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作品读书笔记

2024-10-15 梁实秋

  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

  《亲切的风格》

  亲切的文风要求写作如谈话,同时要字斟句酌,恰到好处。方言的使用多用于对话,更有韵味,行文还是通俗些的好。

  他的这篇文主要是对英国批评家Hazlitt的文章《论亲切的风格(On Familiar Style)》的观点提出一点想法。首先,他肯定了作者的观点,之后他又拿出一句话说“也还可以在加斟酌”。其实原文的意思跟他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他单拿出来有点断章取义的感觉。我觉得他的话只是对原文的一种细化和补充。当然,这也还是值得一看的。

  他有一种精神是值得一学的,那就是对他人甚至是权威的质疑精神。这一点正是我所欠缺的,说白了就是在读他人的作品时缺少思考。(11.23)

  《纯文学》

  文章首先通过东方的王国维和西方的一些一些作家提出纯文学的概念——没有太多附加的深意,仅以写景或抒情的文学表现方式。

  接着又举例说明现在纯文学、纯文艺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同时讲到不能一味追求纯文学、纯文艺以致变得狭隘。

  最后得出结论“文学不够纯,不是大病,文学不得自由发展,才是致命伤。”

  很多事情不能以绝对化的眼光来看,否则会变得狭隘。要与时俱进,也要保有初心。

  《莎士比亚与性》

  “我认为莎氏原作猥亵处,仍宜保留,以存其真。在另一方面亦无需加以渲染,大惊小怪。”作者态度很坦然,的确,作品是怎样的,都是读者读出来的。你是个怎样的人,就读出怎样的文章。大惊小怪、刻意的改变常常适得其反。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即使主流如此,我们也得保有自己的判断力,不是吗?

  《莎翁夫人》

  从文学作品中挖取信息的能力是我欠缺的。有时不会深入去想,有时想了也懒得去求证。

  这篇文讲了一个可怜的妇人,一场可悲的婚姻,别的没有看出来。

  《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

  “所谓时代错误即是把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东西于其尚未出生、尚未发生或尚未产生的时候就提前予以陈述或提及。”(反之亦然)

  该篇讲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些时代,错误和其他小瑕疵。这些都是极细小的点,像我这样的人压根看不出来,因为书读得太少,知识太浅陋,而且不会这么细致。

  作者最后说“而戏中这许多许多瑕疵,还任由它谬种流传,没有人能成功的予以纠正,其故安在,可深长思。”

  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人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抑或是没有对书本的怀疑精神……不知,不知。

  《玛丽·兰姆》

  之前看梁遇春写查尔斯·兰姆的故事,知道他有个患间歇性疯病姐姐,原以为只是个普通人,今天才知道原来也是个文学素养较高的。两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能设身想他人之苦痛,这样的人有着一颗怜悯之心,也是值得作为榜样的。(11.30)

  《拜伦》

  拜伦乱乱这是既定的事实,不应该大肆渲染,也不用刻意回避。事实如此,多说无益。其实我对这件事无感,我的道德标准从来只是约束我自己,甚少对他人有要求。于我而言,拜伦是个诗人,我只欣赏他的诗歌,至于他的为人处世,与我并无关联。或许会有人说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需注意,以免给社会带来不好影响,可是我觉得只要自己心中有标准,难道会让别人带偏吗?其实现在的娱乐圈也是如此,常有些人说某某明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下面人一圈骂,又有一圈他们的粉丝出来维护,结果双方开始骂战,动不动就上头条。我觉得这很没意思,我觉得明星只要他演的东西好看,他就尽到了自己该做的职责,至于他的为人,我不关心。学好学坏最终决定权都在自己身上不是么?再说了,不道德的事身边到处是,何必抓着人明星不松手呢?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狗仔挖人隐私似乎更不讲道德呢。(⊙o⊙)…一不小心说偏了。作者最后写的后记承认自己无知,遇到他人指正错误可以及时改正,要学!

  “不是我不够好,不配居住在这个国家,便是这个国家不够好,不配留我住下来。”喜欢这句话。

  《那施》

  我知道了有个有趣的人叫那施(Ogden Nash),写了一本叫《The Golden Trashery of Ogden Nashery》的诗集。他写了一首有趣的诗。

  日本人

  日本人多么彬彬有礼;

  他总是说,“请原谅,对不起。”

  他爬进了邻居的花园,

  他微笑着说,“我请你多包涵”;

  他鞠躬,很友善的咧嘴一笑,

  把他一群饥饿的家人招来了;

  他咧嘴笑,然后友善的鞠躬;

  “真抱歉,现在这是我的园庭。”

  《林肯告别春田》

  作者说,凡讲演词及正式文告之类要直截了当,不可空洞冗长,惹人厌恶。要修辞立其诚。深以为然。林肯的《告别春田》是个好例子,反观现在的许多讲演和会议讲话,我只能呵呵了。

  《沉默的庞德》

  庞德是一位沉默的观察者、倾听者。作者对他的才华很欣赏,对他站在法西斯一面感到惋惜。文章最后有这么一段“‘李白也是醉死的。他企图抱月,在黄河里。’滚滚黄河里还能看到月亮!”不懂其深意。

  《绥夫特自挽诗》

  讲了一个有趣的人——绥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作家)。他爱国,爱讽刺,爱用反语。

  《布劳徳斯基的悲剧》

  一个有才能、深爱着家乡的诗人,只因为他的诗、他的人不能、不愿为当局所利用不得不离开。因为有头脑、有骨气被当政者排斥,是多么悲剧啊,作者为之愤愤。(12.1)

  《约翰孙的字典》

  写了个极有个性的人物,第二段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从外貌、神态、动作到他的性格,点虽小却活灵活现。

  他的字典一方面是他的博学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性格的体现。

  《造谣学校》

  “对女人最狠毒的诽谤往往是来自女人。”

  “流言止于智者……可惜的是,智者究竟不多。”

  虽说我不会造谣,但有时还是会跟个风。希望我能够改变,成为智者。

  说闲话的,貌似大都比较无能,要尽早脱离这个群体,从外而内,循序渐进。

  《奥杜邦》

  从奥杜邦画鸟栩栩如生,作者猜测他是一个爱鸟之人,然而事实上他是一个极爱猎鸟的人,作者大跌眼镜。

  接着讲述自己和外孙对小动物的爱护,然后写外国教育中爱护小动物和猎杀动物娱乐之间的矛盾。作者对西方社会猎杀取乐的行为十分不耻。

  我对小动物没有特殊的感觉,从不与它们亲近。它们不碍我最好,讨我嫌的时候也只是会把它们赶开。遇到受伤或死去的也只是稍稍心紧一下,很快就忘却了。想来我是个冷漠的人吧。

  《沙发》

  诗的题材,俯拾皆是,不分雅俗。雅俗全在诗人。

  这篇文我我不懂,也不求甚解,因为无感。

  不过没想到又看到了《疯汉骑马歌》,梁遇春在文章里提过,似乎作者(库泊)是个极有个性洒脱的人。

  《猫》

  对动物无感的我直接略读了。但似乎写得蛮好的,果然有无感情对一些文章还是很重要的。

  《大街》

  “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定要提供答案”

  这本书好像还不错,夫妻之间该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模式?两个价值观迥异的人可以在一起吗?丈夫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女性要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还是回归家庭……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布道书》

  不了解,不喜欢。

  《亚瑟王的故事》

  书读得太少,没看过这个故事,看不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桑福德与墨顿》

  十八世纪英国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教育故事,看看挺好的。用作者的话说“一部作品之禁得起时间考验,必有其永恒之价值。”

  “这部小说是受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的影响,但在自由主义的教育精神之外,又加上了道德教训,这就是英国民族性和法国民族性不同的地方。”(12.03)

  《不管怎样》

  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的,想要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了解那个时代。但是有种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精神,还有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那就是人性的力量!

  一个真正的诗人,不需要太多正规教育,但是不能少了奔放的热情、独立自尊的性格和自然的诗歌的禀赋。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英国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与独立平等的要求,也是维护人类尊严的有力呼声。

  《扫烟囱的孩子》

  扫烟囱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在了解了背景后再读布雷克的两首诗,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与讽刺的手法,令人倍感辛酸。

  《虹》

  “古时虹蜺二字连用,似乎是指近于龙的一种动物,雄为虹,雌为蜺,色鲜盛者为雄,暗者为雌。”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随着阅历的改变而变化,很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而这时才算真正读懂文学作品吧。

  自然是个神奇的存在,细细发掘会有想不到的神奇,但是,总得保持着一刻尊重的心吧!

  《忽必烈汗》

  无感略。

  《尘劳》

  对诗歌的形式什么的没有太多关注,我只知中国古代诗歌格式较严谨 。西方的诗歌、现代诗在我看来似乎都是随性而作。我更关注其内容。这首诗反对过度的物质享受追求,主张归真返朴,是我认同的,这样子人似乎可以更有幸福感。

  《鹰的对话》

  出自约翰孙的一段寓言,充满讽刺。作者和约翰孙一样,对战争和制造战争的人充满了鄙夷。(12.05)

  《读杜记疑》

  首先,要学习作者敢于质疑的精神。但是,作者的质疑精神的前提是他读过的书很多,他可以从不同的书中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发现矛盾从而提出质疑。所以说大的阅读量和走心的阅读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也可能是即时查询的工具书或相关书籍。

  其次,我发现自己的古文功底还是比较差。这篇文里的几个小点几乎都是用文言文描述的,颇有些看不懂。国学功底有待加强。

  最后,涨姿势了。在《天子呼来不上船》中说不上船是衣服没有穿整齐的意思,有趣,有趣。

  《曾孟朴的文学旅程》

  “不要局于一国的文学,嚣然自足,该推广而参加世界的文学!”

  “小说不用白话,是自寻苦恼;读书而无抉择,是浪费精神。”

  《孽海花》到底是一部政治小说,还是一部历史小说,无关紧要,只需知道,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剑外》

  考证“剑外忽传收蓟北”中的“剑外”,与地势战争有关,不爱读。

  不过,如果能顺着文学作品去旅行倒也是件乐事。

  《钱神论》

  金钱,易使人堕落。

  《树犹如此》

  “我不喜欢弯曲的、扭卷的、受过摧残的树。如果它们长得又高又直,并且茂盛,我便更能欣赏它们。”——奥斯丁

  树还是自然生长的好,故意摆弄总少了些天性。人亦如此。(12.06)

  《酒壶》

  不知其深意

  不过,一个爱酒之人愿意死后成为陶泥做成酒壶,这人也确实够痴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有时候也是蛮好的。

  《国王不会错》

  地位高的人与地位低的人犯同样的错误或是地位高的人犯更严重的错误,世人大多媚上傲下,可悲可叹,哪里有平等呢?

  《利用零碎时间》

  利用零碎时间,做些有价值的事。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

  《登幽州台歌》

  最早接触这首诗是在《还珠格格》里,后来课文里也出现了,只觉得读起来很上口,没有想过其中深意。现在再看,确实是很孤独啊。我的人际交往也是如此,我的兴趣和我的年龄层的人不太一样,也有可能是圈子太小了。我身边人大都爱追星、看韩剧,可是我不喜欢。跟老一辈的人也谈不上,真是苦恼呀。

  《陶渊明“室无莱妇”》

  第一次知道“莱妇”是老莱子的妻子,她是个明白人,劝老莱子不要出仕,帮楚王守楚国之政。她认为食人酒肉,受人官禄就会受制于人。有多少人能看懂这些啊,好羡慕古代的这些隐居者啊,只可惜我还是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迷途中,身不由己。

  陶渊明之妻虽跟随他,不试图改变其志向,但却没有莱妇这般通达,所以陶渊明会觉得心中有愧,对不起家人,才会发出“室无莱妇”的感慨。果真价值观类似的两人的结合才能更加幸福吧。

  《五斗米》

  对五斗米进行了一些分析,然而我并没有兴趣。

  《词林摘艳》

  写古代戏曲

  《唐云麾将军碑》

  拓片

  《金缕衣》

  金缕衣是活人穿的,金缕玉衣才是死人穿的,不该混淆。

  要有考证的精神,我这种懒人就算当时想到问题,回头也就忘了。

  《传法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悬记》

  《竹林七贤》

  竹林表隐逸,不必拘于字面多考证。

  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寒梅着花未》

  王维写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引起刘大杰的批评,认为他不关心人间疾苦,无视现实社会。刘延涛和作者为王维辩护。作者以为不能以一首诗歌来论诗人。文学范围很广,文学创作不能局限于某一单独题材。一位诗人或文学家,气质该是多方面的,不宜轻加类别。其实,我觉得大概就是类似不能断章取义吧。

  《管仲之器小哉》

  孔子鄙薄管仲之为人,并不抹煞其事功,月旦人物不是正应如此么?

  对事不对人,应该这么做。

  《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

  四君子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画的韵味表现了画家的胸襟气度。

  刘延涛四君子图,有空看看。

  《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王琏、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描写八公,各极生平醉趣,而都带仙气”

  有空看看这首。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文章由《孟子》的“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中“取”字该如何翻译开篇,刘辰冬认为该译为“夺”,提出了许多证明,作者以为然。然而这种翻译与几千年来的主流不同,作者认为要敢于质疑权威,且不必为贤者讳。用西人的话说“就是荷马也有打瞌睡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而曰讳》

  古文之事应以约定俗成为准则,似不必泥于古。

  《如意》

  考证了如意的演变过程。

  如意从一个日常用具变成了一个工艺品,从铁制的变成了玉制的。

  《复词偏义》

  复词偏义实在是不合理,斥之为“不通”也未尝不可;不过语言文字的形成时常有不合逻辑的地方,约定俗成,大家都这样沿用,我们也只好承认其为一格。析理过细,反倒像是吹毛求疵。

  《海晏河清图》

  石涛

  “文人雅士在帝王淫威之下有时会实逼处此,不能免俗。”

  “但是,我看了此画,很不舒服。”

  《关于苹果》

  《饮膳正要》

  忽思慧写的,蛮有意思的一本书。有些很实用,也有不少无稽之谈。关于鸳鸯的那一段令我印象深刻。

  《闲暇》

  笛孚《设计杂谈》,一部逸趣横生的奇书。

  手脚有闲,才能去发展智慧和才能。

  • 相关推荐

【梁实秋作品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梁实秋作品《钱》04-25

梁实秋作品《小花》08-01

梁实秋散文作品《书房》04-02

梁实秋翻译作品10-26

梁实秋作品经典语录04-25

梁实秋作品《中年》鉴赏09-23

梁实秋作品优美段落摘抄11-17

梁实秋作品 旁若无人08-06

梁实秋作品《钱》赏读08-07