕途无疑是失败的。此后,李白只能借酒浇愁,赋诗抒怀,浪迹江湖。

  李白如此大才之人却未能报效国家,这都跟他太过清高的性格有关。不管在官场还是职场中,有些人,特别是小人是不能得罪的。也许当权者赏识你的才华,但是小人却不会用如此眼光来赏识你。他们只在乎你是否会抢了他们的风头,或者是否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像李白这样在众人面前让高力士下不来台的行为,只能说他不懂做人心计。

  李白夸赞杨贵妃,写下此云雨词,却遭到了杨的憎恨,也许是因为他

  唐朝天宝三载的某一天,那是一个艳阳高照、风和日丽的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闲来无事,看窗外这么好的天气,就相伴来到了沉香亭欣赏正开得无比娇艳的牡丹花。

  唐玄宗和杨贵妃欣赏着这牡丹花,耳旁响起歌曲,还有舞蹈相伴,微风吹过耳畔,令陶醉在美景中的两人陶醉不已。

  这时,唐玄宗觉得有这么漂亮的美景和这么优雅的美人相伴,所奏出的歌曲偏偏都是一些陈词滥调,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脑海瞬间想起了那位刚来翰林的谪仙李白。

  李白听闻唐玄宗在亲自召唤自己,马不停蹄地就一路飞奔而来,不一会,就参见了唐玄宗。李白一听唐玄宗对自己的要求,心想作词是自己最拿手的,这简直对自己来说是小菜一碟。

  李白看了看周围的美景,宁息摒气感受了当时的氛围,于是就一鼓作气地在金花笺上作下了三首如沐春风的《清平调》。这三首词不管单挑出哪首出来,都是上等的佳作,读起来温暖和煦、香艳动人,将杨贵妃和周围的美景赞赏得一塌糊涂,令读者更是如梦似幻、如进仙境一般,享受不已。

  但是,就是这其中的第二首云雨词,使赞美夸赞杨贵妃的一首词变成了暗讽嘲讽杨贵妃的一首词。当然,李白就此无辜地遭到了杨贵妃的痛恨憎恨,大概也许都是因为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各位读者不要着急,请接着往下看:

  《清平调》(其二)唐·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一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枝红玫瑰红彤彤的,娇艳欲滴,上面还沾有露珠,散发着香气。看似在写玫瑰,实则在写杨贵妃,将杨贵妃比喻成红玫瑰,说明杨贵妃美得简直不可方物。

  第二句“云雨巫山枉断肠”,就算巫山神女看到了杨贵妃如此的美貌也会自愧不如,钦羡得枉自断肠。借用“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中的典故,拿巫山女神和杨贵妃对比,巫山女神却甘拜下风,突出了杨贵妃的美貌比女神还艳丽。

  此句用典原本高度赞美杨贵妃的美貌,不料却被高力士文字狱般的解读给李白下套了。高力士一直是唐玄宗身边的红人,如今看到李白这么有才,难免会觉得对自己是个威胁。

  于是就说李白这诗本意想表达的是:贵妃娘娘只是一个花瓶,仅仅凭借自己的美貌整日依附在皇帝身边,就像巫山女神一样,“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凭借自己的美貌整日依附于所爱男子身边。

  这样杨贵妃自然就不乐意了,杨贵妃也是学识渊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怎么可能是整日依附在唐玄宗身边的花瓶?杨贵妃就逐渐对李白产生了不好的看法。可是高力士的解读还没完,这点解读还不够李白喝一壶的,怎能轻易放过?最后两句更甚。

  第三、四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敢问汉朝的宫殿里谁能跟杨贵妃媲美,就连汉宫里最美的美女赵飞燕也要倚靠着新化的妆容。拿汉朝的赵飞燕来作比,汉朝最美的赵飞燕也比不过如今的杨贵妃,表明了杨贵妃已经美到了极致。

  但在不怀好意的高力士的解读下就变了味道。赵飞燕虽然很美,但唐朝以胖为美,以很瘦的赵飞燕来作比,明显带有深深的嘲讽之意。赵飞燕生活也有所不检点,最终导致了祸国殃民,正好杨贵妃和安禄山也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刺痛了贵妃的痛处,也暗示着将来贵妃的结局也跟赵飞燕结局那样祸国殃民。

  杨贵妃听到高力士这般“完美”解读,从此,就由开始对李白的喜欢喜爱之情转到了后来对李白的痛恨憎恨之情。李白算是在杨贵妃的心中彻底凉凉了,这到不打紧,但是杨贵妃天天在唐玄宗的身边,难免为这说上李白的几句坏话,这大概或许也是李白仕途不顺的一小部分原因。

  • 相关推荐

【杨贵妃不喜欢李白是因为高力士】相关文章:

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07-13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句03-17

李白夸杨贵妃的诗句03-10

杨贵妃的出身10-11

鲁迅解读杨贵妃12-06

关于杨贵妃的古诗10-13

杨贵妃的一生07-21

杨贵妃到底多少斤10-27

杨贵妃怎么没孩子09-21

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