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行知园的教师都有幸收到了老园长陈老师给予我 们的珍贵礼物,推荐的一本好书,我则拿到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尽管是较厚 的一本书, 但我爱不释手地利用几个午睡时间看完了《梁实秋散文集》 阅读后, 感触很深,读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梁先生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 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实 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在平平实 实的语言里,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受,让读者受到美的感化。像两三知己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语言不多,谈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在淡淡的气氛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每一篇散文都有独到的见解,现于大家分享如下: 《中年》里,他体察到中年种种可晒可叹的身心变异,表白顺应自然、安身 立命的中年心态: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
如果 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毯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点勉强。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流露在文中的这种 中年心态,既不奢求也不自弃,顺乎自然,安身立命。这种心态固然谈不上锐意进取,但也不是悲观虚无的表现,而是一份达观乐生、安分执中的情怀。这类咏怀言志小品,优游自在、明心见性。梁实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处世哲学,追寻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在动荡时代修炼超脱心斋,谋求自适妙方,体现的是达士情怀。
《时间即生命》则是写时间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时间。里头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 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的,不虚此生, 那么就不可以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为利用 他的时间。”作者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人,并告诫人们,想拥有更多的 时间就要健康的活着,而多锻炼是健康的秘诀。
《快乐》一文是写作者认为皇帝最快乐,但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称他自己统治全国约五十年,国王每天公务繁忙,而真正快乐才十四天。在《一个快乐人的衬衫》里,一位农夫自食其力,获得丰收,便很快乐。“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 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就像我们每天努力 的学习,虽然学习很辛苦,很单调,但要是考试时取得了好成绩,就会很快乐。 就像那歌里唱得一样: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梁实秋的散文选材自然随性,笔触生活的点滴,文笔风趣幽默、将大道理蕴藏在简单中,将真性情归于平淡。是我读过的散文中让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
当你读到饱满的性情之文字时,给人一种优雅自在的感觉。喜欢读梁实秋的散文, 想写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实秋本人所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 平庸的平, 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 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也许,正是他这种看似平淡却内涵丰富的风格,才造就了它隽永的艺术魅力。 前几日,从书店买了一本《梁实秋散文集》.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 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从中还了解很多名词其实都由来以久了,例如"代沟",梁先生就写的非常详细,博古论今.代沟虽是 翻译过来的新名词,但是我们古而有之了,《尚书·远逸》中就记载了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再 例如"女人",他刻画的简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爱说谎,"若是能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 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的小小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 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分。”
很多人都陪女人买过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式样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评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太贵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将自己得不到的东 西常归于不喜欢.哈哈,真可谓精辟。还如他描写的女人的嘴,说"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等 到长大以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他还归 纳了两种类型,"长舌"型和"喷壶嘴"型.他在文章中虽都是论些小事,但却把一些陋习批评的体 无完肤,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个阶段"中也写道,"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 长短并无关系.……所以文章过长过的短,不以字数计,应以起内容之需要为准.……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 珠玑."使我顿时茅塞顿开,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仿佛都找到了答案.
我之叙述惟恐不尽,使看者 不解,现在看来,可能废话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习惯,常把一些觉得甚好的描写,叙述记于抄本中,可读梁先生的散文,觉得字字 如珠玑,无一处经不起推敲,让我无从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随意而为,与小处却见大家风范,他的描写惟妙惟肖,他的叙述平淡,朴实,正如同他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 庸的平,那淡也不是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他如是说,也如是这 样做的.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良师,受益终生。
《毕淑敏散文 集》读后感 打开《毕淑敏散文集》,习惯性的随便翻了几下,不免 觉得欢喜,毕竟是散文,不长,正适合我。因为我看一些文 学作品的时候,喜欢短小精悍,也许与我的性格有关:不把简单的复杂化 ,更要把复杂的 搞简单。。 我最喜欢《素面朝天》 毕淑敏用“素面朝天”的文字拌 着“素面朝天”的感情,搅和成一碗对着天空的白皮面。吃下去,就是“素面 朝天”里朴实真诚 、醇正柔和的美 丽。“我相 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 信不化妆的女人 更有勇气直面人 生。”是的, 她用一支里面装着黑墨水的塑料杆子,告诉我们自然的淳朴 馨香,还带着春天小雨的细腻和夏天阳光的温暖;她用一些 能够复制的语言,像一个朋友从容温和地聊天,教给我们自 然的美丽,甚至把自然种进我们的心田。这篇文章代表着她本人真实的品质与文风。 如同夏日海边温和湿润、沁人心脾的风,毕老师的散文是亲切动人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和芬芳若兰的意味有种让人《 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把读者的心拉过来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她用最简单的笔调议论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母亲打孩子。但她说出了这个“打”里埋藏的一个女人细腻温柔的爱,一个母亲辛酸而幸福的奈,一位妈妈真实自然的一片苦心。我自然不是一个母亲,但我从此理解了母亲从前的训斥与巴掌,看见了她成雪的发丝,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属于所有父母的那片热切的期待。 “浓淡由他冰雪中”是用来形容老梅的。我并不觉得毕淑敏的散文完全像老梅,但她的散文绝对拥有那种浓淡由她的超然气质与浑厚内涵。她的散文就像整个自然,无形无声包含 一切,每一个转折就好像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吐纳着天然的清新之气,净化着读者的思想和心灵。
读绊脚石有感
夏天的傍晚,一个失意的女孩徘徊在林间的小路上。忽然,她的脚被石头绊了一下,她瞪了绊脚石一眼。这时,她发现了一只十分美丽的蝴蝶在树干上。她想尽了办法,却怎么也捉不到蝴蝶。她灵机一动,踩着绊脚石轻松的捉到了蝴蝶。想不到,绊脚石虽然阻碍了她,却又帮助了她。
路上的“绊脚石”,可以阻挡我们的行走,也可以帮助我们攀高,生活中的挫折不也正像这“绊脚石”,阻碍着我们去取得成功吗?那我们怎样来对代这些阻碍呢?
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挫折、阻碍,我们应该做的是承受、跨越,在承受中,在跨越中,慢慢感受人生。承受贫苦,跨越贫苦,我们会迎来富裕;承受哀痛,跨越哀痛,我们会走向幸福;承受失败,跨越失败,我们终会走向成功。学会了承受也就学会了使自己心灵经受一生的磨练,勇敢地去跨越所有的阻碍,才会实现幻后之实,苦中乐。
正如文中所说,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可以阻碍我们的行走,也可以帮助我们攀高,生活中的挫折也正像这“绊脚石”一样阻碍着我们走向成功,那我们就要勇敢地去承受、战胜挫折,便会成为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生活就会五彩斑斓,跨越失败,我们终会走向成功!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
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可以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就不可能这么灿烂。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部分人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现实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让我们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给无望的世界带来希望吧! 让我们看看海伦.凯勒的三天安排吧!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
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凯勒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
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看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应该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人生,还会有什么收获呢?然而海伦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一生中写了14部著作.她还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办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办得到的事.珍惜现实,才能拥有未来.这就是珍惜的价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辩证法。与海伦相比,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惭愧。因为我们虽然拥有比她健全的身体,却常常如她所说的那样,犯那种有视觉却看得少的错误。或为已失去的东西痛苦不堪,或为得不到的东西百般烦恼,却偏偏对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
《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
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
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堂吉诃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读《高老头》有感欧也纳·拉斯蒂涅是一个大学生,他起初有着美好的情感,有着学识、教养和过人的胆量,和被人羡慕的外表资本。他一直想走一条捷径来实现自己进入上流社会的梦想,可是他不惜牺牲自己父母的辛勤劳动成果,拿他们的钱来寻欢作乐,走关系,套近乎。他始终相信伏脱冷的话,靠着女人的财产来实现梦想是最为上策。但当他真正进入上流社会,尤其是与高老头的小女儿但斐娜交往之后,才发现上流社会并不是他想像的那样美好,浮华与奢侈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表面看上去高傲、不可一世的贵夫人暗地里不得不忍受丈夫对他们的侮辱、摆布、冷落、控制与遗弃,他们的全部财产与陪嫁全都被丈夫控制,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傲和享受被人羡慕的荣誉与尊贵她们不得不到处借债来添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巴黎的爱情基本特征就是吹捧、无耻、挥霍、哄骗。最后他终于被高老头那种朴实无华的爱心所感动,最后发出要与整个社会较量一下的感慨。高老头是一个爱女如命的没落商人,他把两个女儿看做他的心肝宝贝、情妇,他给她们还债,给她们每人八十万的陪嫁,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包括合理与不合理的,他都能做到。他以为这样就栓住了女儿,以为日后能得到她们的尊重与孝敬。
但是当他们的女婿得知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们开始讨厌他,奚落他,遗弃他。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再也没有什么能付出,他只会给他们丢脸,两个女儿身不由己,不得不顺从丈夫的意见。高老头一辈子过的屈辱、逆来顺受、与世无争,最大心愿就是能得到女儿的认可与接见,可这些就是因为钱他一样都不能实现。他痛恨自己不能永远有钱,这样就能拉紧栓住女儿的缚绳。直到高老头离开人世,两个女儿也没有到跟前去看一看他们的爸爸。高老头为了两个女儿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情感吗?在当时那种社会风气下它显的多么伟大、让人崇敬。弥留之际,他不得不发出“我对她们的爱,她们都以怨报德,像刽子手似的对我施以酷刑”。
很可惜,高老头的过分执着使他在临死的一天才认识到了社会的本质,可是一个父亲爱他的女儿有什么错误吗?在这样社会里,人们已经成了物质的奴隶,金钱的俘虏,衍生的是一些麻木不仁、冷漠、嘲笑、六亲不认的卑鄙情感。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感情,所有的一切情感都是表面上的掩人耳目的,骗人的,浮夸的,自欺欺人的。
【《梁实秋散文集》与绊脚石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07-16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范文11-05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900字10-26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800字范文12-20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05-17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圆桌与筷子》11-05
梁实秋散文集代表作11-17
《梁实秋散文集》好词好句大全12-09
梁实秋散文集读书笔记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